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高传华
郑州航空港枢纽经济演化发展路径
◎高传华
枢纽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其演化逻辑为: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从经济枢纽到枢纽经济。基于枢纽经济视角,本文提出郑州航空港建设路径: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对外开放空中通道;确立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加速高端要素集聚,提升主导产业集群优势;“港-产-城”融合共生发展,塑造空港型综合枢纽城市。
枢纽经济;临空经济;郑州航空港区
1月16日,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郑州等交通枢纽城市为节点,完善枢纽功能,以物流带产业,以枢纽聚产业,培育高铁、临空产业,大力发展枢纽经济。4月11日,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和口岸经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简称郑州航空港)如何提升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将通道经济、转口经济、过境经济转化为枢纽经济?重中之重是使交通枢纽发挥经济枢纽功能。
1.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
区域竞争的核心是枢纽之争。交通枢纽是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的交叉与衔接之处,共同办理客货的中转、发送与到达所需的多种运输设施的综合体。交通枢纽的核心是通达性和融合度,即注重互联互通互融,它也是经济社会繁荣和有序发展的象征。
经济枢纽是要素的枢纽,即吸引区域外人才、信息、资金与技术进入本区域,继而使本区域成为各种经济要素集散、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枢纽。其中,立体、多式联动的交通网络成为吸纳各种要素的关键。经济枢纽对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和人才流发挥集聚辐射作用,通过循环不断的流动,使得要素流量规模不断壮大,进而实现该地区经济规模扩大、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
2.从经济枢纽到枢纽经济
经济枢纽能够释放各种沉淀资源,促使要素流动、重组与整合,吸引相关物流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向其周边集聚,并带动产城融合发展。经济枢纽在为产业提供发展通道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创造新产业。
枢纽经济是通道经济、转口经济和过境经济等经济枢纽转型升级后实现的一种以交通工具为载体,以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充分利用交通枢纽的集聚扩散功能,吸引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大力发展产业达到多种经济辐射效应的经济模式。枢纽经济既着重于交通枢纽的集散效应以及运输通道的极化、连带功能,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表现为一种以交通枢纽为中心、以通道为扩散方向,呈多中心放射性发展的形态。
根据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简称《规划》),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总体发展思路。四年来,郑州航空港枢纽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016年,郑州航空港区完成生产总值622.5亿元,增长13%;完成公共预算财政收入33亿元,增长18.3%。
1.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大枢纽地位尚未确立
就整个河南而言,初步形成了以郑州国际性枢纽为中心,洛阳、商丘全国性枢纽为支撑,其他区域地区性枢纽为节点的枢纽城市格局。郑州以“米”字形高铁、高密度高速公路、新兴航空港等为标志的“铁、公、机”综合大枢纽已初具雏形。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已开通客货运航线196条,其中客运航线162条(国际航线25条);全货机航线34条(国际地区30条),位居内陆地区第一;货运通航城市37个(国际地区27个),已成为中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开放门户。目前,郑州航空港区已拥有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鲜活水产品、肉类和澳牛6个进口指定口岸,是内陆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地区。郑万、郑合高铁开工建设,郑州南站规划建设,但郑州航空港大枢纽地位尚未确立,航线网络规模虽然增速较快,总量依然不足。国际航线数和通达能力难以满足国内外航空运输的需求。另外,郑州都市圈交通网络须进一步完善,向外的干线通道建设力度仍须加大。郑州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快速客货运通道建设须加速推进。
2.经济枢纽初见成效,大物流体系有待完善
(1)航空物流:客货运增长迅速。大枢纽带动大物流成效显著,航空物流逐步壮大。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现已引进敦豪(DHL)、中外运、丹马士等货代企业43家。卢森堡航空公司已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作为其全球第二大枢纽机场。航空物流园区也已引进菜鸟网络科技公司中国智能骨干网、苏宁云商华中区域枢纽和唯品会中部地区运营中心等30多个物流项目,初步构建了航空物流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郑州航空港空铁国际国内“双枢纽”建设深入推进(见表),一批知名物流企业相继落户,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整体而言郑州航空港航空货运需求不足,高效率、低成本物流优势尚未形成,大物流体系有待完善。货邮吞吐量增长快但总量低,货运中转频率高但效率低,航线网络拓展速度快但覆盖率低。在物流通道建设上,还存在着机场核心区通道建设缓慢、通道建设有盲点、项目投资主体不明确、资金支持政策缺乏等实际问题。另外,运营基地航空公司较少,且机队规模小。国际航空货运存在运价偏高、装载率低等问题。相关物流设施不完善,直接制约航空物流辐射范围的拓展。
(2)开放门户:对外贸易。在郑州航空港带动下,“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832亿美元,比“十一五”的714亿美元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2.9%。2016年,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总值3161.2亿元,位列全国39个综合保税区第一位。2015年,郑州航空港完成进出口总额为483.31亿美元,增长27.47%,其中超过60%是以航空运输方式实现的,充分显示了航空对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拉动作用。2016年,郑州航空港完成进出口总额461.90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了4.43%,但在郑州市占比超过了83%,河南省占比超过了65%(见图)。
表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11-2016年客货运输增长情况
图 郑州航空港2011-2016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增速
3.临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大产业体系有待构建
