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时间:2024-04-24

◎王荣森 谢云东

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王荣森 谢云东

近年来,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呈曲折上升的趋势,生态承载力忽升忽降,生态盈余明显降低,水资源压力指数、利用效率和负载指数不断升高,水资源潜力逐渐降低。对此,本文提出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打造安徽样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产业升级;保护水资源,提倡节约风尚等建议。

安徽;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代表社会生产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和其所能提供的供给量。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指消耗生产性水域以外的水资源所占用的土地面积,主要分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或者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在一段时期内水资源所能支持该区域人口或者经济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消纳需求的最大供给量,是水资源维持该区域生产生活活动的生态阈值。

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是国内生态研究学者在Rees和Wackernagel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以弥补Rees和Wackernagel生态足迹模型只关注到生产性水域(如渔业)的生态评估,而忽视了整个水资源区域的评估的缺陷。目前,水资源生态足迹已成为研究区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判断水资源负载能力以及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2016年,安徽提出创建“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工程,为深化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安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0-2015年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账户分析

1.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安徽省位于中部平原地区,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2015年户籍人口6949万人,常住人口为61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比72.42%。安徽省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约914.1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487.83立方米,主要有三条水系:长江、淮河以及新安江。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安徽省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充足,常有洪涝等灾害发生。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和《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2.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分析

经计算,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到2015年增长了约1.25倍。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在2000-2006年与2007-2015年这两个时间段内差异较小,最高年份是2013年,达到4892.99万公顷,而最低年份是2005年,仅有1979.51万公顷,是2013年的一半多。而安徽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各年份之间的差异较大,是一个忽升忽降的走势。生态承载力最高年份是2003年,达到11026.84万公顷,最低年份是2001年,仅有4828.85万公顷,几乎是2003年的2.3倍。经实证研究,安徽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各年份的降水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降水量高的年份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高;反之,则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低。2003年、2010年和2015年安徽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明显高于其他年份,主要是因为当年降水较多,出现洪涝灾害,如2003年淮河持续降雨22天、2015年长江出现特大洪灾。

如果某一区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小于其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则该区域处于水资源生态盈余状态,即该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并没有超过其水资源的容量,区域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反之,则该区域处于水资源生态赤字状态,即该区域对水资源的开发索取过多,将影响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果两者相等,即该区域处于水资源生态平衡状态。从图1的计算结果来看,2000-2015年安徽省水资源一直呈生态盈余的状态,但是各年份的差异较大。生态盈余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最高年份一样为2003年,而最低年份为2013年,与水资源生态足迹最高年份一致。相比于2000-2003年,安徽省近年来生态盈余较低,尤其是2011-2013年,生态盈余都是统计年份中最低的。

图1 安徽省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盈余(单位:万公顷)

3.水资源压力指数变动和利用效率分析

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是衡量某一地区水资源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该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值等于水资源生态足迹除以其生态承载力的值。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越是大于1,其水资源生态环境越不安全;反之,水资源生态环境越安全。根据图2的结果,自2000年以来,安徽省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小于1,处于0.20-0.82之间,水资源状态较为安全。但是,其指数呈曲折上升的趋势,且各年份的变化较大,水资源生态抗压能力仍须加强。

此外,为了有效衡量安徽省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是个适用的指标。一般来说,一个区域的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与该地区水资源利用成反比。从2000年到2015年,安徽省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下降的走势,由2000年的0.74公顷降至2015年的0.22公顷,说明安徽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这16年间上升了大约3.4倍。

4)锡石浮选的药剂成本较高,针对不同矿种,主要捕收剂TL-1与P86的最佳用量关系有待进一步调整,有利于获得最佳的回收率指标。

图2 安徽省历年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与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 (单位:公顷)

4.水资源负载指数分析

水资源负载指数C是将地区的人口数N(单位: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单位:亿元)、水资源总量Q(亿立方米)以及与降水量相关的系数K综合考虑的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与水资源开发条件,是衡量该地区水资源未来前景的重要指标。水资源负载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C=其主要分为5个等级:第一级别,C>10,则水资源利用程度很高,但潜力不大,需要外流域调水;第二级别,5<C≤10,则水资源利用程度高,但潜力不大,水资源开发困难;第三级别,2<C≤5,则水资源利用程度中等,但潜力较大,水资源开发中等;第四级别,1<C≤2,则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但潜力大,水资源开发较容易;第五级别,C≤1,则水资源利用程度低,但潜力很大,水资源开发容易。

安徽省2000-2008年以及2010年水资源负载指数较为稳定(见表),处于2-5之间,即第三级别,水资源利用程度中等,潜力较大,开发条件也是中等。其余年份,尤其是近年来,安徽省水资源负载指数都在第四级别,集中于5-10之间,即水资源利用程度提高,但潜力不大,开发条件也变得困难。分析发现,近几年安徽省水资源负载指数的提升,主要是人口的小幅增长和GDP总值的大幅上升。总体来看,安徽省水资源还没达到第一级别,即利用程度还有提升空间,目前并不需要从外流域调水,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功能的正常运行,但是安徽省水资源潜力与开发条件的下降亟须关注,水资源有待合理配置以适应长远发展。

表 安徽省2000-2015年水资源负载指数分级

结论及建议

研究表明,自2000年以来,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呈曲折上升的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忽升忽降,生态盈余明显不断降低。此外,安徽省水资源压力指数也不断升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虽不断增加,但仍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部省份。随着安徽省水资源利用程度越来越高,水资源潜力正在降低,开发难度逐渐加大。针对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1.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打造安徽样板

(1)健全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做到产权归属明确。在安徽省水土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对安徽省的河流湖泊等进行调研、统计。在遵循水资源生态规则的情况下,划定各水域、岸线等的管理权、合理使用权,做到有人用、也有人管。

(2)健全水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做到有节有度。加强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要善于利用一些大中型的河流湖泊建立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打造“三河一湖”生态文明示范区。

(3)健全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做好问责工作。各级政府要建立水资源生态红线,将水资源管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综合考评和干部选拔的依据之一,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各级政府和有关企业要落实问责程序,加大处罚力度。

(1)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广泛应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与水资源开发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建立现代工业发展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淘汰落后产业和落后设备,尤其对水资源耗用较大的产业予以坚决剔除,鼓励发展低能耗和对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企业,并辅以财政补贴等形式支持其发展。

(3)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大力开发与水资源相关性较大的文化、旅游等低碳环保产业。如大力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将示范区和旅游、防洪、环保等紧密结合,既发展当地经济,又倒逼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依托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坚持绿色发展,以安徽省内长江“黄金水道”为基础,发展长江生态旅游、绿色航运等,减轻对长江水资源的污染。

3.保护水资源,提倡节约风尚

(1)循环使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居民生活用水是水资源消耗很重要的一部分,建议每一个居民都从自身做起,加强节约用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严格落实两孩政策,控制人口规模。水资源生态足迹和人口规模有很大的关联性,建议安徽省严格落实两孩政策,控制人口规模,避免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对水资源过度消耗。

(3)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保护意识和节约理念。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微信、微博等线上平台和线下活动倡导合理用水、适度用水,积极营造“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氛围,帮助居民树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观念。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TV213

: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8.011 编辑:云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