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夏光
长期以来,尽管我国综合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等方面的显著成就受到世界称赞,但我国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国家形象却一直差强人意,为经济增长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然而这一现象在近几年逐步发生了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来,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过去五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自然保护区陆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近14.9%。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9.6%、34.3%和27.7%,北京PM2.5平均浓度下降34.8%,达到58微克/立方米,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连续三年达标。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不断提升,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持续下降,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生态环境状况出现改善,这对我国是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事,因为过去很长时间来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是“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而现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则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美丽中国,是可望又可及的美好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状况改善给我国的综合国力加了分,有利于扭转由于生态环境原因给国家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那么,生态环境改善是如何增强了国家实力呢?
一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强的自然承载力。生态环境既是人们生活的自然要素,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我们既要呼吸清洁的空气、饮用洁净的水,同样也需要有一定的水体和空气来容纳和净化各种生产活动中排放的污染物。过去生产活动中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太大,超过了法规标准允许的范围,不但侵害了人们生活所需的环境要素,也使经济活动失去了足够的环境容量,如很多城市在现有空气质量下已经没有容量来新建一座火电厂。此时,改善环境质量能大幅度降低原有的污染物排放量,腾出环境容量,办新的工厂或者建新的设施,所以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可以说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二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伴随着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需要建立各种体制机制来保证这些制度得到执行,需要研发各种清洁生产和治理污染的技术,需要进行环境意识宣传和信息传播,需要发动广大公众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等,这些都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了,现在已初步形成了由国家意志、社会意识、法律制度、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等综合而成的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它们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增强是保证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治久安的制度安排。
国际上对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上所做的努力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国的环境形象在国际上开始有所好转,这为我们坚持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要看到,生态环境改善还只是刚刚起步,离美丽中国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仍有大量以前积累和现在新增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工作上还必须淡定、低调,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