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世界流学科研究

时间:2024-05-11

闫涛

【摘要】2017年9月,国家层面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拉开了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序幕。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探讨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需理解其出发点和变革的驱动因素。文章从五个维度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进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关键词】供给侧;行业特色高校;世界一流学科

【基金项目】2017年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天津工业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群生态体系建设研究”(2017SK047)。

2017年9月,国家层面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共137所高校和46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95所,其中73所为行业特色高校,而且基本只有1门学科入选。这些高校的办学实力与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存在很大差距,那如何推动学科建设也必然不同于42所高校。而今,如何进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为行业特色高校管理者最为急迫解决的问题。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首先要清楚世界一流学科的内涵是什么?教育界学者对此做了很多研究,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界定,但基本达成一个共识:世界一流学科必然要有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科学研究、一流社会服务等。

2015年,***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引起了全社会的热烈讨论,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流的社会服务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生命线,研究供给侧视角下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将为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供给侧视角下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优势

行业特色高校大部分都是在解放初期结合国民经济在建设过程中的需求,通过对全国相关高校的专业进行整合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单科性院校。自建校以来,学科建设就以服务行业为依托,以解决行业问题为己任,不断引领和推动行业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这些高校在师资力量、科研设备、服务行业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资源和经验,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实力雄厚的优势特色学科,这些学科与行业结合紧密,产学研优势明显,同时为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中坚力量,在行业内具有崇高的声誉,学科水平基本处于全国前列,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供给侧视角下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业特色高校长期受国家政策影响,办学面向特定行业,造成学科类型单一,办学规模与资源投入体量较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社会影响力日益降低,学校自身发展与办学资源、生源质量等矛盾越来越突出;行业特色高校由于学校学科类型单一,优势学科体量巨大,但往往存在学科范围偏窄,优势学科尾大不掉的局面;另外,学校的基础学科或其他学科水平偏低,与优势学科的交叉能力较弱,学科创新水平低,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行业的兴衰变化,导致学校进入旧的优势学科已经逐渐衰败,而新的学科增长点却未培育出来的尴尬境地。

三、供给侧视角下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策略

(一)围绕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提高供给质量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史看,这些大学的形成机制具有一些共性,其中很重要的两点:一是与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形成与转移有密切联系;二是大学发展和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英国的华威大学等,它们的崛起开创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成为一流大学发展历程中的奇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已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大学与社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于高校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同时高校的发展也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社会服务已成为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行业特色高校的优势之一就是与行业紧密结合,但往往忽视了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家颁布的三个“双一流”建设相关文件中都明确提出一流学科建设一定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因此行业特色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要适时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凝练新的学科方向,提供高质量供给。行业特色高校须立足学校学科特点和优势,紧跟时代发展,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找到學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注重成果转化,产出更多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从而抢占未来学科发展的制高点,打造新的学科增长极,真正成为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实现双赢。

(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供给主体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无疑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推进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动力和重中之重。行业特色高校应根据学校和学科发展目标,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师资队伍的内涵与外延建设。所谓内涵建设就是重视学科人才的培养,充分挖掘现有师资力量的优势,优化整合打造学术团队,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科研优势和学术团队,充分依靠团队力量,避免单打独斗。另外,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建设,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争取省部级、国家级人才不断涌现。师资队伍的外延建设就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有重点、有选择地瞄准符合学校特色学科方向的人才作为重点引进对象,同时加强引进人才的团队建设,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引进人才团队,如果没有条件,要加快组建相应团队,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保证学科建设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行业特色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还必须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这就需要行业特色高校创新校企协作模式,打造一批特色优势学科的“双师型”团队,加强对国家、行业、区域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的互联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双师团队的协同作用,强化供给主体假设,争取培养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行业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

(三)推动学科交叉丰富供给内容

随着科学发展,许多知识的生产和重要发现已经不是在传统的单一学科内部,而是在学科的交叉处、学科的空白处产生。许多以问题为导向的重大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不同学科的参与。因此,世界一流大学普遍重视跨学科的发展和建设。行业特色高校本就與产业发展关系密切,因此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理应更重视学科交叉,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打造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但目前行业特色高校的劣势是优势特色学科强,但基础学科和其他学科较弱,因此行业特色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打破现存的学科组织和院系行政壁垒的限制,密切关注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学科的关系、优势特色学科与学校其他学科的关系,以项目制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不断加强不同学科老师的协同创新和交流合作,以优势特色学科引领其他学科不断发展,同时交叉交流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丰富供给内容,实现共赢。

(四)打造学科平台,加强供给方式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发挥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提供一流社会服务,培养一流学科人才,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流学科平台,给师生提供一个搞科研、做学术、做学问的场地。行业特色高校应充分依据学科特色、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区域优势、行业特色优化重组现有的科研力量,把握优势科研方向,集中有限财力物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扶持重点或特色科研项目,通过与各个领域协同融合,形成高校与行业、高校与企业、高校与高校、高校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协作机制,共同搭建科研平台,如特色研究基地、特色实验室、项目研发中心等,促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学科科研服务社会能力。

(五)强化制度建设,营造有效供给环境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办学资源引进或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提高一流社会服务质量,培养一流学科人才,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离不开学科内部、学科之间的竞争与协同,离不开资源的科学配置与管理,离不开完善的服务与保障,这些都需要学校很好地进行制度设计和实施,营造有效供给环境。行业特色高校应重点加强与学科建设相关的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1.加强学术制度建设。行业特色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作用,加强“教授治学”制度建设,改变原有过强的“行政导向”为“学术导向”营造良好学科建设学术氛围。2.建立学科交叉制度。现实中,跨学科交叉存在很多障碍,一是学科的封闭性、排他性障碍,另一方面还存在很多行政藩篱。行业特色高校要想营造良好学科交叉生态,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破除现有体制机制障碍,建立适合学科交叉的制度体系。3.完善教师评价和考核制度。行业特色高校要想真正调动广大教师投入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必须加快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创新薪酬分配体系,实施高层次人才年薪制或协议工资制,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制度,建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学完善的教师评价与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付尚,何海明.供给侧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18(03):100-103.

[2]何中媛.新形势下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思考——以东华大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1):242-243.

[3]马德秀.在服务国家和社会中获取一流大学发展的强大动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5):4-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