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许锦平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中学阶段,对学生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何引导,方法多种多样。本人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与学生一起讲好真实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品意识。
一、收集真故事
思品意识是人在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品意识,课堂中呈现给学生的最好是生活中的真事件,在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求知、明知、内化、做事。这样,学生才会认为所学内容是有用、能用、管用、实用的,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帮助、有意义的,才会主动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里设计了“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拓展空间”“相关链接”等教学环节。列举了众多例子,对教学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感觉存在一丝缺憾,那就是这些资料存在两大不足之处:一是在时间上,有近些年的,有数十年前的,也有古代的;二是在空间上,这些材料来自全国各地,也有选自国外的。这对于学生明显缺乏温度,从而少了亲近感。为弥补这一不足,本人要求学生讲好自己的故事。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事件极富真实感,提升了可信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依据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可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二、激发真性情
情感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重要媒介。拨动学生情感之基的是富有真情的真实故事。青少年是富于激情、情感最丰富的人群。通过真实而有情感的故事,营造浓浓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真性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生活是多彩的,也是极富感情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常故事不失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好素材。在教“不忘父母养育恩”这一节内容时,我事先瞒着学生给几位家长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他们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叙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上课时,边播放《懂你》,边让相应的学生读父母的信,一件件往事浮现在眼前,学生的眼睛湿润了,情不自禁地发出抽噎声,学生的情感之弦被触动,自然而然地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善于正引导
一方面,学生知识短缺,社会阅历不足,理论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一些社会事件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迷惑性。课堂上一旦分析不透,导向不明,会导致教学事倍功半。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
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依靠空洞的说教、抽象的理论分析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如何突破这一教学瓶颈呢?本人通过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帮助学生解决教育难题,进行正确引导。在执教八年级上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节时,教材要求学生“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于是,我列举了2012年我国许多城市示威游行抗议日本“购买”钓鱼岛的事例,对这次游行进行了具体而又真实的讲述,进而与学生对此事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引导了学生。
四、阐明真理论
真理的确立绝非易事,需要遵循思维规律,将思维可视化,同时,要追根溯源,揭示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真正理解、领悟、信服。
要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必须借用切实可靠、颇具说服力的真实事件来教育学生。在课堂上遇到此类情况,教师通常让学生聆听名人、伟人的真实故事。教学九年级上册“走共同富裕路”部分内容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阅读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向学生提出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思考与探究,将隐藏在事实背后的根源挖出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我国民主和人权的真实性、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这样,学生才会将真理深深地印在头脑中,并逐渐转化为信念。
五、提升真情意
初中道德與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课程。”这就要求通过教学,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满足学生内心的理性需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不断指导学生的实践。
如今,弘扬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任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乡先贤的真实故事教育学生。例如,南通海门是近代伟人张謇的故乡,学生对张謇的故事并不陌生,课堂上合理使用这些地方资料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张謇对他的启蒙塾师邱先生终身感激,每次回家乡,总是先谒邱师墓,然后才进家门。对张謇有重大影响的恩师赵彭渊去世后,张謇特建“赵亭”以示纪念。张謇凭一己之力,办了300多所学校,创办了几十家企业,发展了许多公益事业,把南通建设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城,促进了中国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利用视频播放匹配的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通过语言与声音的美,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真性情,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高效。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科学运用风趣生动、富含哲理的故事,才能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生会增强家国情怀,学会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