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误区及相应对策

时间:2024-05-10

张慧芳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剖析,并根据语言获得理论、语言接受的基本原理和语言接受教学的方法论,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阅读;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55

阅读能力是高中学生掌握四项综合语言技能之一,也是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要侧重培养的能力。按语言习得理论(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读的能力是语言习得两阶段的首要阶段——语言理解(Receptive skills)阶段。与语言理解的另一能力——听力相比,阅读,无论是报刊书籍的过去,还是高科技网络交流信息的今天,它仍旧是人们大量地、广泛地获取信息的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为语言表达(Productive skills),尤其是书面表达作准备。然而,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阅读方法不正确,导致他们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能动地调整阅读方法与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方面,普遍陷入四大阅读误区。现根据语言获得理论(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语言接受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Receptive Skills)及语言接受教学的方法论(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Receptive Skills),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所见所闻,谈谈高中英语阅读过程中的四大阅读误区及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误区一:朗读误为阅读

几乎每一位刚入高中的学生在一开始的阅读课中,总是习惯于出声地朗读,而不是带着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默读,在规定的阅读时间里完成阅读任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眼、口、耳、脑同时并用,才会增强理解与记忆,才能学好英语,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一阅读习惯。事实上,朗读与阅读不是一回事。朗读侧重于语音, 学生在朗读时, 注意力在所读文字的声音上。而阅读侧重于语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集中于所读文字的内容上。应用语言学家认为,朗读是出声的阅读。朗读的基本作用在于,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的途径。初学英语时,朗读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学习形式和能力,它能帮助理解,加深对所读材料的印象,巩固记忆,并使读与听、说联系起来,全面促进英语技能和技巧的发展。但是朗读习惯又是不利于默读能力,即阅读能力的发展。即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直接理解书面语的意义,不仅仅是通过朗读提高英语水平。

阅读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是对外来视觉信号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用眼睛的移动、注视和回视获取直观信息。阅读心理学的发展揭示,要读懂文字意思,根本用不着说出每个词。看到文字就直接理解意义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有效的阅读理解与语音、声读、口语并无必然的联系。恰恰相反,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往往表明学生采用了不正确的声读。高效阅读不但可以跳过由文字到声音这一步来达到理解,而且可以跳过一定的文字符号来实现理解。实践表明,高效阅读者只需看到五分之一的文字符号就能理解,所以能够使阅读速度大大超过朗读速度。目前我国高中生阅读能力在速度和效率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得很多。阅读能力在速度和效率方面上不去严重影响着整个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问题的解决则需要全面认识阅读能力由声读到直接理解文字符号的发展规律。

为了从根本上贯彻阅读以默读为主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无预习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和规定时间阅读的方式。学生必然积极动脑,注意力集中于语言意义的内容上,而非声音上,从语义和内容的深层寻找答案。逐渐地使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养成了善于默读的良好习惯。

误区二:一遇生词便查词典

现在几乎每位学生在阅读中,只要一碰到生词,便停下来,在字典上查找,这一习惯,不但不利于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而且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忽略了阅读技能——猜词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阅读中,难免会遇到不认识的词,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去查每一个生词。只要阅读材料的生词量不超过百分之五或者不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就没有必要去查阅。另外,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定义、常识、相关信息等予以猜测,从而理解所阅读的材料。

如果學生一遇新词就停下来,在词典上查找,并注上音标和释义,势必使阅读以分析为主,注意力集中于语言形式上,速度也就自然会放慢,这就必然影响阅读的顺利进行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这一问题的解决要通过阅读技术的途径。阅读技术要求学生整句阅读,利用上下文把握新词的意思。在阅读当中遇到句子里出现新词或旧词的新用法、新意义时,不要停下来查阅字典。要把句子读完,从整句的意思或上下文来考虑和推测单词的意义。如果一句话里新词不多,要从整句的意思去体会个别新词的意思或大致的意思。一句话里新词多,超过两、三个,读过整句后往往还不明白新词或句子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把整句读完后,再把前后的句子读一读。整段的一个大致的轮廓对于把握和推测个别新词和句子的意思会有帮助。另外,阅读时碰到新词,可利用构词法的知识,去猜测词的意思。

