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摘要】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德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重大。利用语文学科进行德育,不仅可以展示德育的价值,而且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健康发展。文章以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作者简介:唐裴(1994.05-),女,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科创园学校,小学二级教师。
一、引言
小学阶段作为启蒙教育阶段,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巨大。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内容,不仅可以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品质,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将德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二、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语文不仅是教育体系的基础科目,而且是学生学好文化课程的前提。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将德育与语文学科教育结合在一起,符合新课程要求,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对课本中德育素材的分析,将其渗透在知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1]。德育渗透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感、品质、道德等多方面得到发展,为其后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德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可以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与情绪,从而影响学习与思想的进步。在德育中,教师能够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如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成长需求相违背,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关注德育,一般把注意力集中在教材知识传授上,把教材中的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没有深入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内容,很难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价值,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2]。因此,教师要转变和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给予德育足够的重视,将德育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强
学生是教育工作主要服务的对象,也是学校教育改革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小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发现课堂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走神、捣乱等情况[3]。这种情况导致德育渗透效果并不理想,无法达到新课程教育要求。
(三)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般会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直接记忆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并没有意识到师生互动的积极作用。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需要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思想品质[4]。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课堂氛围,而且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与品德方面得到双重进步。
(四)德育资源挖掘不到位
在小學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忽略了对德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没有为学生呈现丰富的德育内容,没有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德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四、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对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符合新课程教育要求,能够培养优秀人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科学渗透德育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自我,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能力与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品质。教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一)重视德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德育的重视度,将德育与学科教育充分融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学校及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德育的宣传,宣扬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与重要意义,促使教师深刻认识德育,转变教育理念,为开展德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教师将德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把德育和学科教育充分融合,全面剖析教材内容,合理指引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再次,教师利用德育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应重视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能够促使德育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好转,同时能够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有利于培养优秀人才。
(二)立足生字词教学,渗透德育
字词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需要长期积累的知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掌握生字提出了要求:低年段学生要认识1600个左右常用的汉字,会写8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中年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会写16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高年段学生要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会写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课标要求,教师可以把生字词教学和德育进行充分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养成主动积累字词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乌鸦反哺”这一生词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乌鸦反哺”这一现象,让学生了解“乌鸦反哺”的真正意义,并形成感恩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一词汇,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表达自己对母爱、感恩的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立足阅读教学,渗透德育
将德育与阅读相结合,可以挖掘出文章的情感,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独立的空间,渗透阅读学习方法,指引学生把文化知识和情感内化成为自身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为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英雄雨来》时,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文章大意,然后与学生展开互动。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文章中各个角色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1:我觉得老师和爸爸妈妈对国家都非常热爱,从文章中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
教师:那你们觉得雨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2:我觉得雨来非常勇敢,他的年纪很小,但是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国家、对革命战士的维护,非常聪明。
简单互动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解决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问题,让学生掌握文章基础知识。
分析完课文后,教师问道: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你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3:我觉得文章中的爱国情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学生4:我觉得团结是革命战士战胜敌人的主要原因,也是一个民族发展必不可缺的因素。各民族团结可以抵御敌人,同时能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促使国家繁荣发展。
通过参与阅读活动,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什么是爱国,提高了道德水平。
(四)利用口语交际,进行德育工作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为学生创建表达的空间,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德育水平。教师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引入多种素材,引导学生展开互动,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德育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提高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以“制定班级公约”口语交际活动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班级制度实施情况,说出自己的想法,适当提出建议。学生通过交流互动,产生参与班级建设的意识,形成责任感。
教师:同学们,我们班级自成立之日起,就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如卫生、纪律等等,你们对这些制度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1:我认为我们班级的规则可以更加细致,比如课堂活动中若有人大声讲话,则扣除一分,扣满5分就要受到惩罚。
教师:其他同学呢?
学生2:我觉得我们班级应该加强卫生方面的管理,好的班级环境才能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那你们知道建立班级制度的意义是什么吗?
学生3:为了规范我们的行为,使班集体更好地发展。
教师:说得没错,建立规则、制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加和谐。作为班级的一分子,我们应该遵守规则,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展示出对班级建设发展的重视。
口语交际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规则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促使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五)利用写作,渗透德育内容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写作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能够写出更有情感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效果。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方式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不仅是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更重要的是学会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内心的想法,從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以“续写故事”这一写作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借助《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并思考五名战士在跳下山崖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在写作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播放革命战士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自由而牺牲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寻找写作灵感。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视频,你们觉得这些战士勇敢吗?”学生:“非常勇敢。”教师:“那是什么样的动力使他们做出不怕牺牲的事情呢?”学生:“这些战士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争取民族解放做出贡献。”教师:“没错,这些战士是因为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不怕牺牲,不怕困难。那你们能够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进行续写吗?将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写出来,表达自己对这些战士和对国家、民族自由的看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认识到当今美好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了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六)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发挥育人作用,保证德育渗透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与思想态度,为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具有共享、互动的特点,能够将网络中的教育资源与课本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到更多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教学目标,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选择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究,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提高德育工作效果,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生字词教学、阅读教学以及口语交际等途径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语文教育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芬.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7):127,129.
[2]马培元.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7):133,135.
[3]吴翠翠.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策略[J].华夏教师,2020(16):33-34.
[4]芮翎译.着眼插图 点亮思维——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教学特点及策略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18):75-7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