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摘要】化学核心素养是在化学教学情境中养成和发展的。教师应根据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利用化学实验、生活经验、多媒体技术和化学发展史等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思考、体会、领悟和运用,逐渐形成和发展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验;创设;情境
作者简介:秦文明(1972.11-),男,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中小学高级教师。
化学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活动形成的,是学生适应新时代和复杂社会环境的需要,是解决综合性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境遇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这些学科核心素养都是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养成和发展的。因此,创设契合教学内容、真实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就成了教师的重要工作。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发源地,是让学生的思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前提。它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情境出发,学会观察、体验、领悟,从而进行自主探究,批判思维,分析归纳。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来选择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围绕教学情境设计合适的活动方案,让学生主动进入新内容的学习中,使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完成,实现知识教学的价值,真正贯彻“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化学的新课程基本理念[1]。
一、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实验情境
(一)激发兴趣
实验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Na2O2性质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滴水生火”的实验材料,先用脱脂棉包裹Na2O2粉末,再滴加5~6滴水,过了一会儿,脱脂棉就燃烧起来了。教师向学生展示超脱常识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勃勃,迫切想要了解Na2O2的性质,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实验验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概念、化学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发现和确立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验证可以证实概念、规律,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的移动时,如何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呢?我们可以通过Q与K值的大小关系定量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还应该通过实验加以证实。如,用FeCl3与KSCN溶液的显色反应验证改变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用NO2与N2O4的互变反应验证改变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用NO2的平衡球验证改变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学生进入条件改变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实验情境中,在实验活动中观察现象,分析思考,不断产生认知冲突,寻找证据验证,加深了对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的认识,最终建构起定性分析、定量判断和实验验证的认知模型,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三)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观点,从问题出发,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SO2的性质时,可以“酸雨”为背景,以“探究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为情景,通过分析SO2的属类和化合价,推测SO2的性质,再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SO2的性质,从而认识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教师创设有利于探究酸雨形成原因的教学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理论分析→设计实验方案→解決问题→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利用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
化学源自生活。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真实的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最为接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情境的选择应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起点和心理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
例如在教学“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教师可利用“钢铁生锈”这一生活常见情景,以“铁通过哪些反应变成铁的氧化物”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探究,使学生结合物质分类和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分析,依据物质性质和原电池工作原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铁变成氧化物的过程。
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备课时就要先将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再依据生活经验和生产实际寻找合适的例子,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将实例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自生活,通过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逐渐学以致用,能够科学地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化学问题。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拟似情境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要求化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现代教学仪器设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视频影像、动画、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有机地融合,达到有声、可视的效果,既直观又生动。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模拟与重复特点,使创设的化学情境更加真实、丰富,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迅速将学生带入问题解决的教学活动中,直接缩短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进行电离概念教学时,理解电离概念并不难,但由于其微观过程不可见,以往只能在导电性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假设、验证等探究过程建立微观模型,从而对实验事实做出合理解释。现在可在电脑动画中做成活动模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离子的微观运动变成具体形象的动画,就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建立电离概念的过程中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呈现方便快捷,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益,实现了复杂变简单、困难变容易、抽象变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可以说,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拟似情境,能够有效建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核心素养。
四、利用化学发展史,创设历史情境
化学的发展史上充满了名人佳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名人故事,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展示图片资料以及播放视频录像,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人文情境中,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学习科学家探寻自然奥秘与科学真理的热情与追求。
例如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他在化学与工程的结合方面建树颇多,比如研究过玻璃的退火、水泥的煅烧和凝固、磨蚀剂的制造等,还发明了光学高温计、热电偶和氧炔焰发生器。从他研究的内容可看出,他对化工生产的兴趣与钻研,他一生都致力于化学与工程的研究,并在研究怎样从化学反应中得到最高的产率时提出了著名的“平衡移动原理”。
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突出了立德树人,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来自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设计解决方案,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科学态度,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感受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离不开情境,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必须要思考如何落实及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知识内容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教学情境[2]。教师应把学生置于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中,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让他们在熟知的生活场景中感受、思考、体会、领悟和运用,逐渐形成和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样才能使化学学习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陈进前.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9):17-20.
[2]周业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情境创设[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4):29-3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