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范宪伟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老年人口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银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银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对于丰富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银发经济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国家铁路创设的“银发座位”,而后才出现诸如“银发市场”“银发产业”“银发经济”等术语。2008年,欧洲议会正式采用“银发经济”一词;2015年,欧盟委员会在《银发经济》报告中正式提出“银发经济”,将其定义为“来自与人口老龄化和超过50岁公众和消费者支出相关联的经济机会,以及与具体需要有关的支出”。日本作为银发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对银发经济的研究相对较为丰富。日本学者鞠川阳子提出“银发产业的三维产业链理论”,她将银发产业分成了三个维度:本位产业、相关产业和衍生产业。其中,本位产业包括养老地产、养老机构、老年服饰、老年医疗等产业;相关产业包括养老设施和机构供应链上的专业家具供应、老年设施及专业易耗品的供应;衍生产业包括为老年人提供老年储蓄投资理财的产品、老年保险产品及老年融资等金融产品,三种产业之间互相促进并补充。我国一些学者将银发经济称为老年经济,也有学者认为银发经济就是“老龄产业”。目前,学术界对银发经济尚未形成一个统一明确内涵。笔者认为银发经济是指为满足老年人需要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既包括有形的产品,如老年医疗器械、保健品、生活和能力增强用品、专用设施设备等,也包括无形的服务,如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旅游、金融等。银发经济涉及生产、流通、服务等多领域,具有产业辐射面广、产业链长等特点,受众规模大、涵盖门类多、业态复杂多样。
1.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2000—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64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8.7%。未来一段时间,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据预测,“十四五”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到2035年将突破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30%左右。
2.老年人口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城镇老年人年人均收入达到23930元,农村老年人年人均收入达到7621元,分别比2000年提高16538元和5970元。《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额2016年超过17万亿元,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测算结果发现,2011年我国老年人均消费开支约1.18万元,同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1.03万元。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将不断增强。
3.老年人口消费结构逐渐多元化。随着老年人口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老年消费习惯从保守变得开放,从消费内容来看,老年人口已从传统的衣、食、住、用、行等实物消费向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消费转变,老年人选择日用品时从价格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老年人群消费在食品、日用品、基本医疗服务等传统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旅游休闲、高品位的艺术欣赏活动、高端养老院和医院等成为老年消费的新需求和新亮点。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调查显示,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比重超过20%,成为仅次于中年旅游市场的第二大旅游市场,旅游已经成为银发经济社交娱乐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阿里数据显示,2013—2018年,我国50岁以上的中老年淘宝用户从175万人增至近3000万人。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聚焦银发经济—2019中老年线上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17—2019年,线上老年适用的商品数量以年均39%的增速增长。阿里巴巴《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2017—2019年老年群体消费金额复合增长率达到20.9%。
1.银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以及老年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4—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将增长到33%,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2021中国银发经济行业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已达5.4万亿元,2021年市场规模达5.9万亿元。
2.市场主体日益增加。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银发经济相关企业年注册量逐年上涨,养老服务相关企业注册量已从2016年的2.36万家增至2020年的5.09万家。截至2020年底,我国有近22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养老、老人、老年”,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养老服务相关企业。截至2021年9月,年度已新增超3.92万家养老服务相关企业。
3.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深化,银发经济得到各方普遍重视,各类市场主体纷纷参与,一些房地产企业、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竞相涌入老龄产业领域,不同性质、规模各异的养老服务机构快速成立,老年用品生产制造企业、老龄教育培训机构、老龄服务投资机构等也迅速注册成立。
