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曹金飞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曹金飞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提出了挑战。本文从利弊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建议。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对策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金融”,包含网上银行、网络借贷、在线理财、金融产品营销以及第三方支付等多种模式[1]。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并且逐步形成了“跨行业全功能电子化平台”的渠道优势和经营优势,与商业银行正面争夺客户资源和金融资源。随着互联网金融在“野蛮生长”中不断替代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如改进服务设施和技术、创新第三方支付服务、创新代理理财产品和革新大数据应用技术等,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这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
(1)互联网金融吸引走了传统银行部分客户资源。互联网金融在正面抢夺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本次研究样本期间为2015年1月-2016年2月,选取某大型商业银行及与其发生交易关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基金公司直销平台为主要样本群体,本文后面的数据分析都是按照这个样本数据计算的。样本银行参与互联网金融理财交易的个人客户约有301万,占全行个人客户总量的15%;截至2016年12月末,客户金融资产余额1784亿元,占全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余额的21%。客户总体呈现“分散化、年轻化、低端化”特征,交易表现出“碎片化”和“小额化”特征[2]。其中,持有金融资产5万元以下的客户被互联网金融分流的最多,根据本报告期间数据,在经常参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用户中,金融资产5万元以下客户为256万户,占比为80.91%;这部分客户的资金净流出占比为73.16%(见图1)。
图1 互联网金融客户的资产结构分析
从客户类型来看,互联网金融对高收入、高学历客户吸引力更大。从年龄统计(见图2)来看,47.3%的客户在20-30岁之间,这批客户虽然目前总量资金不大,但其资产处于积累期,后期对商业银行发展会产生较大影响,而在30-40岁年龄的客户占了31%,40-50岁的占10%左右。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学历的客户交易最活跃,他们在互联网金融的资产是传统商业银行的8倍,户均持有7.1万元,是平均水平的4倍;其次,研究生学历和大专学历客户持有水平均达到4万元/户以上。从性别来看,男性比女性客户更偏好互联网金融。
图2 样本银行参与互联网金融交易客户的学历和年龄结构
从交易情况来看,笔均交易金额低、人均资金净流出不高,呈现“草根化”和“小额化”特征。以笔均交易额为例,互联网金融交易笔次达8044万笔,其中6749万笔交易单笔金额低于1000元,占比83.9%;单笔交易金额在1000-5000元之间约占10%,只有10万笔单次交易超过10万元(见图3)。从资金流出情况看,互联网金融资金净流出主要集中于10万元以下,其中62.2%的客户资金净流出低于1万元,26%的客户净流出在1万-10万元,只有约0.4%左右的客户资金净流出在100万元以上。
(2)互联网金融分流传统银行的部分业务。互联网金融具有“草根”特征,弥补了传统银行“嫌贫爱富”偏好大资金客户的缺点,而且互联网金融有边际成本递减的特性,前期大量投入主要是在搭建平台,一旦平台搭建起来,新增加使用者的成本是极低的,而且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还能产生规模效应,这些优点使得传统银行部分业务被互联网分流走。传统商业银行存款主要来源有三个:存量储蓄存款、代发工资和外部增量资金,从本次统计也发现,传统商业银行这三部分资金流出量都很大,根据统计,客户存量储蓄存款净流出78亿元,户均减少2819元;客户代发工资资金净流出198亿元,占到发工资金额的46%;客户外部增量资金净流出101亿元。说明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很大冲击。
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与储蓄存款净流出量“正相关”[3]。根据数据计算,余额宝与储蓄资金净流出的相关系数为0.61,理财通与储蓄资金净流出的相关度为0.44(见图4)。
图4 余额宝、理财通收益率水平对分流样本银行储蓄资金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加剧了对银行储蓄的分流程度。如手机等移动客户端交易平台优化了交易流程,实现了货币基金“T+0”实时赎回,增强了流动性,方便了客户操作,吸引了银行储蓄资金。
(3)传统银行部分平台功能被互联网金融取代。传统商业银行是各种理财产品和投资的主要平台和渠道,但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部分平台功能被第三方支付和基金公司直销平台取代。第三方支付以支付宝(含余额宝)和财付通(含微信理财通)占据主要市场地位,基金公司直销平台较为成熟的有汇添富(含现金宝)和工银瑞信(含现金宝)等基金公司。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支付成本低、方便、安全以及支付担保保障付款人的利益等优点,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流入,在样本期间,第三方支付平台与样本银行储蓄资金往来总量达1240亿元,样本银行个人储蓄账户在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期间,流出金额高达795亿元,未来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见图5)。
以工银瑞信、汇添富为代表的基金公司直销平台虽然目前对储蓄的吸引力没有第三方支付那么大,但其吸纳存款的增速较高,发展潜力大,样本银行个人储蓄账户与汇添富直销平台资金往来在样本期间达81.5亿元,本次样本期间基金公司直销平台的复合增长率高出第三方支付平台13个百分点(见(见图6)。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直销平台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关注,也会逐步取代传统银行的部分功能。
图5 样本银行个人储蓄账户支付宝资金往来情况
图6 样本银行个人储蓄账户与汇添富直销平台资金往来情况
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有利影响
(1)推动银行创新渠道和服务功能。客户是商业银行的业务基础,建立在信息化平台上的渠道优势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要主动吸取互联网金融的先进经验,大力推进信息化渠道改革,构建全功能信息化平台,打造新的渠道竞争力,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2)改进商业银行客户营销模式。借鉴互联网金融经营方式,商业银行开始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积极创新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精准营销模式,提高客户的用户体验。如民生银行已经设立了网络直销银行,主要面向中端客户群体,上线半年内,发展客户总量100万户以上,各类金融产品净销售额180亿元以上。
