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时间:2024-05-11

白洁

【摘要】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针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尝试从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过程以及评价结果四个方面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出路进行探索,以期不断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困境;出路

教师教学评价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现实的和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不仅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至关重要,而且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在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阻碍了高校教学评价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在分析高校教学评价困境的基础上,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出路进行了探索,以期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困境

(一)评价目的:重奖惩轻发展,管理色彩浓厚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评价目的主要定位于对教师教学效能的核定与考量,评价标准由评价者提前设定,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工资绩效、薪金发放直接挂钩,并作为职称晋升、人事任免的重要依据。这种过于重视评价工具价值、凸显管理需要的评价,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遮蔽了教学评价的本真目的,使教师教学评价的调控和导向功能被严重窄化,影响了高校教学评价作用的发挥。

(二)评价主体:轻视教师参与,忽视教师自评

随着教育评价的深入发展,管理者、专家、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评价方式逐渐代替了单一的高校学生评教。然而,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评价思想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评价指标的制定、评价方式的选择及评价结果的处理中,作为重要评价主体的教师基本被排除在外,高校教师自评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也多流于形式。在这种评价机制下,教师参与度极低,并逐渐边缘化为教学评价活动的局外人而处于“失语”状态,难以有效发挥教师自我反思对教学改进的作用。

(三)评价过程:评价实施不规范,评价机构不健全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组织和实施一般在高校内部开展,普遍存在“机构挂靠,人员兼职”的现象,缺少独立专门的教学评价机构。高校开展的教学评价通常由学校教务处下设相应科室,或根据评价需要由管理人员和有评教经验的教师临时组成,评价人员往往凭借自己的权力、感觉、个人经验等进行主观判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种缺乏规范程序和专业条件的评价方式,影响了评价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降低了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四)评价结果:信息反馈滞后,结果处理不当

教学评价结果的利用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利用却是最薄弱的环节。多数高校在完成评价信息的收集后,一般会将评价材料统一保管,尚未及时对评教结果进行反馈,从而使评价结果对教学改进的指导作用极其微弱。至于少数能够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的高校,其评价结果也多以分数或等级的量化形式呈现,缺乏必要的等级说明和改进教学的有效分析,这就使被评教师对评价结果不知所措,不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

二、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出路探索

基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其未来的出路进行探索,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评价目的

1.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应始终坚持发展性评价理念,立足现在,面向过去,兼顾未来,不仅要关注教师当前的表现,更要重视教师未来的发展,摒弃传统评价结果的单一指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情感和意志,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要有明确的目的,即通过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来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最终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应该在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内在要求、学校管理决策为外在保障的基础上,始终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充分体现教学行为主体的发展需求。

(二)评价主体

1.重视教师参与,保障教师的主体权益。高校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高度重视并尊重教师群体在评价中的积极参与。在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资料的收集以及评价结果的处理中,都要确保有一定比例的教师代表参与,充分表达不同教师群体的利益诉求,并通过协商与沟通,达成评价主体间的共识,从而促进高校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反思。

2.强化教师自评,为教师参评创造环境。高校要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具体而言,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方式组织全体教师以填写自评表、收集自评资料、分析教学行为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师自评。同时,高校应积极致力于营造宽松平等、多元开放的评价氛围,引导教师不断自我反思,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形成教师自主发展的自律机制和自我激励机制,发挥教师自评对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

(三)评价过程

1.规范、监控教学评价实施过程。首先,要引导评价者选择合理的时间,以学期中后期为宜;其次,合理制定评价标准,规范评价资料收集程序;再次,要对评价者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重视评价过程,熟悉评价内容,掌握评价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2.设立专门、独立的教学评价机构。首先,要确立培育理念,重视教学评价机构的团队规划和建设;然后,要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并通过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最后,要提升凝练出自己的团队文化,形成特色团队品牌。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高校教学评价经验,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四)评价结果

1.把握反饋时机,及时反馈结果。在评价活动结束后,相关部门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使教学评价既起到激励作用,又不伤害教师的自尊心,并能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此外,还要建立教师对评价异议的质疑、申诉机制,完善相应的救助程序,及时有效地交流沟通,减少不同评价主体间的分歧与误解。

2.正确处理评价结果,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在教学评价后期,相关部门不仅要对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而且要对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尽量减少不同评价主体的心理偏差、个人行为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此外,还要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对于教师的成绩,要给予充分肯定并适当鼓励;对于教师的问题,要及时诊断和帮助;对于教师的疑虑,也要共同探讨并有效解决,从而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促进功能。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00.

[2]李润洲.对教师评价的审视与反思[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03):15-18.

[3]赵欢.高校教学理论视野下的教师教学评价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张正国,刘亚军.以双层评估制度为核心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32.

[5]王方亮,道靖.人文理念视阈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策略[J].教育探索,2012(04):74-7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