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东北经济“铁锈化”问题的根源与破解之道

时间:2024-04-24

刘志彪 徐宁

曾经繁荣的老工业区如同被废弃的机器设备一样,不断锈蚀走向衰落的景象,通常被称之为区域经济的“铁锈化”现象。近十几年来,我国北方胡焕庸线以东、黄河以北除北京外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普遍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铁锈化”问题,且日益严重。这一重要现象无论是用GDP总量、财税收入、用电量、人口流动和资金流向,还是以科技创新、注册企业数量、高铁线路和产业结构形态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指标追踪衡量,都表现得十分明显。

原因分析

从有关研究东北问题的文献看,对经济“铁锈化”形成原因分析的共识是:因地理位置局限导致开放性不够;长期倚赖重工业,产业结构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政策上一直将某些省份定位为重化能源基地;所有制结构单一且调整缓慢,国企一统天下格局没有打破;外资、民企发展环境差等。但笔者认为,应当把东北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症结放到我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化的大背景来考量。

更深入地看,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衰退,与沿海地区加入出口导向的全球化经济模式有直接关系。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沿海地区与东北地区以及内地之间呈现的是国内价值链(NVC)的联系和循环特征,即东部沿海地区是轻工业产品的生产和输出地,而东北地区和内地是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生产和输出地。东北把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输送到沿海地区和内地,沿海地区则用其生产轻工产品并输送到东北和内地,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计划手段调配和连接的。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到20世纪90年代初,还一直延续着这种NVC式的经济循环关系。

自从1988年中央提出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战略构想,以及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浦东开发开放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之后,这种联系和循环发生了彻底演变:沿海地区因“两头在外”,与东北地区的经济联系发生弱化,它们不再向东北地区采购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而是把订单转向发达国家。原因有三:一是发达国家的机器设备质量更好、技术更先进,生产率更高,原材料品质和供给更好。二是沿海地区必须按照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偏好进行生产,用其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生产出来的产成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三是大量引进的外资企业直接投资中,也包含对涉及的主要机器设备的引进。实践证明,东部出口较多、较密集的地区,也是进口(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较多、较密集的地区。

因此,沿海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强化了与全球经济的联系,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和东北地区过去形成的经济联系被弱化甚至切断。在国内设备技术与西方跨国企业有较大差距、国内企业大批引进国外设备的前提下,即使国家帮助东北国有企业投入部分研发资金,但市场的逐步丧失使这种补贴行为难以长期延续,导致东北企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市场份额丧失-企业无法盈利-技术研发无法长期进行-技术差距与西方企业加大-进一步失去市场……随着企业的迁移或倒闭,逐渐形成锈迹斑斑的“铁锈地带”。

破解思路

对于破解东北经济问题的思路,笔者认为要更强调通过塑造新的价值链、构建新型的国内外经济循环关系来解决东北经济的困境。这种价值链在新形势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构建东北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新机制

深度开放中的引进来和走出去,都可以成为嵌入GVC的途径和手段。引进来可以国际直接投资(FDI)引进跨国企业所控制的垂直一体化GVC,或者建立市场交易型的松散GVC;走出去则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等手段,建立以我为主的GVC。在这方面,可以学习东部沿海地区在开放中嵌入GVC的既有经验,并汲取教训。如更新和建设基础设施,东北地区当前亟须建设北部的出海口;在营商环境方面,尤其是政府要不断优化制度环境,改革落后的企业组织制度。再如,要避免走“市场换技术”的老路,实践证明,只有自身研发水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通过产业链吸引外资、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更好地嵌入到GVC中。

2.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的优势,建设吸收人才、资本和技术的平台——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让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到北方创业创新,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

随着全球贸易摩擦的发生及其变化,我国加入全球价值链的战略可能要发生变化,出口导向的全球化将被基于内需的全球化战略取代。过去的全球化注重构建GVC,现在必须同时强调NVC。不过,这种NVC已经不是计划体制下的那种国内经济循环关系,而是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为目标和依托,通过虹吸全球先进生产要素到本地创业创新,实施技术追赶战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从而实现市场追赶和全面的经济赶超。

3.融入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以产业分类精准施策全面振兴东北经济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和具体形式。东北经济“铁锈化”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全国一盘棋出发,重新定位,优势互补,对产业进行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融入全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的大局。

具体来看,当前东北地区支柱产业的总体情况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五”计划时期重点布局的资源类产业项目。这些产业项目如煤矿,基本上已经枯竭,如阜新海州露天矿、新邱煤矿、抚顺西露天矿和鸡西煤矿等。这些产业面临的问题不是重振而是善后,涉及生态修复事宜,作为工业遗产可以转型为新的项目如旅游文化项目等进行再利用。第二类涉及的产业项目比较多,大多是处于竞争性行业的项目,如鞍钢、吉林铁合金、吉林碳素和抚顺铝厂等企业。这些大型国企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要么仍在苦苦支撑如鞍钢,要么破产倒闭如抚顺铝厂,要么改制重组如吉林铁合金和吉林碳素等。而类似抚顺石化、吉林石化等项目,因为加入了中国石油集团得以延续,但仍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亟需加快市场取向改革以重新振兴。第三类是振兴东北需要重点解决的产业。它们总体上处于产业链上游核心环节,主要是制造“国之重器”的装备制造企业,如中国一重、哈尔滨电气集团、沈阳飞机制造集团、大连造船集团等。这些企业代表东北地区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实力,总体上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完成过国家的很多重点工程和任务,研发的重大技术装备屡屡填补国内空白。但是这些企业往往“叫好不叫座”,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研发的重大技术装备,其市场需求和实际用量却很小,且利润空间被海外同类装备企业以大幅降价的方式严重挤压。对这些“国之重器”企业制定和执行什么样的产业政策,直接关系到东北经济振兴和社会安定,也关系到国家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1)要明确不能依赖国家补贴,要以产业政策驱动企业进行“技术追赶”。只有缩小与西方企业间的技术差距,降低成本,才能为市场应用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技术追赶的方法,总体上不能走过去自力更生、内向化发展的老路子,而是要在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中进行技术创新。这不是“以市场换技术”,也不是放手全部让外资接管,而是要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依托,为全球先进技术和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技术追赶也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迅速优化东北投资环境、市场秩序和人才待遇,利用现有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与国内外投资主体合作,进行联合开发。

(2)产业政策的另外一个重点是要进行“市场追赶”,并与“技术追赶”策略有机联合起来使用。一是从过去补贴生产者转向补贴“国之重器”的使用者。这既可以刺激这些高技术产业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可以在市场竞争中遴选出用户心中真正的“国之重器”。二是要鼓励国内用户在技术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优先使用东北企业生产的“国之重器”,以形成新的国内价值链在地区间的循环。三是鼓励这些企业开发民用产业,以支撑高技术投入和职工福利改进。目前我国的“国之重器”企业大多专注主业,较少开发民用产业。其实,如美国GE、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等国际装备巨头,一方面生产大型装备,拥有最先进技术,同时又以技术为依托孵化生产市场需要的民用产品,用民品利润支撑高技术研发投入,支持员工福利改进,从而形成集团经济内部的良性循环。

红罗白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