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朱金云
一、“细心观察”的问题发现
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学生对基础知识早已失去了新鲜感,尤其是在高三第二学期。面对高考前的三次模拟考试时,备课组教学目标是:通过三次复习,实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无盲区掌握,并且能让深入理解、熟练运用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但现实问题如下:
1.复习效果难见阶梯提升
在每次复习的效果基本差不多:原来会的还是会,原来薄弱知识点依然未有深入掌握。一方面源于部分同学记忆能力的欠缺,没有适合自己的灵活记忆方法,因此不能形成知识的结构化和整体化;另一方面教师处于对学生过分“自信”(有高一高二的基础),导致在高三复习基础知识复习的时候更多是“自由放任”,而不进行过多的干预,没有二次引导,结果就是学生复习水平的停滞。
2.基本知识掌握应用混淆
对基本知识点的认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基础知识易混淆。如: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7课毛泽东思想。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毛泽东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论成果和相应的著作。但是学生总是会将各个时间段的理论成果与著作相混淆。由此可见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素养的欠缺,对相近易混淆的点学生缺乏整体性的对比和小专题化的训练。
二、“追根溯源”的原因分析
1.许多同学学习历史的方法不到位。首先是缺乏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对历史基础缺乏体系的认识,知识点易混淆凌乱,如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学生经常容易把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生与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张冠李戴。其次,解题方法不娴熟。从主客观题的审题(包括题干和题枝),关键的词的把握,问题的明确以及主观题答题的规范化都没有到位。历史解题直接推导和间接排除,不能灵活发挥。
2.教师对高三二轮、三轮复习与一轮复习无差异,缺乏递进性的备课,缺乏提高性的引导。第一,在二轮复习与三轮复习时,历史课的常态依然是读书、默写、练习。学生每次的复习都是在重复劳动。教师如果不引导并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增强史料性材料的补充,学生将很难深入理解知识点,更不会有解题能力的提升。第二,教师没有对历史的易错易混淆点和重难点进行二次点播,也没有对问题进行整合性和专题性的训练。第三,学生没有对错题进行比较性的巩固。其实高三复习精致备课比基础年级的新课讲授更加复杂,更重要。如果每轮的复习无差异性,学生将会越学越枯燥,两极分化愈加严重。
三“因地制宜”的对策
1.给学生合理的建议,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首先是适合自己的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公式记忆法、微缩法,图表法,歌诀法,数字特征归类法,联想记忆法,归纳法)。公式法(时间+事件),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歌诀法,如俄国1917年革命:二月革命推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六月抛幻想,十月革命的现曙光。通过这简短四句诗歌,能够很快让学生就记住1917年俄国革命的四个重要事件,并能了解史实的先后顺序。再通过“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的规律,而且能使学生注意区分“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斗争对象是“沙皇”,“十月革命”的性质社会主义革命。其次,对学生解题方法个别指导,这样不仅能发现个别人自身的知识漏洞,对之及时点播,更能强化解题策略,引导这部分学生如何审题、做题,以及做题的规范性。
2.教师要加强精心备课,复习形式的多样性,复习的的侧重点要有所倾斜。第一,教师要和学生明确每一轮和每节课复习的目标和任务。一轮夯实基础知识,侧重于识记性;二轮复习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加大史料呈现,帮助學生对知识理解的提升。联系时注意专题练习与综合练习结合。三轮复习以综合练习为主。对于知识点的复习还是以单元复习为主,此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知识框架,自主分析单元的线索。第二,教师要适当强化史料补充和分析:史实结论如果单靠死记硬背只能是暂时的记忆,不可能达到长久的记忆和理解。所以在高三的复习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史实结论时,应提供史实材料的证明。如明代末期的思想家“李贽”,对他的评价是“离经叛道”,如何理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乾隆年间官修):“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由此可解,李贽是反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使人不要盲从,但不反孔子。进一步认识到李贽个性发展自由,反对后人僵化认识“存天理,灭人欲”如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第三,及时整理学生做题过程出现的共性问题,利用“理科”的思维进行变式训练,如选择题改为判断题;还可以将错题中同类问题进行专题化的训练,让学生有个直观性的比较。高三复习教师要及时“张口”点播,“出手”归纳提炼,做学生学习路上真正的“引导者”“领路人”。
3.及时引导并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知识框架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认识是整体性的。高三老师切不可对学生过于自信,虽然有了高一高二基础复习,毕竟是“过去式”,经过假期之后,在高三新的起点上历史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刷知识点”,引导并帮助学生自主建立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图。可以给学生设定公式如:背景(原因①根本、直接与间接②客观原因和主观)——事件(时间、人物、事件)——结果——影响(①多层次:政治、经济、思想文化;②不同性质:积极和消极;③分阶段性)
4.历史教学注意分层性
分层教学应该是复习的后期使用的一种策略。高考已进入冲刺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已相对稳定,好的学生基本好,滞后的学生存在问题有共性和个性的差异。首先,如果一节课所有同学都是同一个任务和标准,只能是平均水平,好学生已经超越了,而后进生也许还达不到。怎么办?分层布置任务是最好的选择。好的学生主要做提升型任务、能力需求较高的任务;滞后生主要做基础性,侧重于他们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针对性地精选练习,基础题和提升题注意量的比例分配。再次,对后进生最重要的还是教师与他们一对一的指导,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指导,还能发现他们知识漏洞及时点播。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还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高三历史教学不能只凭“经验”,要永远“修行在路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