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精彩导入,让高中物理教学更出彩

时间:2024-05-10

陈艳

【摘   要】  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营造愉悦氛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因情况选择实验、媒体、问题、生活、导入等方式,优化课堂导入,让物理教学更出彩。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策略

导入语,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同戏剧扣人心弦的开场,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调动观众的热情。精彩的导入具有“吸睛”效应,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变得集中,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反之,低效的导入令人昏昏欲睡,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丧失探求知识的欲望。

导入设计不可随心所欲,要立足教材,联系学生的认知基础与生活经验,使学习新课的难度有所降低,才能活化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结合趣点、疑点、重点导入,采用多样化的导入形式,发掘学习潜能,建构知识联系,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

一、实验导入,促进发现感知

观察、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以实验导入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但审视当前的物理教学,教师受教学时间的制约,在演示时辅以生动的语言,切中要点,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对教材的实验进行合理地改编,或运用自制的教案开展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神奇,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超重与失重》一课教学中,学生对超重、失重的概念难以理解,教者借助于一些演示实验,展示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现象,营造乐学的氛围,让学生探寻规律,促进理解。教者先提出生活中称体重突然蹲下秤的示数会变小,而突然站起来示数会变大的问题,再拿出弹簧秤和重物,先将重物静止不动,此时示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再让弹簧秤与重物一同向上加速运动,再观察秤的示数变化情况,学生会发现秤的示数变大,会对这种现象产生思考。教者再用纸带拉重物,先保持静止,再用力加速向上拉,此时纸带断了,说明纸带随着拉力大于重力而产生超重的现象。教师以实验导入,化难为易,促进学生的感知,让他们有所发现、有所思考。

二、媒体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能将一些不便于在课堂上直观显示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能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教师以图片、视频等导入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来一定的刺激,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课教学中,教者播放飞机起飞、汽车起动的视频,提出问题:飞机和汽车在做什么运动?再呈现飞机离地前和汽车加速时、火车进站时的具体数据,让学生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它们的运动情况,说说哪个物体速度变化大?哪个物体速度变化快?教师以媒体导入,变抽象为具体,让枯燥的学习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构建。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氛围,能优化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环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交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与启发,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又如在《电磁感应》一文教学中,教者借助于图片呈现相关的物理学史,讲述科学家们发现电磁感应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真理的精神,从而能唤醒学生的求知热情,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主动参与问题的研究。

三、问题导入,促进思考培育

思维始于问题。教师设置一些悬念的問题引导学生探求,促进他们思考,从而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如在《万有引力定律》一课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在太阳系中,行星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呢?月球为什么也会绕地球公转呢?为什么树上熟透的苹果会掉下来落到地面上?教师以问题导入,拨动学生的思绪,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四、生活导入,联系学生生活

高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生活现象充满了兴趣,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能在应用中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物理源于生活,如果物理课堂缺少新意,以枯燥的物理概念引入,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积极参与,学生也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平抛运动》一课教学中,教者借助于多媒体呈现生活中喷泉、滑雪、篮球投篮、炮弹发射等多种抛体运动形式,再让学生观察从桌面抛出的小球在空中做什么运动,感受小球曲线运动的特点。教师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导入,将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与枯燥的理论知识相融,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说服力。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课中让学生对事故频发路段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学生说可能是车子的速度快,有分析说是冬天结冰路滑,也有说公路弯道多,教者借机引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解决这些问题。以生活中的问题导入,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讨论导入,促进深度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交流,彼此交换意见,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理解所学知识。课堂的参与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有让学于生,让学生参与交流互动,主动提问、主动探寻,在讨论、争辩中获得深度的理解。如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课教学中,教者演示物体运动的情况,先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观察施加不同力的物体运动情况;再保持力不变,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在演示完之后,教者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而重力不同,或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作用相同的力,物体的运动速度有何不同?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当物体质量一定,加速度会随力的增大而增大。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相同时,其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教者追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受哪些因素影响?在媒体演示时,或保持力不变而变质量,或保持质量不变而变力的大小,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多个变量的问题,也提升了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角度选择科学合理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

【参考文献】

[1]周敏.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科教导刊,2011.

[2]丁永财.高中物理新课导入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