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石芳珍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逐步深入,我县实行城乡教师互动交流机制。此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城乡学校间的交流合作,更新了办学理念,为城乡教师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乡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进行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创设了良机。为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项重要举措。
一、互动交流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县实行城乡教师互动交流,采取了“一出一进,一统一带”措施,让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使农村优秀教师得到学习的机会,也帮助对口学校培养了骨干教师。支教人员和受教学校的老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研习新课程标准,加强信息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受援学校的教学改革,支教教师通过上公开课,举办讲座等形式的教研活动,把原来学校的教学经验及教研成果介绍给受援学校,对受援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互动交流不但增进了城乡学校间的了解,而且缩小了城乡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我们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快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互动交流更新了教育理念
互动交流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春天的阳光,它打破了“闭门造车”般的教学模式,使传统的教育观念有了重大的转变。把“一潭死水”变成了流淌着的“活水”。通过交流,使支教教师耳濡目染了城区学校的教育教学风范,接触了许多名师,从中感受到了他们最真实的教育教学过程,汲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开阔了眼界。促使支教教师主动强化业务学习,使支教教师深刻地认识到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向同行学。在一次工作总结中,一位支教教师感慨地说:“这次极好的学习机会,让我接触了许多名师,聆听了他们授课,从中受益匪浅。使我深刻体会到城区教师课程理念新,教学思想活。他们注重培养儿童的真实情感,尊重儿童的内心体验。教学活动能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大胆尝试新教法,积极拨动学生思想的‘琴弦,激发学生去探索,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这些都是我们乡校教师要研读的宝藏。”
互动交流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它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实际的教育行动,切实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新发展。
三、互动交流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
有人把教师比作“土壤”,“再好的种子如果落在贫瘠的土地上也生长不好,土壤的价值只有通过植物才能体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培育植物,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土壤必须不断充实肥力。”而支教教师来到城区学校也就是再“施肥”的过程。支教教师通过参加受授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汲取了教育教学经验,得以取长补短。另外,跟名师学习,找到了差距。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增进了支教教师与名师的交流,使支教教师从中学习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和高尚的专业素养,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从而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互动交流使城乡教育共同一体发展,达到了共同研究,共同成长的目的。
四、互动交流推动了优势互补
城区孩子的生活条件较优越。清早踏进学校大门,很少听见读书声,这与乡村学校可大不相同。天刚蒙蒙亮,就隐隐约约传来带着乡土气息的琅琅读书声。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知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更深刻地体会到“一日之计在于晨”,而我们城里的孩子却感触甚少。
来到垃圾桶旁更让人大吃一惊,垃圾桶里聚合物除五花八门的废纸、包装袋外,还有孩子们吃剩的面包、油條、蛋糕、烤肠……真是应有尽有,这里面丢弃的有些东西,农村的孩子一年也吃不上一回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远离乡土的县城孩子就没有切身的体验。
为此,支教教师利用晨会、班会、课前对孩子们进行“珍惜时间、爱惜粮食”等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也许孩子们一时还不明白“荒废时间,就等于荒废生命,浪费粮食,就等于浪费别人的劳动成果。”但从他们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正是这次对口交流为城区学校提供了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共同发展的机会。
总之,互动交流树立了教育超前适度发展的意识,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发展观,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支教教师就是那和谐的桥梁,传播着城乡统筹协调教育均衡发展的福音和希望,在城区和农村之间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让农村教育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