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10

吉凤兰

【摘   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以情境教学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开展的意义、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的运用现状,提出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學美术;情境教学;应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内容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操作性,手工课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但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教学方法的单一,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依托情境教学打开沉闷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开展的意义

1.促进学生在情境中认识手工制作的文化蕴涵。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将手工布艺、手工串珠、中国结、裁剪等融入传统文化,能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体会手工课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让祖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传播。

2.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手工特质。教师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环境、手工作品的使用场景等情境,选择运用适宜的物质材料和手段进行制作,使设计作品在造型上体现趣味性、审美性,以美化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意改善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易得的旧布料展开联想,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布艺作品,既贴近了生活经验,又丰富了生活情趣,让他们在制作中获得体验。

3.良好学习氛围和创新环境的形成。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现状,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向,开阔学生的思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深层次发掘学生的潜能。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的运用现状

1.缺少真情实感。在美术手工课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引发教与学的共鸣,但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过于追求形式,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并未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2.缺少师生互动。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参与度低。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愿望,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

3.缺少教学实践。在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教师对情境的创设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彻,导致他们的情境设计中缺乏实践性,设计出的情境不合理,教师要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观察、思考世界,再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情境之中。

三、情境教学在小学手工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1.应用媒体,刺激感官。多媒体课堂形象直观、信息量大,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能给学生带来充分的视听享受。在美术手工课中应用多媒体,能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多媒体教学应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的情境要真实,要让学生在环境中受到熏陶,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多媒体情境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一些课件看起来非常华美,但由于没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并获得信息,只让学生欣赏观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多媒体情境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能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因生放教,能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情境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情境教学的关系,要实现优势互补。如在《有表情的面具》一课教学中,教者以多媒体呈现藏戏或傩戏的表演片段,让学生观察其中的面具,通过交流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它的颜色和表情是怎样的?猜测面具上的表情,说说看这些面具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教者运用多媒体为学生生动地呈现了课堂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提出问题,促生思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留有充足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情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对教材、对权威说“不”。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问、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融入新旧知识经验,去同化新知,以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帮助他们解决手工制作的问题。

如在《神奇的瓦楞纸》一课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老师让你们收集一些废旧纸箱,并和你们的父母尝试撕出这样的一张纸,你们在家是怎样撕的?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把它撕开吗?”教者边撕边讲解如何撕,撕不掉可用剪刀帮忙,还可用抹布蘸水擦。在练习撕瓦楞纸时,教者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撕出这样一些纸,请你们用手去摸一摸,感觉它和我们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它的外形像什么?”教师以问题营造轻松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尝试撕瓦楞纸中去发现美,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问题是思维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思维才会产生动力,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他们的好奇,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获得知识。教师创设讨论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引发学生争先恐后地讲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共同交流制作的方法,并合作完成作品。

4.讲述故事,活跃氛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以故事情节辅助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传统美术课堂中学生跟着教师制作,他们难以保持对美术手工的长时间兴趣,教师借助于故事情境,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寻找创作的灵感,将故事融入制作之中,实现从故事到学习的自然过渡。

总之,在小学美术手工作品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手工制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