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海洲
【摘 要】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以“任务驱动”教学引发学生探索热情、促进学生交流互动,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信息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任务驱动教学面临的困境,阐述了优化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策略
任务导学,为学生的探索引路,为学生的思考指向,让学生有的放矢“围猎”目标,在体验、互动中促成目标的实现。教师要点燃学生的探究引擎,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知识背景,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互助合作的意识,让他们主动投身于问题的解决之中。任务是彼此联系的,教师要引学生思维拾级而上,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获得发展。教师、学生、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三要素”,三者相互作用,其中教师是主导,以情境为学生调节情感、搭建思维支架,诱引学生探索;以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以活动促进协作交流、掌握操作技能。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究、合作的空间,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任务是主线,教师呈现任务、评价学习、学生自主、探寻规律、提出质疑。任务驱动“三剑客”和谐相处、共融共生,才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面临的困境
1.情境创设走向形式化。良好的情境能激趣、引思,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未研判学情,未抓住认知特点创设情境;或只追求画面的精美、声音的动听,内容远离教学目标,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2.任务设计缺乏开放性。部分教师让学生先模仿再自由创作,或设计不合理,表述不清晰,学生操作起来有些棘手;或被教师异化为练习,没有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将“教”的中心向“学”的中心转移。任务缺少开放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未能充分利用软件的交互功能。部分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辅助教学,实现屏幕广播、电子监控、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完成的作品,但对其交互功能缺乏关注,讨论、分组等功能应用不足。
4.对学生分组合作缺乏经验重视。任务驱动大多是基于小组合作的任务,部分教师或“就近”或随机分组,未依据学情异质分组。教师提出任务后,学生没有具体的讨论,或将任务“压”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身上,而其他同学“搭便车”现象严重。
5.忽视了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参与态度、探究兴趣、表达交流,但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速度,没有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提出要求,易养成惰性依赖的坏习惯。
二、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化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程与情境联系密切,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储备,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热情,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应用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如在《图片的抠取与合成》一课教学中,教者展示两组图片(一组分别是康乃馨、心形图片、大小鸟相拥的三张图片,一组是这几张图片的合成),让学生说说哪组更能表达母亲节的主题?并引出图片抠取与合成的主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言语描述、实物展示等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如在《信息的管理》一课教学中,教者以多媒体播放歌曲、图片、电视,并导入如下,“我们经常会从网上下载文件,但过了几天寻找以前收集的信息,往往会寻找老半天,这就需要我们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教者以情境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需对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情境中还有明确具体的任务,要通过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通过任务分析、任务解决实现有意义的建构。
2.强化师生互动,共同研读任务。教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情感染学生,以言拉近距离,打开学生心扉。教师要尊重差异,尊重学生不同的理解方式。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与学生共同分析任务,在必要时予以恰当的引导。如在《灵活跳转的网页——超链接》一课,学生要掌握超链接的制作方法,能基于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教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任务要求确立主题,再将大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为四个小任务,分别为:图片创建超链接、为图像按钮创建超链接、在框架页中为按钮创设超链接、在网页中制作锚链接。通过组内的任务分工,组员的思考、合作、探讨,将网页完善好,实现每个网页之间的灵活跳转。
3.生生探究合作,共同解決任务。任务分解后,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者先让他们自主探索,在遇到障碍时进行组内的交流沟通,如果一时无法解决的,要寻求老师的帮助。教师的指导不是“全盘托出”,也不是将解决的步骤告诉学生,而是为学生的思考指向,向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如在《演示文稿设计制作》一课教学中,学生在添加元素时遇到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学案中的“小贴士”的提示,完成文字、图片、视频的插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素材的搜集途径、样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要加强巡视指导,注意各小组幻灯片内容、版面的设计,要提醒他们控制好时间。教师还要控制好课堂纪律,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时,要以提问、表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留有展示空间,制定评价量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在展示中获得探索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学生评价能力不足,教师需为学生制定操作性强的评价量规,如在《演示文稿设计制作》这节课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议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着重从主题思想(定位明确、重点突出)、组织结构(清晰合理,符合主题)、媒体选择(融入多种媒体,增强作品表现力)、页面布局(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简洁美观)等方面给出等级,提出建议。学生通过师评、自评、互评中产生情感的沟通、思维的碰撞,能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以任务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协作交流中完成任务,培养自己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12).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