目前,我国银发经济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各界对发展银发经济、激发银发消费还存在争议,政府对银发经济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高,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制度政策体系,缺乏银发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没有出台指导银发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文件,现有的指导意见仅仅针对养老服务业,但养老服务业只是银发经济的一个领域,并不能对整个银发经济市场起到指导和扶持作用。未明确界定老龄事业和产业的界限,在老龄服务市场,还没有完全明确政府“兜底”的服务对象及相应标准,产业和事业的界限还不清晰,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我国银发产品种类和数量有限,市场主体数量少、规模小、能级低,许多产品缺乏技术含量或质量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真正能够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产品相对匮乏,银发经济产业链上的多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全球6万多种老龄产品中,我国市场可见的只有2000多种,而日本则有4万多种。针对老年人中高消费群体的高层次、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供给不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总的服务需求满足率仅为15.9%,还有84.1%的老年人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从银发产品市场来看,市场上老年产品多为营养品、保健品,而食品、服装等老年人日常用品较少,老龄生活辅助器材、老年助行器、老年康复器材和老人护理用品、老年文化用品生产不足。调查数据显示,在服装市场上,老年人服装占比仅为5%。从银发服务来看,老年旅游、医疗休闲服务市场供给相对较多,但老年长期照护、康复护理、家政等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供需矛盾较大。即便是发展较为成熟的养老服务业,发展也呈“哑铃形”,即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供给普遍存在过剩现象,中端市场供给存在不足问题。
老龄消费市场缺乏完善的服务标准和市场规范,产品标准化和服务规范化明显滞后,市场中的产品良莠不齐,“欺、瞒、骗”等坑老、损老、伤老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老年保健品市场乱象横生、问题众多,营销骗局层出不穷,多个消费领域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长寿心理和信息不对称劣势,进行夸大宣传、诱导消费甚至诈骗,使不少老年人身心遭受严重伤害。近年来,老年代步车、旅游、理财等涉及老年人消费的新领域也问题频频。
一是消费实力不高。尽管老年人口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但与城乡居民收入相比,老年人口收入水平仍显较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收入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1.7%,农村老年人收入相当于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2.7%。二是智慧消费不会。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智能智慧产品和文旅健康服务消费时代到来,相当比例的老年人在生活中仍面临“数字鸿沟”。阿里巴巴《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淘宝老年用户日活跃规模持续增长,但支付率却明显低于年轻群体,50%老人网购遇难题选择放弃。
■高山草甸|付秀宏/摄
将银发经济发展融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整体战略,加快制定支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银发产业政策体系,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信贷融资、税费减免、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将政策措施具体化,建立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健全完善老年用品目录,促进优质产品应用推广。研究建立银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专项统计调查制度等,加快构建银发经济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对全国及各地银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动态系统监测,摸清银发经济规模、趋势和结构性特征。
实施老龄科技兴业工程,打造一批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技术研发、资源共享、企业孵化等于一体的老龄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制约老龄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家用健康医疗器械、服务机器人等智能适老化设备,以及适合老年人的日用品、食品、保健品、服饰等产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和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通过数字化管理、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护、个人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发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和产品需求。针对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休闲需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消费心理,做好市场调查,科学合理地设计各类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休闲、旅游、教育、健身娱乐产品与服务。
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明确政府“兜底”的服务对象及相应标准,科学划分老龄产业和事业的界限,为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提供制度保障。实施银发经济市场主体培育行动计划,积极引导传统企业进军银发经济领域,积极打造一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通过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及投资合作等途径,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过硬龙头企业,营造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推行老龄产业链长制,引导企业集聚集群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发展地方特色老龄产业。
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管理,培育一批创新力强、品质优良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品牌。开展一批老年用品博览会、老年用品设计大赛、养老服务业展览会等活动,充分利用媒体等有效传播渠道,加强品牌宣传。加强对银发产品的宣传推介和消费引导,鼓励各大电商、零售企业举办“孝老爱老”购物节、银发节等活动,集中展示、销售产品,激发银发消费热潮。积极推动老年产品市场提质扩容,促进养老服务业与健康、家政、体育、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
建立健全老年用品领域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化、专业化的老龄产业质量测试平台,以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建立完善的老龄产品(服务)技术标准体系和行业认证标准体系,以标准体系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行为。加大银发产品和服务商标、包装装潢、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老年服务和产品市场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等,鼓励推行线下无理由退货、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等制度,实行规范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和抽查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制售行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