如果在精读教学中,学生自己读英语阅读材料时,遇到新词,通过上下文阅读仍不能理解词意,用构词法猜词未能掌握,而且影响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教师要告知该词的意思,或要其查阅词典解决。

误区三:一律慢读或细读

笔者对历年高一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无法在五、六分钟内读完一篇只有150字左右,生词不超过3%或5%的阅读材料,完成三道至五道阅读理解题目。原因是他们基本上全都采用慢读或细读的阅读方法。他们习惯于以词为单位、以分析为主进行阅读。注意力势必集中于语言形式上,速度也就自然会放慢,这自然也就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阅读是有一定目的的。有时为了知其故事梗概而阅读,有时是为了尽快查找某种信息,有时则是为了领会文章的全部内容。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相对应的阅读技巧与策略。

一般来说,常用的阅读方法有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和细读(study reading)。如果只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就要求他们采用略读的方式,也就是用比正常阅读快两倍的速度摘读阅读材料的重要部分;如果是让学生从某篇阅读材料中查找所需要的信息或特定的信息,那么就需使用查读的阅读方法。查读就是在短时间内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阅读,掠过与问题无关的材料,集中找出文章中某一特殊信息;如果是为了让学生吃透文章的内涵,即了解内容、抓住要点、增长知识,理解词句和学习语言,就需采用细读的方法。细读时,要求学生用正常的阅读速度把文章从头到尾读下来,既要把握住文章的主题、抓住文章各个细节,又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对阅读材料进行审视、衡量和评判,弄懂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划分阅读课课型,使课型体现阅读目的。比如,分出学习性阅读课和交际性阅读课。学习性阅读课可分为语音阅读课、词汇阅读课、语法阅读课等;交际阅读课可分为信息阅读课、研究阅读课、欣赏阅读课等。当然,对每一节阅读课的目的和要求都要有具体的规定,以期达到最佳的阅读教学效果。

误区四:重精读轻泛读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目前英语教学存在一种现象,学生、教师普遍重视精读,忽略泛读,或者把所有的阅读材料都以精读的形式处理。

根据阅读的方法和要求区分,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也叫分析性阅读。因此,一般来说,教科书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挑选的,要读得精一些,只读懂其字面意思还不够,要读出其字里行间的含义来。文中的词都要认识,有些句子结构还要模仿着用一用,经典句子可以背下来,课文后练习也要动手做一做。阅读技术基本上是在精读教学里培养的。但是也不能忽略综合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即泛读的培养。

从用途上来看,泛读的实用性最廣。在实际生活里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阅读一般都是泛读。只有具有泛读能力,才可说具有阅读能力。通过泛读,学生可以更广泛地翻阅资料,猎取知识,增长见识,开扩眼界。通过大量阅读,频繁地接触语言材料,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学到或掌握更多常用的词汇和语汇,进一步熟练阅读技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泛读能力要做到课内课外的结合。课内保证每天训练学生在指定的时间里读一、两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并完成相关的少量的阅读理解题目,准确率达到70%至80%即可。没有必要对泛读材料进行讲解,但如果某篇文章大多数学生对其大意或某段、某句无法理解,并影响了他们的阅读理解,那么就要教师对该句、该段进行释意,并对文章进行概括。

课外,除了可分发给学生一定量的泛读材料外,主要要让学生读英文报刊、杂志,像《二十一世纪报*中学生版》和《英语画刊》就是很不错的英语读物。还可读一些英语小说简写本。在读这些材料时,不必见生词就查词典,要坚持每天读一些,时间长了,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感就增强了,有了语感,他们的学习进步就快。对英语的兴趣就会强,英语也会越学越好。

以上是笔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感而得。只有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式,根据阅读内容与目的能动地调整阅读的策略,才能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当然,阅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发掘、改进、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浦江第二中学 3222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