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赵紫薇
区块链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前沿技术。它的本质是基于多种信息技术,重塑行业信任体系,减少行业内系统的维护成本。其中,区块链技术比较适用于存在多方交易且信任基础较弱的特定金融场景,如金融资产存储、交易溯源、审计、国际交易、征信等。本文基于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深入探究我国金融机构对新兴的区块链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对于加快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推进我国区块链金融生态的建设与发展尤为重要。同时,本文旨在为潜在的金融机构用户提供参考,为政府机构提供未来推动区块链应用的政策方向,以更高效地推动我国区块链金融的建设。
区块链是一种链式数据结构,通过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单向相连的方式组合而成,基于共识算法保证区块数据和交易数据的一致性,以密码学方式保证数据安全的分布式账本,提供了集体自治、公开透明、不易篡改、匿名可溯、连续永久、合法有效的交易记录,通过代码、协议、规则重新定义网络中信用的生成方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单个组织和个人能够在没有可信第三方干预和管理的情况下基于公开透明的规则按照自治的方式提高协作效率,为人们在互联网上建立可信赖的契约关系提供了可靠便捷的方法。
1.去中介。区块链通过密码学、验证等方式,为互不相识的双方制造信任,所有节点之间可以在没有信任基础的网络环境中,不依赖第三方中心平台的信任背书,建立起新型信任关系,从而实现点对点价值传递。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互联网正在由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诚信互联网”过渡。其可信任、去中介等特点,可有效降低经济、社会交易和运行成本,使信任成为一种商品。
2.自治性。区块链基于一致、公开、透明的规则,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运行,不存在中心化的中介机构和人为干预,使得对“人”的信任变为了对机器的信任,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不仅能够减少摩擦,而且能够提高效率。
3.开放性。区块链源代码和交易数据对系统内的全部节点公开,每个节点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系统内信息高度透明,而每个节点都有相同的账本,从而确保账本记录过程公开透明。
4.难以篡改。区块链上数据永久存储,通常只能从末端区块添加数据,无法修改历史数据。通过现代密码技术以及时间戳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由哈希指针形成的单向链表使得试图篡改某一个区块的数据,其后续区块的哈希值都会被影响到,区块链的链就会断掉,所以,区块链难以更改。
5.安全性。去中心化的大账本中每个节点都仅仅是系统的一部分,记录着同样的经过验证的账本(数据拷贝),拥有相等权利,共同维护系统中的数据,系统会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决定账本的内容,不受个别节点故障的影响,单个或少数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从而减少系统的恶性攻击。
6.匿名性。因为系统自带信任,无须公开真实身份,交易双方利用一串长长的字符地址代表身份,从而将真实身份进行隐藏。通过技术手段,可实现可控匿名。
7.可追溯性。区块链存储了实时信息和历史交易过程的额外溯源信息。同时,区块链通过哈希函数的摘要将信息进行数字化的链接,通过线性链表的结构将不同区块按交易时间顺序连接起来,使得信息能够保持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保证信息传递过程不会失真。
2008年11月,中本聪公开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白皮书,标志着比特币概念的出现。2009年,中本聪将实现代码进行公开,比特币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也带来了人类对货币体系变革的思考。
伴随着比特币的快速发展,投资者投机趋向日益明显,加上资源消耗过大、政府监管等多方面问题,比特币的价格随之经历了大起大落。各国对于比特币的态度也趋向消极,多国政府都禁止了比特币在本国的交易。而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却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的颠覆性技术。它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等优势点燃了大众对区块链的热情。学界和业界也都积极对区块链技术进行探索,有望在社会多个领域进行应用,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目前,区块链技术开始延伸到供应链、物联网、公益、政务等实体经济领域。它正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一起推动未来信息化的变革。从目前区块链应用情况来看,金融已逐渐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的重点领域。区块链技术优化金融服务的潜力已得到广泛认可。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有助于改善传统金融模式中的问题,重塑金融信任体系,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及整个业态带来重大影响。
近年来,我国对于区块链行业的整体态度从2013年时的严厉监管逐步发展为2015—2017年时的积极应对继而发展至目前在各行业积极推动区块链的发展。2020—2022年,我国将区块链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旨在推动区块链与各行业的加速融合,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同时,“区块链+金融”已成为各地政府工作要点,促进区块链与金融行业融合,推进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这也将是各地政府未来布局的重点之一。
我国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加速布局区块链金融和相关应用的落地。当前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备受压力。再加上用户对数字化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金融机构不得不直面数字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对新型技术投入更大精力。而区块链技术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解决金融行业痛点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将带给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新的契机。在金融领域中,区块链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数字票据、跨境支付、银行征信管理和交易所证券管理等方面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
