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北京学前教育资源供需分析

时间:2024-04-24

胡玉萍 石天姣

人口因素与教育资源密切相关。一方面,人口规模尤其是学龄人口规模和分布是教育资源规模和布局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教育资源规模和布局对人口规模和分布也产生影响。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其资源配置上存在着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且质量较低的问题。北京作为教育的“首善之区”,其学前教育发展工作在整个教育体系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地位,《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到2035年北京市要实现“全面普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目标,本文基于2010-2020年北京市及各区域数据,探讨北京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变化态势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互动关系,把握学龄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促进新时代北京教育资源布局与人口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近十年来北京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变化

(一)幼儿园园数持续增加,各区域增幅不同

自2010年以来,北京市为提升学前教育供给,实施了三期《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市幼儿园数量持续增长,由2010年的1245所增加至2020年的1899所,增加了近52.5%,有效缓解了“入园难”的问题(见图1)。

图1 2010-2020年北京市幼儿园区域分布及变化

从各区幼儿园数量增加比例来看,除房山区幼儿园数量有所减少外,其他区幼儿园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通州区和门头沟区园数增幅很大,增加比例分别达到206.76%和162.5%,朝阳、顺义等5个区的增加比例均超过70%。数量分布上,2020年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朝阳区幼儿园园数最多,城市发展新区中的通州区位列第二。

(二)在园幼儿规模增幅显著,区域增幅差距明显

从在园幼儿总体规模来看,北京市在园幼儿由2010年的27.6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52.5万人,增幅近89.9%,年均增长约2.5万人。2010-2020年,北京市各区在园幼儿规模均实现稳定扩大,其中通州区、昌平区、大兴区、顺义区、平谷区在园幼儿规模扩大最为明显(见图2)。2020年在园幼儿规模最大的区是城市功能拓展区中的朝阳区、海淀区,其次是城市发展新区中的通州区。

图2 2010-2020年北京市在园幼儿规模区域分布及变化

(三)专任教师增加超过一倍

幼儿园数量及在园幼儿规模的增加,使得对幼儿教师数量的需求也不断扩大。2010-2020年北京市幼儿园专任教师数量实现逐年稳步上升,2010年幼儿园专任教师数为2.1万人,2020年上升至4.4万人,增加超过一倍。2010-2020年,各区幼儿园专任教师数量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增幅最大的区依次是大兴区、平谷区、通州区。从不同区的幼儿园专任教师分布数量来看,2020年朝阳区和海淀区的专任教师数最多,两区专任教师数之和达1.4万余人,约占北京市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1/3,与两区在园幼儿规模占比大致相同(见图3)。

图3 2010-2020年北京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区域分布及变化

二、北京市学前教育资源供需分析

本文采取年龄推算法,以2010-201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出生人数为基数推算出2013-2022年北京市常住入园适龄人口数。用常住入园适龄人口数减去相应年份的实际入园人数得到其差值(以下简称差值),并计算差值占常住适龄人口数的比例(以下简称差值比例),以上述数据的变化趋势来反映北京市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变化及分布。

(一)学前教育规模的供需变化分析

2013-2020年北京市常住入园适龄人口数经历了“升-降-升-降”四个阶段(见图4)。2013-2017年,北京市常住适龄入园人口持续增加,2018年有所下降,2020年常住入园适龄人口又重新回升。2020-2022年,常住适龄人口数虽有所回落,但是其总体规模还是处于较高水平。2013-2019年,常住适龄人口数与入园人数的差值经历了先升后降,2019年又再次上升,到2020年出现入园人数超过常住适龄人口数的情况。

图4 2013-2020年北京市常住适龄人口与实际入园人数变化

具体来看,一方面随着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推进,自2017年起常住外来人口规模开始不断下降,表现为2018年差值下降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全面放开两孩政策的实施,北京市人口出生率增长所新增的人口已经开始步入3-6岁学前教育学龄儿童的队列,2019年常住适龄人口又有所回升。与此同时,2018-2020年连续三年通过实施北京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新建、改建、扩建403所幼儿园,新增学位93140个;各区通过挖潜、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办园、引导无证园改造提升备案为社区办园点等方式不断增加学位,全市增加学位总计179550个。此外,北京市也加强了对无证园的分类治理工作,截至2020年底,无证办园现象基本消除。上述政策的发布与实施使2018年后入园登记人数不断增加,2019-2020年入园人数增长显著,甚至在2020年实际入园人数超过了根据2017年常住出生人口预测的2020常住适龄入园人口数。

