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项目”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4-05-10

【摘要】文章在高中信息技术一线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探究了“微项目”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微项目”相对独立,又与总的项目密切联系,能够有效地解决项目学习的实施在空间、时间上出现的瓶颈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的延续性问题,对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项目;高中信息技术;应用探究

作者简介:吕冠俊(1973.05-),女,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是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微项目”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微项目”教学模式

2017年,山东省进行新课程改革。高中信息技术各版本教材基本是基于项目编排的。我们使用的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每章一个项目。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项目教学模式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学习连贯性问题,信息技术每周只有一节课,如果有假期或者有活动冲突的话,当周的课就没了,项目活动时间跨度太大,学生遗忘很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再比如成果连续性问题,一个项目的完成一般需要3~5个课时,有的需要更多。如“设计购买纪念品的最佳方案”这个项目至少需要7个课时,每周的研究成果如何保存?如何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成果?这些问题在每周一节课的情况下,以章节为单位进行项目学习很难落实。

基于以上问题的考虑,我们可以将一个大的项目分解成1课时能够完成的小项目,这样学生每节课完成一个独立的小项目即可,这个小项目就是“微项目”。

“微项目”的特点:1.不同于单元大项目,微项目小,实施时间短,在高中信息技术一周只有一课时的情况下更容易实施,实施更方便、灵活;2.将学科知识分散成多个微项目来学习,内容比较精练,形式比较新颖,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3.微项目教学活动能够在一两个课时内完成,时间跨度小,方便学生构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一)“微项目”的设计要依托整章项目的主题进行

教材内容是每章一个项目,可以将这个项目围绕主题分解成几个“微项目”来完成。也就是说,“微项目”是从整体项目里划分出来的相对独立的部分,但不能完全脱离整体项目,与整体项目是息息相关的。例如,“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这一章的内容可以分成“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表达”三个“微项目”来完成。

(二)做好每一次的“微项目”设计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地采用“讲解+练习”或“演示+练习”的模式,备课比较容易。而在项目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现有的硬件水平、软件环境,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进行项目设计,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进行项目设计的目标要明确,要能体现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制作出项目任务单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探究。

(三)做好项目活动设计和项目指导

“微項目”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在进行项目活动任务的设计时,要注意项目活动不宜太难、太复杂,活动任务要从简到难,层层递进,要注意活动任务之间的连贯性,最后可以以项目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提交各项目小组的学习成果报告。

为了保障项目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在设计项目活动时要给予一定的指导,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录制微课视频,制作动画等。特别是对一些操作性比较强或者比较难理解的内容,采用微课视频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比如“组建小型无线网络”这个微项目,因设置路由器时需设置IP地址,而学生对IP地址并不了解,为了解决这个重难点问题,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录制了系列微视频如“认识IP地址”“IP地址的格式”“IP地址的分类”,以帮助学生理解IP地址的相关知识。

(四)设计“微项目”时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微项目”学习方式是围绕一个小的项目主题内容展开的。教师在设计项目实施内容时需要考虑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的深度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任务来解决,但由于是按主题展开学习的,所以在知识的广度方面可能会略有欠缺。教师在设计“微项目”时,可以设计一些课堂及课后的拓展任务来弥补这个不足,以使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课程目标。

比如“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这个微项目的设计是围绕“设计购买纪念品的最佳方案”这个主题展开的,学生主要解决的是一些以计算为主的问题。为了扩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更灵活地应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我们设计了课后拓展练习,利用程序输出如下图形。

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利用程序打印输出九九乘法表。这样,学生通过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更形象直观的图形化的拓展练习,扩展了知识的广度。

三、“微项目”的有效实施

“微项目”主要以项目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微项目”设计时,要预想到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配合。

教师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要指导学生合理地进行项目选题和项目分工。分工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高效地实施。教师要准备好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到的硬件设施,并提前做好调试,确保好用,还要提前安装好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会使用到的软件。

项目小组成员根据分工,按照项目任务单的引领展开合作探究学习,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动画演示等学习资源解决重难点问题,完成项目探究任务,形成报告。之后积极进行项目学习成果的交流,通过对项目小组作品的分享、展示、交流和评价,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进行深度的思维碰撞,实现更进一步提高。

项目成果报告或实验报告可以提交到教师机的FTP或学校的教学平台中。FTP方式比较简单,在教师机中建立好FTP服务器,建立好班级项目文件夹,设置好每个班级的账号、密码,学生登录提交报告,方便教师进行评价。我们还使用自己架构的MOODLE平台,教师可以写下评价意见,学生之间也可以互评,学生可以随时登录平台查看自己的作业评价情况,更方便、灵活。

四、“微项目”教学案例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中第五章“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的内容是关于大数据方面的,包括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等内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其他版本教材的内容,参考课程标准,我们设计了以下项目作为学生学习大数据的前期过渡。(见表1)

五、结语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每周只有一课时的情况下,借助现代化的数字资源和工具等开展项目学习,是培养数字化时代中国合格公民的一条重要途径。采取单元项目、“微项目”的整体项目学习设计,让“微项目”成为一个有效的中继环节,相对独立,又与总的项目密切联系,能够有效地解决项目学习的实施在空间、时间上存在的瓶颈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的延续性问题,还能够保持项目学习的优势,并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爱胜.项目学习的中继——微项目设计——如何调和项目学习的长期和短期目标[J].教育,2016(05):23-25.

[3]王爱胜,赵婧.用微项目分解内容、划分进程的教学设计方法探究——以创作校园MV视频作品项目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