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吴彬
[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生活技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是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的目标。文章在阐述技术素养培养导向下的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素养培养导向下的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策咯。
[关键词]技术素养;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策略
以技术素养为核心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技能探索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当前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并不理想,教什么,怎么教,很少有教师进行深入思考,并且学生缺乏亲身实践,仅仅局限于一味地理解和记忆,导致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探究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技术素养培养导向下的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原则
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目标的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更加强调在实践中创新,具体包括技术的迁移意识、工具的改进意识以及材料的更新意识等。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体现生活取向
在教学内容上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设计组织学习活动,并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贯穿发展理念
教师应改变传统过于强调技能训练的理念,体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理念。在具体实践中,就是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且要强调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与创造,理解与感悟技术学习中所蕴藏的技术人文因素,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目标。
3.突出作品载体
教师应及时顺页应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紧紧抓住初中学生由形象思维向形式思维转变的特点,应用形象可感的技术作品组织学生全程参与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有效掌握操作流程、制作材料、工具使用以及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二、技术素养培养导向下的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策略
1.贯穿技术教育理念,制定技能学习目标
传统劳动与技术课程更加强调技能的“重复训练”和知识的“反复记忆”,并且教师往往忽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和统一性,忽视技术学习对学生成长的内在价值,误将技术理解为各种认知的工具,以至于课堂教学常常停留在视知觉层面。技术素养培养导向下的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更加注重“社会”与“科学”的教育观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技术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始终,并通过科学的教学目标及时引导学生认识技术的价值和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技术行为能力和思维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安全、环保、质量、效率意识等。
例如,在组织学生专题学习“立体图、展开图与立体作品制作”时,其教学内容专业性很强,制作难度也较大。因此,笔者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即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技术理性,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拆一拆、想一想等活动了解立体图、展开图的结构与特点,初步掌握立体图与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利用卡纸等生活中易得的材料制作立体作品,让间接的“符号知识”与“技术世界”联系起来。
2.基于现实生活实际,加强教学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创设具有连接知识、技能和体验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初中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新常态。但日常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主体关系联系不紧密,要么是将情境当作知识理解的“例子”,要么是所创设的情境缺乏生成性、真实性和深刻性,难以激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技术素养培养导向下的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更加注重知识内在的意蕴与学生个体世界的关联。因此,教师应善于搭建生活“情境”与学科“知识”相融的思维场域,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推理、操作、交流、分析、反思等活动中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有效体会技术学习的过程和规律。
例如,在“丰富多彩的编织物”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生长,笔者通过实物的形式展现了布艺笔袋,并要求学生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布艺笔袋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
(2)根据所呈现的布艺笔袋,尝试说出该笔袋的材料、颜色、造型、功能以及封口方式。
(3)请观察织物与织物,织物与拉链的链接方式。
在此基础上,为了及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构建笔袋的制作方法和技术,增添生活中的情趣,笔者要求学生亲手设计并制作一个创意十足的笔袋,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4)哪些布料更适宜做笔袋。
(5)讨论笔袋的设计要求、构思方案。
3.以实践为技术学习载体,丰富实践教学活动
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如工具、材料等等,又包括无形的活技术,如实践经验、劳动技能等,更为重要的是技术还蕴含着超越科学限制的艺术、人文等素养。在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相当数量的教师误认为该课程就是学技能,就是一些操作训练。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片面的技术观念,教师应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为基础,鼓励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调查等活动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并试图让学生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在技术产品的“亲历”。亲为”设计与创作中感悟,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例如,在组织学生专题学习“方钢的加工——小榔头的制作”时,笔者在阅读典型小榔头样品、选择制作工具材料、设计小榔头制作方案等系列技术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以传统铁艺为依据,利用学生已经感知的多种制作材料,充分利用划线、切割、上色等技法,从而培养学生加工样品的技能。
4.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技能提升与发展
多元评价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唯“学生作品”论学生技术学习业绩的传统做法,以真实的技术实践活动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等特点,制定多层次发展目标。同时,在评价内容上更加突出对学生多项能力、素养培养的要求,着重从学习兴趣、方案构思、操作流程、安全意识、工匠精神等多个反映学生参与技术学习的方面进行评价,特别是要从现场点拨、课堂观察、实践报告、作品展示、表现记录等方式评价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技术。此外,在评价主体上,除了传统教师评价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综合运用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学生家长的评价,彰显涮介对学生学习动力和后继发展的影响。
例如,在组织学生专题学习“竹木雕刻”时,在学生接触基本雕刻方法之后,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雕刻方式是否正确,在竹木雕刻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并以“流畅圆滑”为涮介要点,鼓励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重点反思雕刻技术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竹木雕刻技术的掌握和理解。随后,通过竹木雕刻的学习与练习,以“刀法熟练”作为评价要求,鼓励学生之间开展相互涮介,并增加动作熟练程度要求,有效提高学生评价的要求。最后,结合雕刻作品大方美观等要求和学生在竹木雕刻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作品集体展示涮介。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与变化,感受技术活动所带来的愉悦,促使学生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紧抓他人提出的信息、意见做出有意义的分析,从而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5.立足习惯养成,拓展课堂活动空间
仅凭课堂上有限的实践,学生不可能立竿见影地掌握技能,并且将知识与技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基于技术素养培养导向的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传播劳动知识与技能,而应以教学难点和技能为关键,努力寻找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的结合点,有意识地将实践活动等纳入课后拓展项目,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充裕的时间、充足的空间开展实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升华劳动技能。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棒针编制”知识后,为了促使学生理解劳技的意义,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小巧手,为生活添彩”的创意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缝制各种功能的编制物品,然后进行展示评比。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整合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在不同的拓展活动中熟练棒针编织技能,养成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习惯。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劳动习惯、技术素养培养的关键期。教师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贯穿技术教育理念,加强教学情境创设,丰富实践教学活动,实施多元评价,拓宽课堂活动空间,不断优化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价值辨析和行为建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生活技能。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素養,发挥出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应有的功效和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