郑州航空港区确定的三大主导产业为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经过四年的发展,临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尤其是智能终端产业异军突起,以富士康产业集群为龙头的全球智能终端手机生产基地已经形成。另外,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商贸会展等产业加快集聚,跨境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现代服务(商贸会展)产业集群方面,已有绿地会展城、兴瑞大宗商品供应链产业园、中国郑州瀚港进口(免税)商品博览中心、中国(郑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17个项目签约入区。但临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大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产业间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本身还存在外向型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总体规模不大以及航空运输比例低等问题。食品加工、传统化学药制造和钢铁加工等传统产业仍占据一定比重,且处于产业链低端。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物流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处于成长初期。八大产业园发展差异较大,除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外,其他主导产业及相关产业协同集聚发展态势尚未形成。
4.产城融合全面启动,航空都市建设任重道远
郑州航空港城市功能区建设已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建成区面积已达50平方公里,目前集聚人口超过60万人。郑州航空港区超前布局道路、供水、供电与供气等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快速推进各类功能配套。但郑州航空港区仍处在建设过程中,中原文化和航空都市文化特色尚未形成,高端服务功能还有待完善,其国际化程度也很欠缺,航空大都市建设任重道远。
随着经济要素不断集聚在机场周边,郑州航空港必将成为“空中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目前,郑州航空港正遵循枢纽经济演化逻辑,以“枢纽-要素-产业-城市”为发展路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新高地。
1.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对外开放空中通道
郑州航空港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与高端平台,需充分发挥“零距离换乘”“无缝对接”等一体化交通功能,变“交通枢纽”为“要素枢纽”。通过提升国际通道保障能力和互联互通水平,与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深度融入并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配套衔接,发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功能,构建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与海港四港联动、多式联运的枢纽网络,实现“铁路、公路、民航、海运”集疏联动。以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内大型航空枢纽为目标,坚持客货并举,拓展客货运航线,形成覆盖全球主要货运枢纽机场的货运航线网络。积极探索以郑州和国外重要枢纽城市协同联动的国内国外“双枢纽”发展模式,不断扩大郑州航空港国际影响力、区域辐射带动力和资源集聚力。按照《规划》,2020年郑州航空港进出口总额将达710亿美元。
2.确立货运枢纽地位,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完善枢纽基础设施,引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打造全国领先的“空地中转”机场。逐步形成以航空枢纽为主体,陆空衔接、公铁集疏、内捷外畅的综合枢纽新优势。以货运为主,释放货运枢纽动能,以货带客,打造“1+1”双枢纽集疏体系国际航空品牌,打造大型物流集成商货物集散中心。同时,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建设跨境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实现枢纽建设“双首位”目标,即旅客吞吐量力争中部六省首位,货邮吞吐量中部六省首位度进一步提升。按照《规划》,2020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100万吨。通过确立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3.加速高端要素集聚,提升主导产业集群优势
霜惊戍旅 于怀/摄
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交通优势、口岸优势以及区位优势,促使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与人口等生产要素加速集聚。郑州航空港应通过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培育临空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建议重点发展以精密仪器、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以及生物医药产业、航空物流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其在全球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逐步形成主导产业集群竞争新优势。通过打造枢纽型产业集群,形成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全力培育智能终端、电子信息、航空物流、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精密机械、航空制造维修和现代服务(商贸会展)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4.“港-产-城”融合共生发展,塑造空港型综合枢纽城市
郑州航空港作为“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全球产业链的重要节点,需要由城市的枢纽变为枢纽的城市,即通过港-产-城融合共生发展,进入综合枢纽城市全面一体化发展的高级阶段。通过统筹产业布局、人口分布、资源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空港、产业、居住与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现代化、国际化航空都市。郑州航空港区目前已设定空港、会展物流、双鹤湖与古城四大功能片区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突破口。推进“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实现产城融合共生发展,前提条件是确保“港-产-城”各部门“多规合一”,在顶层设计上保持一致性。按照《规划》,2020年郑州航空港建成区面积达1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10万人。总之,郑州航空港区通过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致力于打造河南乃至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新引擎。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十三五”时期郑州航空港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培育研究》(编号:2016G0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商学院)
F127
: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8.014 编辑:云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