(3)商业银行主动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竞争,很多商业银行也主动创新产品和服务:一是创新电子支付服务,如工商银行推出了“工银E支付”“融E联”等新产品,具有方便、安全和易操作等特点;二是推出余额理财产品。据统计,虽然各种“现金宝”类理财产品是互联网金融的天下,但目前各商业银行也推出了10余款,这些产品通过对接各类货币基金实现理财收益,同时建立了便捷的网络交易、移动客户端APP等交易方式,降低了投资门槛,实现了T+0取现功能,而且银行系“宝类”产品利用广阔的投资渠道和充沛的资金优势,比第三支付更可靠安全,有更高的回报。
1.进一步加强“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相比互联网金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流程多呈现“部门银行”的特征,他们更多站在自身管理便利的角度,造成客户体验效果不佳。在新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主动变革,通过创新服务和产品来赢得客户。
2.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平台的价值创造作用
大数据能为商业银行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大量、高速、多变的信息,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建立起独立完备的信息技术基础,这是商业银行的优势,未来应该在互联网金融思路下发挥信息优势,提高盈利能力;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的“统一入口”功能,这不但可以成为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而且还能吸纳客户、提升用户体验,创造价值;商业银行还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合规经营、客户开发、客户维护、精准营销和细致管理等。
3.商业银行要将自身优势与互联网金融结合
商业银行要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和思路,创新金融理念和产品,将经营模式创新与自身资源优势相互融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一是面向中高端客户群体,打造跨境、跨市场、跨品种的资产管理增值服务。既然互联网金融是面向草根阶层,商业银行在保住高端客户的基础上,也要瞄准高成长的潜在客户群体,打造从“出生、成长、成熟到衰老”的完整金融服务体系。二是提升资源整合配置能力。包括整合传统金融产品与互联网金融产品、整合不同客户群体资源、整合虚拟资产与实体资产资源、整合不同服务平台、整合不同来源资金资源等,进一步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
4.改变传统的收益结构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商业银行难以再单纯依赖存贷利差保持高利润,所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转变商业银行的收益结构就显得非常重要。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具有很多优势,尤其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主动谋求变革,创新服务,提高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提高商业竞争力。
5.积极转变业务模式
随着金融脱媒,社会融资总体上逐渐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以及利率市场化推进,商业银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金融服务的多样性、主动性与便捷性日益成为客户的诉求。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应积极转变业务模式,加强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的关注,加强对个性化金融产品的设计,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6.降低营运成本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技术部门只是为前台业务提供技术维护的后台部门,对自身的科技力量还没有加以有效地利用,没有像互联网金融企业那样,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营业收入,并通过大数据等方式去开展营销和拓展客户,随着商业银行各项信息系统的不断提升改进,商业银行有条件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改进营销策略。传统商业银行应该重新思考传统的设立众多分支机构、雇佣大量工作人员的做法的利弊,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效率。
7.推出个性化金融服务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之间产品模仿度较高,跟随型产品和服务较多,同质化严重。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应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做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打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根据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精确划分客户群,并实现细致化管理,主动推出具有个性化的金融创新服务,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金融需求。
[1]袁博,李永刚,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50-51.
[2]谢平,邹伟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2012,(12):11-22.
[3]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互联网金融引发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蝴蝶效应”影响机制的路径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客户交易行为和资金流向的实证分析∥自贸区建设与互联网金融(2015).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编号:2015SJD5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F830
: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8.013 编辑:云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