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问题中心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时间:2024-05-10

万海琴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经历,特别是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积淀下来的“数学经验”与“数学体验”,更是与众不同的。而富有童趣的数学,就应当鼓励孩子展示自我、张扬自我,也应充盈着对孩子独特的数学思考的肯定与激励。这也提示着我们数学教育者:只有当数学能进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我们才能和孩子一起看风景。而要进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教师要有一颗包容之心,要用理解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与众不同的思路与想法;要持审慎态度,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异想天开;要能排除成人的文化优越感和自我经验,以平等中的守信加入孩子们的讨论、交流;要善于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并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还要有足够的自我批判的勇气,当孩子们的想法与教师发生冲突时,你首先想到的不应当是否定,而是相信他们思维的合理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课堂教学,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本文就此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一、“问题”的埋设要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终点,因此问题的埋设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要偏离主题,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要难易适中,不能太简单,否则不但无法达到思考的目的,而且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反之如果太难,不仅无法达到思考的目的,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究过程,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域设计问题,实现学生思维的跨越。

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这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果没有问题的引导,学生无法理清学习的思路,摸不着头脑,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低下。实践教学中,教师一般不会直接进入主题,而是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如:(1)大家是否已经完全掌握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算式中很明显分母不同,我们是否可以套用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3)从目前看,最直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将两个分母变成相同的,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生成问题——“为什么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要通分?”从而过渡到“异分母分数的计算”中,并且讨论计算方式的由来,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问题”的提出要针对教学内容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式,迎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实践教学中,由于没有正确理解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导致课堂问题堆积成山,学生缺乏空间与时间进行思考,因此问题的提出应当适度,并且直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紧扣教学目标,采用“问题”的形式向外进行辐射,进行有意义的探究。

例如:学习“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分析学生现有认知后,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拼接与转化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埋设问题,如:(1)是否可以通过运算的方式,将梯形面积的计算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呢?(2)如果可以,那么如何再转化的过程中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呢?比如教学“认位置”内容时,教师围绕小学生的手、眼、耳、脚等身体部位,注重引导他们较好地认识和辨识了左右两个方位;围绕座位之间前后左右关系开展讨论活动,使得小学生能够充分体会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以问题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通过积极探讨,活跃了课堂气氛,对我们的探究活动具有积极影响。

三、“问题”的追加要有利于推动思考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其最终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数学思维。但是,实践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提问虽然紧扣教学目标,但是缺乏思维的发散性,导致学生数学思考存在缺失。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以学生的思维为出发点和重点,通过思维活动,将数学理论知识内化为思维方法。

例如:学习“对称图形”时,教师让学生去寻找“长方形”、“正方形”、“蝴蝶”、以及字母“F”的对称轴,结果发现,上述图形中,除了字母“F”,其他的都是对称图形,并且可以画出它们的对称轴。然后针对对称图形继续设置问题:在这些对称图形中,它们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发现,长方形的对称轴有2条,正方形的对称轴有4条,而“蝴蝶”的对称轴只有1条,虽然每位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各有不同,学生发现这些规律的时间也不相同,但是最终都能发现这些规律,实现思维的提升。

传统教学主要依靠课本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课本的例题具有单一性的缺点,采用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学习《分数乘法》时,课本中有一道例题:小红和爷爷、奶奶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了九分之二,,那么3个人共吃了多少?如果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不会积极思考,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课堂气氛低沉,效率低下。总结知识点,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教师:同学们,你们中秋吃月饼吗?学生:当然吃啊。师:那你们知道老师过去是怎么吃月饼的吗?教师:过去的月饼和现在非常不同,那时候的月饼,又称麻饼,非常大,我和爸爸、妈妈分一大块麻饼,那么同学们,如果我们每人都吃了九分之二,那么还剩下多少?这样的教学情境轻松、自在,看似是在讲故事,但实际上是提问题,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知识,解决了数学难题,增强其自信心,增加其成就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并且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来发展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型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小学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学科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采用科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