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和谐共进的小学英语课堂

时间:2024-05-10

朱爱明

【摘   要】  和谐的课堂,能让学生消除戒备,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教师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学生亦师亦友;教师要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有效引导融合起来;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增”“减”关系,为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空间,使课堂走向高效;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动静关系,让学生大胆言说、静心倾听,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關键词】  小学英语;和谐课堂;构建

课堂虽小,但也蕴含着各种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使课堂变得和谐。如果处理不当,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还会蔓延而一发而不可收拾,变得低效。审视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囿于枯燥记忆、机械的习题训练,呈现“低能”的倾向,学生的行为出现偏差,一味我行我素,呈现出一片不和谐的景象。在英语教学中存在三维目标不和谐,重知识传递轻能力培养、方法传授、情感体验;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被教师“逼”着亲近教材;课上课下不和谐,课上轻松,是一名看客,课后疲于应付,需完成大量的作业;学生发展不均衡,教师做的“大锅饭”,少数优秀生能听得懂,而大部分学生消化不了。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课堂中的各种关系,从“小课堂”中构建“大和谐”。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

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中的“平等”关系理解片面,认为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可以随便插话,绝不能以批评的方式对待学生,以免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平等”被教师错误地解读成“自由自在”,如果一味强调“朋友”关系,就会成为师不像师、生不像生。师生之间的知识、阅历、能力、职责不尽相同,课堂上只有各司其职,各谋其事,让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才能实现先师后友。

教师只有处理好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关系,发现学生的长处,唤醒学生的热情,实现精准培尖、补差,促进他们的共同成长。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肯定他们的价值,引发他们的激情。教师要让学于生,解放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空间、发掘他们的学力、释放他们的潜能。教师要充分地引导学生,要引导他们探知、做人,引导他们迈向新的征程,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激励后进生的斗志,让他们不放弃,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教师要关注问题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态度差、纪律差的后进生,要让他们投入到学习之中,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让他们无事可干。如在译林版六下“Unit2 Good habits”第一课时教学中,教者带领学生再唱译林版四下“May day”中的歌曲“When do you get up?”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互动,“When does Peter get up?”“Does he get up early?”“When does Peter go to school?”…教者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日常作息安排、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伴围绕话题进行对话。接着教者以《小熊拔牙》的视频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学生进行问答活动,如“Whats wrong with the little bear?”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单词、短语进行交流。教者以唱歌、动画等方式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以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素养。针对后进生,教师要采取“盯、缠、粘”的策略,要注入自己的耐心、爱心,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进步。一是要优待差生,优生因努力、自觉而存在问题少,差生因思想、行为、基础而存在问题多,教师要倾向于差生,要抓住关键处、易错处、模糊处施教;二是优先回答。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后进生先回答,再由优等生进行评价补充,最终让后进生能准确回答,把握其中的规律;三是优先提问。教师要让差生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让他们在优秀生、教师的帮助下解开“疙瘩”,扫清学习障碍。让他们在课堂上不再“无事生非”了,变得专注了,学习更加努力了,就会树立自己的自信,使自己不断得到进步。

二、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

教师如果视学生为无知、无能、无情的“白纸”,全盘接受教师的观点,就是对学生的蔑视。学生是有基础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知识,教师不能随随便便地“灌”东西,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往里面输送他们必需的知识。教师要以“导”替“教”,要导出学生的探究热情,导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导出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学不是将内容照搬,不是全程做老师布置的事,无意识的参学无异于被人牵扯着鼻子走,失去了自主地位,导致学生缺乏思考力,这样的学习体验是不深刻的。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之中,记录自己的所悟、所思、所感,体验其中的乐趣,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做到:不学不教、因学施教、以学论教、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三、构建和谐的“减”“增”关系

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有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才能正确处理好“减负”与“增效”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因学情施教,不求形式,注重引导与启发,让教学过程简单易行。学生要积极投身于课堂之中,做到认真观察、积极实践、用心思考,达到忘我的境界。要做到“堂堂清”、“题题清”,在课堂须掌握的决不留到课外,课堂上该吃的苦不能拖到课后吃,这样才能使学习变得高效。教师要还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由发展的人,使课堂变得高效,使课后得到减负。

四、构建和谐的动静关系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动”,但如果追求形式的“动”,那就是躁动、形动、乱动,成为装扮门面的表演罢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动”如果缺少了自制、自醒,倒会养成坏的习性。“静以修身”,学生只有静心专一,用心真学,才会取得进步,才会促进更好地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增加了学生言说的机会,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由一个老师变成多个“老师”,这固然能增加学生互说、互看、互辩、互帮的机会,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获得发展。但如果教师不追求课堂实质,只做表面文章,就空有形式,难以促进思维的提升。只有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实现动静的和谐统一,才能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实效性。

总之,和谐是事物之诸方面的完全配合、协调统一。在英语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让诸要素的配合合理得体,形成一种合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