(二)学前教育资源分布的供需变化分析

从功能区分布来看,常住入园适龄人口主要集中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及城市发展新区,2020年两功能区常住适龄人口之和为15.7万人,约占全市的80%。而差值比例最高的区域则是城市功能拓展区与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2020年常住入园适龄人口数约9万人,其实际入园人口数是8.5万人,差值占比为4.97%;首都功能核心区2020年常住适龄人口数约为2万人,而实际入园人口数为1.7万人,差值比例为14.95%;生态涵养发展区与城市发展新区2020年的差值均为负数,表明实际入园人数已经超过预测当地常住适龄人口数。从各区分布来看,常住适龄入园人口数最多的依次是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而差值比例最高的区依次为西城区、海淀区、丰台区、东城区、大兴区,其他各区差值均为负值(见表1)。

表1 2020年北京市各区县常住适龄人口与实际入园人数分布

2010-2020年北京市幼儿园园数、教师和在园幼儿三项增加比例在很大程度上是吻合的(见图5),此外,生态涵养发展区与城市发展新区的各项增加比例要明显高于城市功能拓展区与首都功能核心区,表明与近年来人口从中心城区向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转移扩散的趋势一致,学前教育人口和资源分布也呈现从中心城区向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扩散的趋势,虽然西城区、海淀区等区域仍存在较大入园压力,但是其差值与2019年相比也有了减小的趋势,学前教育资源区域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有所缓解。

图5 2010-2020年北京各区幼儿园各项增加比例

(三)非京籍学龄儿童入园供需分析

2010-2019年,北京市非京籍在园幼儿数量也持续增加,从非京籍幼儿在园人数占全市在园幼儿的比重看,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见表2)。由于缺乏每年非京籍适龄人口连续数据,为考察非京籍适龄幼儿数量与在园幼儿的供需情况,笔者以201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相关数据为参考考察了非京籍适龄幼儿入园情况(见表3)。数据显示,2015年,3-6岁非京籍儿童占北京市相应年龄人口的45.7%,同年,北京市在园幼儿中非京籍儿童占比只有26.6%。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也显示,北京市流动儿童入园比例约为59.2%,这说明有约四成的非京籍幼儿在2015年时未入园或是进入了无证园等非正规幼儿园区。据《2017北京教育年鉴》统计,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共有1659所无证幼儿园,在园幼儿15万人,占当年在园幼儿的34.1%,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期间,经过整改民办园并取缔了一批无证园。截至2020年10月,全市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0%,非京籍适龄儿童入园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表2 2010-2019年北京在园幼儿户籍情况

表3 201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幼儿人数(0-6岁)

三、思考与建议

(一)结论

2010-2020年,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战略的实施和生育政策的调整,在北京市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时期,不断扩大了学前教育资源,促进了北京市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总结十年来北京市学前教育需求和供给状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增加明显。2010-2020年,北京市幼儿园数量、在园幼儿规模和专任教师数量均实现逐年稳步上升,有效增加了大量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且自2016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战略实施之后,至2019年,北京市常住出生人口数量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位供给的压力。

2.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有所改善,但仍存在部分区域普惠性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以2020年数据为参考,常住学前适龄人口与实际入园人口的差值为正值的区域只占1/3,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丰台区、西城区、海淀区等区的差值与通州区、昌平区、顺义区等区相比较大,人口分布与教育资源布局尚不能完全匹配。

3.非京籍学龄幼儿由于户口等限制造成“入学难”“无证园”等问题于近三年得到了有效解决。在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期间,整治和取缔了1000多所无证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

(二)建议

未来一段时期内北京市学前教育工作仍需围绕增加供给、优化配置、调整布局和提高质量等重点展开。

1.科学监测学前适龄人口规模,持续强化学前教育保障能力。建立科学动态监测数据平台,及时根据数据变化趋势调整全市及各区县资源供给。

2.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建立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空间系统,动态监测区域人口规模与教育资源总量及水平的匹配度。鼓励各区之间学前教育资源互助共享,建立京津冀学前教育协同发展长效机制。

3.坚持举办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断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资源布局。建立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成本定期监测机制,逐渐形成合理的办园成本分担机制,确保普惠性幼儿园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运行为学前教育提供服务的长效健康发展机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