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客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科学具身性认知

时间:2024-05-10

杜洪彧

【摘   要】  “创客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科学具身性认知,可以理解为学生科学学习的“玩学实践”。在科学具身性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实验与演示、协作与分享等融合起来,助推学生科学思维的跃迁、科学学习品质的提升。创客教育,将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新动力引擎。

【关键词】  小学科学;创客教育;具身认知

“互联网+”时代,以创新为核心、为灵魂的创客教育正引领着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创客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科学具身性认知,可以理解为学生的科学学习的“玩学实践”。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不仅仅要动手、动脑,更要动嘴、动眼、动耳。因而,具身性认知能让学生摆脱离身思维,形成多感官协同认知的科学学习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创客教育将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新动力引擎。

一、具身认知:理論与实践相结合

“创客教育”视野下的科学学习具身性认知,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所谓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指“做”与“思”的共生;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指“引领操作”与“引领思考”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突出学生科学学习的知觉目标、动作思维、具身经验、体悟学习等要旨。“创客教育”视野下的科学具身性认知,应当切合科学知识的意蕴,应当顺应学生的天性。

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笔者让学生从音乐器材室找来了一些发声的物品,如铃铛、鼓等,并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有学生认为,声音是由于敲打产生的;有学生认为,声音是吹出来的,等等。显然,学生对声音这一科学现象的认知停留在日常经验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科学的高度。为此,笔者让学生运用敲打的方法敲打鼓面和鼓侧,学生发现,同样是敲打,但发出的声音却不同。这个时候,学生开始从外部的动作如吹、敲打转向发声的物体。为了助推学生的观察,笔者让学生玩学直尺的发声。学生发现,直尺在发声的过程中,发生了振动。那么,敲打鼓面、鼓侧时,鼓面和鼓侧也发生振动了吗?在深度反思、追问的过程中,学生深度观察发声的鼓面、鼓侧。由此认识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接着,有学生逆向思考并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如果物体不振动,是不是就不会发出声音了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固定了振动的直尺,声音果然消失。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学生深刻认识到,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产生声音我们就能听到了吗?显然,这样的问题会引发学生进一步的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不仅仅体现在课堂问题的解决,更体现为对科学问题广泛、持久而深入地探究。

二、具身认知:实验与演示相结合

“互联网+”时代的科学教学,不再是将学生禁锢于课堂、锁定于教材,而是不断拓宽、延伸学生的科学学习渠道、领域等。比如,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科学实验室展开实验,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家庭科学实验室展开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且可以让学生进行在线或离线的互动。将科学实验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结合,是创客教育视野下科学具身性认知的重要方式。

实验与网络相结合的小学科学教学,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科学概念。比如教学《月相的变化》,笔者首先设置问题:我们知道,太阳是东升西落,那你知道月亮是从哪边升起的吗?太阳和月亮为什么都是东升西落的呢?接着,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直观展现地球围绕太阳、月亮围绕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视频。同时运用课件演示月相的变化。在通过课件直观认识到月相的变化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展开具身性模拟实验:由一名学生举着“月球”(一边黑一边白),把“球”举过头顶,将亮面始终对着“太阳”,从而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到月相的变化。这样,多媒体演示与具身性实验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认识到“月相”的变化,认识到“月相”的本质。

多媒体技术融“图文声像”为一体,将之与学生的具身性实验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具身性学习方式,是未来科学学习重要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实现科学学习的真正翻转,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

三、具身认知:协作与分享相结合

学生具身性的科学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协作,更是一种分享。协作,能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分享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在资源信息化、共享化的时代,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资源消费者,而更是创造者、分享者。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科学创新性活动提供资源、素材,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实践创新,为学生的再创造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科学学习之中,要引导学生学玩结合、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中感受、体验。比如教学《认识摆》,在引导学生探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相关”时,我们让学生做“对比实验”,改变“摆的长度”“摆锤的质量”“摆幅的大小(摆角)”等因素。在具身性的实验中,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处理好“数摆的次数”“计时”“改变摆线的长度”“改变摆锤的质量”等问题。实验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互动合作的形式,由一部分学生负责实验,另一部分学生负责数,还有一部分学生负责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如“要想让摆摆得快一些,应该怎么办”“要想让摆摆得慢一些,应该怎么办”等等。通过问题与探究的交融,深化学生对摆的认知,从而最终让学生掌握摆的快慢的秘密。

创客视野下的科学具身性学习,将“做”“创”“学”融为一体。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具身性学习提供资源支持等外援性的帮助。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面对的是活跃在科学创客空间之中、具有极大差异的鲜活的生命个体。只有引导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实验与演示、协作与分享等的具身性学习,才能让学生实现科学思维的跃迁,让科学学习教室变为学生的“创想空间站”和“科学创客坊”!

【参考文献】

[1]李天露.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政策解读及其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27-33.

[2]万超,魏来,戴玉梅.创客课程开发模型设计及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17(3):62-70.

[3]杨绪辉.创客空间的内涵特征、教育价值与构建路径[J].教育研究,2016(3):28-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