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生差化”现象的现状及转化策略

时间:2024-05-10

孙若娟

毋庸置疑,那些智力优异、成绩优秀,兴趣爱好广泛,才能突出的学生,自然是人见人爱的“资优生”。但在我们班级,却出现了另类的现象——“优生差化”。

一、“优生差化”现象举隅

1.我优故我“焦”

前几天,我班进行了语文单元练习。做完后我及时进行了批改,意外地发现一位班干部的成绩有明显的退步。课后还有学生来反映,小涵考试时偷偷地翻书看。我将信将疑,找来小涵了解情况。没想到,他很快地承认了考试时翻书的事。他坦承是最近校大队部工作比较多,特别是学校的乐队训练非常繁忙,所以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以前少得多。考试时不会做,心里特别着急,怕考砸了同学笑话,怕老师、父母批评,所以想出了这种方法。

2.我优故我“娇”

大课间做操时,我又一次发现,小豪懒洋洋地趴在桌上。怎么回事啊?他慢条斯理地告诉我,身体不舒服,浑身没力气。在我的逼问下,他说出了真正的原因。他担心跑步出汗、感冒。这几天是感冒易发期,所以他装病。听了他的解释,我不禁想起了去年阳光体育训练的时候。他在第一轮选拔时淘汰了。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就去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如果被挑中了要天天训练,太苦太累,还是早点淘汰了好,所以他故意做得不好以求如愿。

3.我优故我“骄”

小杰,不仅擅长乐器演奏,还是校篮球队的主力。但我发现,课余闲暇和活动课上,他常是孤家寡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平时极为自负,有意无意地常嘲笑同学。语文课上,有的同学问题回答不到要点时,他一脸轻蔑,还发出“嗤”的嘲笑声。体育活动课上,他是“球霸”,不管离篮筐远近,他总是自己带球突破投篮。他还经常在场上数落其他同学,美其名曰“场上指导”。久而久之,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

二、“优生差化”现象的心理成因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教师对学生优劣评价的标准仅局限在学习方面,甚至只局限在学科成绩上。这些所谓的“优生”,缺点被学习的亮点所掩盖。他们的思想教育常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其实,看似光芒四射的他们,心理也存在着阴影。

1.过重的焦虑心理

所谓焦虑,是由紧张、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小涵偷看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焦虑心理。他深知自己之所以能成为老师心中的骄子,家长心中的龙凤,同学心目中的榜样,全是因为学科成绩优异。所以他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期望值非常高。当考试遇到困难时,他马上焦虑不安,联想到考砸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再加上虚荣心的作祟,导致了作弊事件的发生。

2.消极的娇气心理

有些优生生活在4+2+1的家庭中,从小被家长视为珍宝。这种过分的溺爱,使得他们产生了娇气的心理,成了“公主病”“王子病”患者。在家里,他们自理能力差,生活琐事依赖家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他们怕苦怕累,对劳动、体育锻炼等活动消极对待,能袖手绝不插手,能拈轻绝不负重。就拿小豪来说,他对体育运动的多次刻意逃避,就是娇气心理惹的祸。

3.膨胀的骄傲心理

骄傲自大是很多优秀生的共同心理。优生天资聪颖,学习能力强,成绩好,家长和老师对他们往往是表扬多,批评少。不知不觉中,他们产生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傲气油然而生,致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上产生片面性,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在同伴交往中恃才放旷、傲视众人。像我班的小杰,他就是在一片赞美声中越来越骄傲自大,不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在班中唯我独尊。

三、“优生差化”现象的转化策略

面对已出现的“优生差化”现象,应采取什么对策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帮助他们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1.以宽容求自重

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学生,犯错误是非常正常的。学生有了错误教师应当给予批评。宽容也是一种批评。对待像小涵这样刚出现不良苗头且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处理不当说不定会从此走向消极或是产生逆反心理。思考再三,我决定给他一个机会,只要他能保证并做到此类事情不再发生,我可以就当此事没有发生过。小涵对我的处理意外之余十分感动,并把感动化成了行动。实践证明,宽容是一剂良药。它可以唤起学生的自重,使偏离的航线回归正途。

2.以激励求自强

所謂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受激励驱动,他就能永远前进。像小豪那样的学生,他满足于成绩的优秀,没有树立更高的目标,所以他不能自强不息。我经常激励他,要让体育成绩和其他学科一样优秀。我还寻求他父母配合。他的父母开始双休日领着孩子去晨跑。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的面色变红润了,伤风感冒少了,体育考试也能过关了。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我们给予不断地激励,他们就能像加满了油的汽车一样,动力充沛,勇往直前。

3.以“惩罚”求自省

对学生进行教育,宽容、激励不可少。有时,适度的批评甚至惩罚也需要。对于班中骄傲自负的学生,我有时适度进行“惩罚”。一次,班上骄傲自负的代表人物——小杰在出黑板报时动作特别慢。我批评他慢得像蜗牛,惩罚他“必须画完才能回家”。他满脸不悦。事后,我告诉他,老师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他感受一下被人冷嘲热讽的滋味。接下来我引导他认识自己,如果一直自视过高,瞧不起别人,势必影响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如果能热心帮助一下同学,不仅可以提高班级黑板报质量,提高班级篮球水平,还可以享受到同伴交往的乐趣。我的一番话说得小杰连连点头。此后的课上,再也没有听到小杰发出刺耳的“嗤”声。体育活动课上,能看到他和同学一起打篮球。看来,小杰和同学的关系变融洽了。

一位教育家曾说:“成才必成人,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只有让知识与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全的体格相结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这也是我们培养优秀学生的标准。培养优秀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一定要对他们付出真心、关爱、支持,在帮助他们增长知识的同时,加强人格健全教育,使他们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更好地成长,成为德才兼备出类拔萃的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