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度较高,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性和感知易用性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感知有用性的影响较大,这表明了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优化公司业务、改善运营情况、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提高企业收益方面是比较认可的,从而影响了它们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采纳意愿。感知风险也是金融机构考虑区块链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金融行业对安全性的关注,新技术是否存在风险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采纳意愿。当金融机构采纳一项新技术时,一旦技术安全出现问题,对企业甚至是整个金融业的打击都是致命的。因此,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风险感知程度越高,采纳区块链技术的意愿越低。另外,感知易用性也是金融机构考虑采纳区块链技术的一个要素。金融机构对于新兴技术采纳要求实施简单且操作和使用容易,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存在的复杂性问题将会降低它们的采纳意愿。
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和高层管理的支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企业现有的信息技术基础设备和通信网络将对金融机构采纳区块链技术产生一定的影响。具有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的企业对新技术的接纳程度比较高,可以更快速、高效地将区块链技术在企业内部进行大规模的应用,并拓展到企业的外部网络中。因此,这类企业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采纳意愿也较为强烈。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高层管理的支持。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集权型的组织结构较为明显,因此高层领导的意见在公司决定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区块链的采纳,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如果高层领导对区块链技术较为看好,则会由上而下地推动相关项目的落地,公司员工也会容易达成一致全力落实相关项目,进而对于企业整体采纳区块链技术有着正向的影响。如果高层领导对于应用区块链技术态度较为保守,则会导致公司整体采纳区块链技术意愿较低。
■遗世独立|付秀宏/摄
从环境层面来看,政府政策对于金融公司采纳区块链技术有着较大的影响。由于我国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政策导向明显,政策上对于区块链金融的推动将会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采纳意愿。同时,我国金融行业监管较严格,行业协会或者上级主管单位在区块链上的要求也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的采纳意愿。
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天然优势,受到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基于我国金融机构采纳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因素,区块链技术开发商、金融机构和政府需共同努力,推动区块链生态的健康有序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感知有用性是金融机构采纳区块链技术的最显著影响因素,这也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十分看重区块链技术是否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有明显的影响。因此,从区块链技术开发商角度出发,应专注于增强区块链技术在优化金融业务、改善运营、提高收益等方面的性能,推动技术的应用和落地。其次,金融机构还十分关注区块链技术的易用性。因此,降低区块链技术的实施和使用难度,减少相关壁垒,从技术根源解决金融机构的顾虑需要技术方重点关注。
同时,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采纳也尤其关注风险问题。区块链技术开发商需重视金融机构技术安全需求,提高加密技术。同时,加大对区块链抵御攻击的保护,减少数据被攻击的风险。通过安全可信的技术支持,更好地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减少我国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技术安全性问题的顾虑。
从金融机构角度出发,应清楚地认识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并积极了解区块链技术和自身企业业务的匹配情况,及时对区块链技术进行布局。其中,高层领导对于区块链的态度尤为重要。他们要积极了解区块链技术,引导企业内不同部门共同学习,找到区块链技术与企业对应的结合点,从而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发展。
同时,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采纳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采纳区块链技术之前,要对于企业的自身情况作出合理评估,依据自身的情况对区块链技术的采纳进行决策。如果企业的相关信息设施较差,那么区块链技术在企业内根本无法进行实施和使用,贸然采纳区块链技术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负面作用。
我国金融业是对政策变动较为敏感的行业。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政策较为关注,进而影响了它们采纳区块链技术的意愿。因此,政府在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大规模应用上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与金融机构、区块链技术开发商沟通,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推动区块链金融的发展。同时,政府应对区块链技术潜在的风险严格监管,对市场的区块链项目进行严格审查,推动区块链金融环境健康有序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