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实施技能教育的系统思考与推进策略

时间:2024-04-24

高书国

技能是国家富强之本,企业发展之基。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产业提升和技术进步的宝贵人力资源。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高度重视人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是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一、技能教育建设的总体思考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建设教育强国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普通教育提高全民综合素养实现知识强国,二是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全民实操能力实现技能强国。教育发挥着传承技能、发展技能、创新技能的作用,通过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供给为技能教育提供保障。

今年6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大力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先导,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基本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要坚持立德为根本,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提升技能人才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水平,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技能人才,培养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技能教育推进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升全体国民的技能素养、全体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高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改革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体制为手段,通过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技能教育培训,坚持“营造环境、完善制度、畅通渠道、创新模式、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技能高超、有理想信念、有竞争力、有创造力的技能劳动大军,促进满足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技能强国。

“十四五”期间,要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目标,系统推进国家技能开发体系建设,整体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技术技能教育,提升企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创新技能开发模式,激发职业技能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全体人民特别是劳动者参与技能学习与技能培训的新生态、新模式和新格局。

(二)技能教育推进原则

1.公共性原则(正义维度)。为全体公民提供技能教育培训机会,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是各类学校的重要职责。要将基本劳动技能、基础就业技能、高水平创业技能、生活休闲技能纳入民生保障和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技能教育培训在保民生、稳就业、保发展、提效率中的重要作用。

2.普惠性原则(公平维度)。构建面向全体公民、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兼顾特殊人群技能需求的现代技能教育培训体系。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就业、转岗、创业的技能学习需求,为贯穿终身的技能发展提供全面支持,惠及生命全周期。

3.优质化原则(质量维度)。提供高水平、高品质、有选择、有成效的技能教育培训,是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提供优质的技能教育培训,保证基础性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稳定就业,保证人人有技术、各个有技能。

4.多样性原则(内容维度)。面向全产业链技能需求,提供面向基础性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服务;面向产业升级、岗位更新需求,提供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服务;面向技术进步、产品创新,提供新技术、新技能教育培训;面向全生活领域,提供个性化的居家生活及艺体类技能教育培训服务。

5.终身性原则(时间维度)。技能学习要贯穿生命全周期。不同年龄阶段要掌握不同技能,小学阶段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中高等教育阶段掌握专门化的劳动技能,老年人掌握一些退而不休的劳动技能。日常生活中,要掌握居家技能、健康技能、交往技能、文体技能、休闲技能等,以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6.协同性原则(治理维度)。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技能教育社会氛围,建立多部门协同共建的技能发展制度。整合跨部门资源服务于全民、全生产生活领域、全生命周期的技能教育培训和市场规制。加强区域间技能人才培养协作,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技能教育推进策略

总体而言,技能教育建设要实现三个全覆盖:一是在时间维度上,覆盖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等年龄阶段,使技能教育贯穿全生命周期;二是在覆盖维度上,从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高技能产业,实现技能教育覆盖全产业链;三是在实施主体上,涵盖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城乡社区组织、家庭等,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合力建设技能型社会,即技能教育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和全社会。具体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一)实现全产业链技能提升

产业是国家实力增长和社会价值生产的最核心领域。要形成与产业链相配套、技术链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链,形成以通过技能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支撑、以创新技能为引领的全产业链技能人才体系,建立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提高待遇,拓宽发展通道和提升空间,培养一大批通用工程(如车工、钳工、铣工)、重要工序技能人才,为国家稳定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支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解决好产业进步、产品升级的关键技能问题,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培养新型高技能人才,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服务型技能人才培养,补齐技能人才培养短板。

(二)实施全民生活技能教育

生活技能掌握群体覆盖年龄从娃娃到老年,覆盖技能包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类技能,如基本衣食住行技能,学习、交往、维修、理财、数字化接入和运用、危机应对等技能。要掌握学习与探索技能,让成长与创新更可见;掌握职业与社交技能,让工作与交往更轻松;掌握生活与数字技能,让生活与娱乐更美好。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学校、家庭和社会应提供基本的生活自理、健康、学习与探索、集体参与、社会关系、安全、环境保护等技能,小学应加强技能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结合,增加综合实践课程的课时;中学阶段除了要继续提高在少儿时期掌握的基本技能外,还要学会交通出行、网络购物、家务技能、财商技能、艺术体育技能、社会参与技能等,中学应开设必修的劳动技能课程;高等教育阶段要掌握创造技能、职业操作技能、专业性的高级技能、国际交往技能、高水平艺术体育技能、生活娱乐技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除了掌握以上技能,还需掌握专门化的职业技能、技术技能、高级技能、创造性操作性技能和理财技能;退休人员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退而不休的新职业技能、居家颐养技能、网络学习和生活技能、高级财商技能、筛选信息技能、休闲文化技能;发挥公共教育体系为社会群体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便利的技能教育培训的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全民技能培训。

