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张玉秀
【摘 要】 “数学建模”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教师应该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应该设计相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这种教学策略也属于数学思考方法,经常被叫是用来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指的是,教师通过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中的数学现象。小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而小学数学知识中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这些知识较为抽象,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现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自己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讲,整个课堂氛围十分枯燥,数学教学也收效甚微。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的关注点只在于学生的做题能力,而不在于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很显然,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数学建模”这种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因为“数学建模”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加以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太成熟,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也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以往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课本知识,很少注重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数学模型的构建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容易,教师还需要考虑到模型的合理性和层次性等问题。就现阶段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很少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仍旧不太了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利用“数学建模”的教学方式,将数学问题整合成数学模型,并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对“确定位置”的知识加以学习,需要掌握“说出物体所在位置”的具体方法,并学会在方格纸上面使用“数对”。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顺序,也就是“从左向右数”和“从下往上数”等。之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使用标记“→”表示“从左向右数”的意思。以此类推,标记“↑”表示“从下向上数”之意。学生使用这两个数学标记,就能够构建出坐标模型,并根据其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为起点,确定教室内其他同学的位置。很显然,学生在掌握这种“坐标式”方式之后,就会较为准确地确定位置。
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通常会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也就是纯粹在讲台上讲授知识,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事实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数学模型,而不是一味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学生只有自主构建模型,才能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这同时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建模处理,并引导学生根据数学模型进行学习。学生根据数学模型思考所学数学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学习该单元的知识,需要准确把握“比较”的内涵,并学会使用“>”、“<”和“=”这三种符号进行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身高和胖瘦,或者让学生通过跷跷板比较体重。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妨使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玩跷跷板的情景,使学生融入到相应的教学情境中。比如说,小华在跷跷板环节中比小明压得更低,小华就用“小华>小明”来表示二者的体重。由于生活中可以比较的东西较多,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能够建立“比较”数学模型,并成功掌握这一学习内容。
三、设计相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所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这些知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知识体系。以往,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很少将数学知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解,并且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太注重和学生展开互动。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在听完教师的讲解后可能仍然不太懂。教师就需要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逐步回答问题。通过不断地提高问题的层次,学生就会在一步步地对所学数学知识有所了解。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的加减”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设计相关数学问题进行教学。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小数的加减方法”,同时还应该利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关问题,比如:“学校举办联谊活动,消防购置了100kg的糖果,而整个学校有155人,那么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糖果呢”“班主任打算对那些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加以奖励,于是购置了很多练习册,每本练习册0.6元。表现良好的学生有18名,那么教师需要花费多少钱呢”等问题。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问题中,巩固所学内容。
综上所述,“数学建模”可以有效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数学建模”这种方式进行数学教学。首先,教师应该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其次,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教师还应该设计相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陶锋.习题训练要有数学模型建构意识[J].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07(03)
[2]朱旭平,徐旭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问题情境”的建模范式解读[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7(02)
[3]王红莲.有“模”可依 实践“建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计算教学建模初探[J]. 各界文论. 2007(02)
[4]陆佩香.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重视数学模型的构建[J]. 江苏教育. 2007(02)
[5]陈正顺.小学“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宁夏教育. 2005(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