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张清霞
【摘 要】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正在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进行改革,力求改变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鉴于此,文章在剖析本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角度提出了创新性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创新 问题 策略
一、引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传播共产主义政治思想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过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深入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的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的社会环境及教学环境都有了深刻的变化,新课程教学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在传承一些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现状,追寻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及方法,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
二、《概论》课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主动性不高
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种新生事物与理念层出不穷。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现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较从前已有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政治冷漠,没有团队合作意识;部分学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还有些大学生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物质观念过重。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视的一件事就是毕业后的就业。因此,他们将自己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到了专业课的学习与提升自己的择业水平上,积极参加各种与专业技能有关的培训,热衷于考取各种各样的岗位证书,而没有足够的兴趣和精力顾及《概论》课。《概论》课上经常会出现学生迟到、早退甚至逃课的现象,出勤率普遍偏低。即使是来上课的学生,也很难保证会认真听教师讲课,要么看与课程无关的杂志,要么耍手机,玩游戏。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概论》课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无所谓的课程,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没有实际用处,思想上不重视,只是在考试之前整理一下重点内容以应付考试。
(二)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概论》课堂上将“教师讲、学生听”作为主要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被灌输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互动,很难产生共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虽然一些教师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用到了课堂上,但是教学模式并没有实质的变化,只不过是用多媒体代替了黑板。教学模式的单一造成了在《概论》课堂上出现学生与教师各忙各的事情的情况,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高职院校中的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因为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要差一些,他们对学习一般抱有抵触情绪。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就更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仅有的互动不过就是在课堂上简单的问答。学生只是坐在座位上被动地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很难与教师产生共鸣,不容易真正理解教师所讲知识的精髓,更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难以使得所学知识入脑入心,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创新《概论》课教学的思路和策略
(一)创新和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调查发现,学生之所以对《概论》课提不起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只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那么《概论课》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的不同及教学内容的变化,有意识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研究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与争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专题讲授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原著导读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一些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著作;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运用专题讲授法来教学;等等。总之,教师要学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敢于且善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而是一个活生生、有意识的人,具有主体性。学生是否真正能将课堂上的知识消化吸收,取决于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大胆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辩论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等,努力改变沉闷压抑的课堂氛围。教师以学生為中心,热爱并尊重学生,营造一种合作、对话与探究的课堂文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整合和提炼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所谓贴近实际,是指《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要与当今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相结合。教师首先要真正弄明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清楚大学生渴望学习的知识,让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总的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是积极向上的,是健康的。但生活在现代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形成了个性化、多元化、现实化的思想观念,具有超前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大多数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关注一些关系到我国前途命运的热点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他们的认识也存在着一些片面之处和误区。对此,教师就要对症下药,依托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整合和提炼教授内容,帮助学生澄清思想,解开疑惑,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概论》课的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的重要渠道,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性质。因此,遵循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概论》课教师应始终追寻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崔青青.“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创新教学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顾晓英.叩开心灵之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项链模式”教与学实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