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探讨

时间:2024-05-11

曹鑫

【摘 要】西方经济学课程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在本科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受到理论难以理解。文章从案例的搜集和选择,不同类型案例的引入等方面讨论了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实践应用。通过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本科生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学生可以主动融入课堂,提高对经济现象和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实践

西方经济学作为国内财经类高等院校的核心课程,在市场经济日益健全和完善的社会实践中,在高等院校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职责中,该课程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探讨一直受到高等教育从业者的关注和重视。经济学本身具备丰富的理论内涵,学派和学术思想众多。服务于本科学生的西方经济学由于其理论的广泛性和抽象性,在学时紧张的条件下,使得修读该课程的学生往往感受到理论难以理解,跟不上教师授课进度,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西方经济学授课效果,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兴趣,引发学生关于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更多思考,是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引入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此,本文将案例分析教学法运用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进行相关的探讨和思考。

一、案例教学法及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其实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就出现了萌芽,但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的[1]。哈佛大学的案例分析法,开始时只是作为一种教育技法用于高级经理人及商业政策的相关教育实践中,到了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开始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也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

案例教学法可以缓解学生讨厌学习理论的情绪,增强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概括来说,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在于:首先,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其次,案例教学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抽象理论及模型推导和计算等深层次的思考;再次,案例教学能活跃课堂授课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案例教学也有利于教师不断丰富授课内容,改进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二)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案例的使用方式单一,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足。

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习惯于课堂讲解,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容易将案例教学简单理解为举例,在讲解某一个理论时,通常举一个小例子来辅助说明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理论,但学生仍然是在被动学习,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2. 案例相对陈旧,与经济现实不匹配。

经济学经典案例在各种国内外教材中大量存在。国内教材偏向于对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案例使用相对较少,且较为陈旧,更新缓慢。国外教材版本经常更新,其案例的更新速度较国内的教材来说相对快一些。但国外教材大多根植于欧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案例介绍,与中国经济现实不匹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属于新兴经济体,其经济运行与欧美相比有所差异。例如,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正式的契约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十分重要,但在新兴经济体中,由于正式的制度不完善,非正式的制度如社会关系等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作用更大。

3. 缺少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

目前国内教材中使用的许多案例与学生生活与成长实践紧密结合的较少。实际上,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一些案例。例如,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关注,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相应的宏观经济理论,以大学生就业为话题展开讨论。又例如,近年来,创新创业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应地,许多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鼓励大学生创业,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宏观经济政策讨论大学生創新创业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将这些问题当作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搜集和选择案例

案例的搜集和选择要按照符合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体量适中、矛盾冲突明显等原则来展开;并且要围绕西方经济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尽量选择经典、代表性强的案例。

同时,案例的选择还应该符合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经济制度的总结和理论讨论,学派众多,理论性强[3],同时还具有抽象性和数学化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部分更为抽象,学生难以将微观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宏观部分则有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相对于微观部分,学生更容易将宏观部分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微观部分与宏观部分的差异,在微观部分,可以突出数理方面的训练;在宏观部分,则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

(二)引入案例

案例引入要在教学难点重点、学生知识背景、注重与其他知识点结合等方面进行考量,引入案例的切入点非常关键,并有一定的技巧可以遵循。具体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引入。

1. 数理推导型案例。

结合西方经济学抽象性和数学性的特点,可以引入数理推导型案例。数理推导型案例是课堂练习的延伸,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理解[4]。例如,需求和供给理论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推导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并推导均衡点;消费者理论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推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 引导型案例。

此类案例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现象出发,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例如,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例子出发,分析当面临毕业选择的时候,如果选择继续在学校深造,那么放弃工作所获得的收入就是选择深造的机会成本。再例如,学生每天到食堂吃饭都要排队打饭,如果有人插队,则将对效率造成影响,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分析排队这项制度对效率的影响。这些案例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经济学的兴趣。

3. 现实型案例。

此类案例主要是贴近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从现实经济生活和经济热点问题中归纳案例进行讨论,适合在宏观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理论。例如,通货膨胀部分,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前经济中的通胀现象进行讨论;宏观调控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分析;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例如互联网经济等问题进行讨论[5]。

4. 课外调研型案例。

此类案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来提高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主题,安排学生在课外进行调研。例如,近年来互联网“双十一”购物节消费增长迅速,于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大学生的互联网购物需求情况进行调研,让学生学会理解并运用需求理论;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厂商理论。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既要注重经济学抽象性、理论性和数理性的特点,又要注重与现实经济问题的结合,运用多种方式,引入多种类型的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让学生理解是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主动融入课堂,深入思考,培养创新思维,也能提高对经济现象和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02):52-54.

[2]王文霞.基于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126-128.

[3]田江.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智富时代,2015(06):326,328.

[4]吴颖林.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161-162.

[5]姜志美.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5(24):96-9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