(三)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技能既是一项稳定的个人能力,又会随着工作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对于劳动者的技能更新,既要追求人人有技能并长期稳定运用在工作中,也要追求技能时时更新和增加,做到技能与生产共进步,技能引领生产、技能创新生产。现代社会,转换行业、改变工作已是常态,即使高学历人群,进入新的工作岗位,也需要学习新的技能。中高等职业学校要随时接纳技能学习和技能更新人员,为他们提供多种课程内容、多种学习方式的技能教育培训,根据在岗人员的实际需要,开设节假日培训课程、学分积累课程、学分转换课程,支持、鼓励个人弹性学习、碎片化学习,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更新技能。营造人人学技能、个个有妙招、时时讲技艺的社会环境。

(四)促进新兴产业技能创新

新兴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集约等特点,也是促使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根本途径。为新兴产业培养提供掌握国际前沿技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实现自主知识技术产权的新兴高技能领军人才,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重要职能。增设面向新兴产业的专业、提供优质精良的培养条件,发挥高科技人才助推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国家可设立重大技能创新项目,鼓励技术工人、科学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共享型众创空间,为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学习空间、网络空间、创新空间。企业可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员工持续进行新技术、新技能研究,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

(五)助力优秀传统技能振兴

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依靠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技艺是珍贵的民族文化宝藏,要通过对民族技艺人才的保护和培养,发挥民族技艺传承和民族文化创新的作用。要促进非物质文化设专业进校园,非遗传承人做大师当教师,扩大民族技艺人才在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规模。优秀传统民族技艺包括剪纸、陶艺、年画、皮影、刺绣、木雕、舞龙、戏曲、中国功夫、针灸、按摩、茶道、剪纸等。加强传统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高传统技能的时代性、传播性和可持续发展。

(六)赋能乡村就业创业和乡村振兴

促进乡村就业创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有真才实学、敢想敢为、懂生产会经营的乡村技术技能人才。针对乡村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主食加工、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优势特色产业,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要送教下乡,通过订单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农民工上岗培训、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等方式,培育数量充足的农村特色产业技能人才,培育一批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创新创业技师。

(七)实现特殊人群技能救助

技能保障基本生活,技能提高生活品质。发挥技能教育培训在保障民生、促进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实施公平、普惠技能教育的同时,建立特殊人群技能学习学费减免和资助制度,统筹职业院校对特殊人群的招收、学籍管理、就业推荐工作。地方政府特别是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特殊人群技能学习专项经费,用于转移支付给承担培训任务的社会机构。建立特殊人群技能培训电子档案,要求其3-5年轮流返回学校接受技能更新培训,以保障他们的就业稳定性。安排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技能培训。建立老年人数字化技能救济服务体系,帮助老年人融入现代社会。

(八)建设“双一流”职业院校

采取“双线并进”战略,在学术型高校和技能型院校同步推进“双一流计划”。培育一百所具有国家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技能院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和实施部分本科院校向职业类院校转型。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通过集中力量办精品专业提升学校的专业化水平。创设职业院校的“双一流”计划,即一流院校和一流专业。

(九)推广普及中国技能文化

技能文化是国家文化的瑰宝。建立国家、省市和区县三级组成的优秀技能和濒危技能清单,像重视文物保护一样,重视传统技能保护和传承。在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中、编入技能知识、技能人物、技能文化。有计划地拍摄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技术能人、工匠大师的影视作品,并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宣传普及技能知识、传授技术技能。倡导全社会尊重技能、崇尚技能、学习技能。

(十)提升技能人才国际化水平

努力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培育学生国际素养为重点,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技能,深入推进国际技能交流和人才交流。适应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全球化的要求,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向专业化、国际化和高端化延伸。培养懂得国际技术技能标准、通晓国际技术规则的高素质国际化技能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办国际技能大赛,展现中国技能教育质量和水平,传播中国技能文化。为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技能人才。通过国际交流、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流动,开设国际技能课程,建立友好院校,提升学生和技能人才的国际化素养,讲好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培训的中国故事。

三、重大保障措施

(一)建立技能教育服务平台

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加强对地方特别是县域技能建设的指导,建立标准统一、网络互联、数据共享、资源共享的技能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和市场在技能发展、技能提升和技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构建面向全民的终身技能教育服务平台。

(二)加强技术技能科学研究

充分动员工业研究院、高等学校和企业的研究力量,协同协作,开展技能理论、技能政策、技能标准、技能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体系、技能理论、技能标准,讲好技能建设的中国故事。

(三)增加技术技能经费投入

增加技能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和企业投入,发挥市场在技能教育培训中的资源配置优势,提供多样化、可选择、可持续的技能教育和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企业工资决策和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落实技能教育培训经费,产业技能工人切实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占工资总额1.5%-2.5%的政策。组织好小微企业的技能教育和培训工作。

(四)推进技能技术建设

按照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进一步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稳定中等专业教育规划,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努力传承以中华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中华优秀技能文化,总结提炼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当代中国优秀技能文化,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技能文化,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齐力打造中国技能教育“升级版”,努力构建国家崇尚技能、社会尊重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