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

时间:2024-05-11

李明霞

【摘 要】本文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剖析了目前已存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暴露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模式创新的设想。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1998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也就是说,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有所反映,是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人才培养的标准样式,是可以操作的。它由诸多要素组成,例如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评价等;又有诸多环节交错,例如制定目标、培养过程实施、评价、改进培养等多个环节,并以螺旋式动态提升的形式呈现。人才培养模式有三个层次,主导整个教育系统的模式是最高的层次,例如专才教育模式、通才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模式;各个学校所倡导、践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第二个层次;某专业独特的培养模式是第三个层次。我们主要探讨的是第三个层次,即某专业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这里我们探讨的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应运而生的一个专业。自这个专业创办以来的十多年间,对此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因为社会上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奇缺,可院校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却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就有必要分析原有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哪里出了问题,如何改进。

一、 对培养规格的审视

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呢?

过去,我们只从微观的维度去调查分析。通常,我们会通过对毕业生的走访调查或去电子商务企业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大家的共识是,当前电子商务领域需要三类人才。首先是管理人才。电子商务涉及海关、外贸、商检、金融、运输、保险等各个管理环节,它的应用需要各有关方面相互协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通晓电商全局,能从战略的角度上分析和把握电商发展特点和趋势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是商务实战人才。这种人才需要具备足够的电商知识,精通现代商务活动,充分了解用户商务需求,善于提出满足用户需求的电商应用方案。这一层次的人员是庞大的群体,他们不仅要知道如何在线上开展商务活动,同时要有敏锐的技术嗅觉,能知晓哪些快捷方便的技术功能能服务于商务活动。最后是技术人才。这类人才能捕捉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并能够以有效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商务需求,能着眼于电子商务的技术方面来开展工作。

但是,面对这些需求调查的结论,我们会无所适从,在短短两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能交出符合上述要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吗?一方面,一切的窘境与互联网行业特质有关,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接近库兹韦尔所说的指数级增长,“颠覆”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企业是无法清晰描述用人需求的,只能给我们一个笼统的回答。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明确 “电商”是跨界者,在数字面前,已经没有行业之分了。所以,当我们去不同行业调查时,会得到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不同要求。因而上述描述模糊的需求调查结论并不能指导我们制定出清晰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我们必须换一个维度来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规格,即从宏观的维度来分析。

根据美国颇有代表性的网上虚拟大学——凤凰城大学研究中心未来学会的研究人员分析,未来的6大变革驱动力,包括老龄化、智慧机器和系统崛起、可计算的世界、新媒介生态、超架构组织、全球互联的世界,使得到2020年的时候,会催生出最重要的10项工作技能,包括意义建构(确定所表达意思的更深含义的能力)、社会智力(以深刻和直接的方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可感知和刺激反应及想要的互动)、新思维与适应性思维(善于思考的能力与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突破常规做出响应)、跨文化竞争力(能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作业的能力)、计算思维(把大数据转化为抽象概念的能力,以及理解基于数据的推理能力)、新媒体的读写能力(严格评估和创造采用新媒体形式的内容的,可利用这些媒体进行说服性沟通的能力)、跨学科能力(能理解跨学科概念,具备各领域的读写能力)、设计理念(为所需结果展示和开发任务和工作流程的能力)、认知负荷管理(根据重要性区分和过滤信息的能力,理解如何利用不同工具技术最大发挥认知功能的能力)、虚拟协作能力(在虚拟团队中有效工作、推动沟通以及证明存在的能力)。

这是大时代即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才的要求,也正是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要求。试问,以上哪一种技能要排除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之外呢?所以在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能同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出发来考虑,这样的顶层设计才更科学。

二、 对课程设置的审视

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后,课程设置就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的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它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逻辑性,使得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能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是指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主要的方法涉及时代发展的进步与前沿。

但多年来,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为大家所诟病,人们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就是将某些“电子”专业的课程与某些“商务”专业的课程拼凑在一起形成的,学而不精,好像万金油。

表面上,这种说法不太好听,但却点明了电子商务的实质,它是一个大融合的产物,是一个飞速变化的产物。社会上每一个行业都需要电子商务,这是一个横向的问题,而专业学习又飞速变化,又是一个纵向的问题。解决横向问题必须用通才教育模式,解决纵向问题必须用专才教育模式。我们的课程设置必须解决好这两个方向上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用更大的视角来审视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决不能再单纯地看学生掌握知识的质和量的多少。当代学习的实质性问题是,是否知道学习什么、获取什么知识,是否知道从哪里学,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否具有建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和具备创新的能力和本领。《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未来学习应该有三种目的:学习专业技能和有关特定科目的知识,并学习你如何能够做得更快、更好、更轻松;培养综合概念技能,即你如何能够学会将同一或类似概念应用到其他地方;培养能轻易应用于你所做一切事情的个人技能和态度。

如果把这些新观点考虑进去,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尊、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怎样学习、具备特定的基本学术能力、体能和艺术能力。

在过去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几乎没有考虑过开设“学习怎样学习”的课程。但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尤其像电子商务这样的专业,如果我们只教给学生所谓的正逢其时的专业技能,那么当学生走出校门时,当他们面临所学知识或技能已经过时并要重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时候,他们会抱怨在学校没有学到东西。

国外有教育学家将学历和专业技能称作社会上谋生的第一、第二本护照,而这只证明了你有从事某一职业的资格。一个人无尽的创造力与适应能力才是通往数字化生存时代的“第三本护照”。所以学习怎样学习,在课程设置中必须有体现。

另外,正逢其时的专业技能培训应该包括什么课程呢?我们是否会纠结于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是开设《物流基础》课程好呢?还是开设《网站推广》课程好呢?如果我们还用“课堂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这样的理念来思考问题,那么类似这样的问题会永远困扰我们。

我们应该看到,现在是处在一个我们可以方便查找任何需要记忆的信息的时代。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人、任何计算,我们都可以轻易获得,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在学校里学习各种以记忆为目的的知识呢?让学生回答2014年“双十一”阿里巴巴营业额是571亿人民币,这不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也就是说,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必须有确定问题、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和增添新价值的能力。我们再也不能执行只建立在对有限的、主要信息的记忆之上的课程设置了。我们应该用翻转课堂来改变我们的教学。学生晚上学习,看高质量的视频教学,第二天来到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引导学生接受挑战。学生来到学校是为了做作业和解决问题,是体验式教学。

另外,课程设置应该是一个发现之旅。学校是为了帮助学生知道害怕什么并且如何克服它们。我们必须让学生自己构筑意义,而不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例如某些芯片,上面有整个操作系统和组装整个电脑的所有东西。我们要问为什么没有把它交给学生让他自己弄明白;我们为什么没有对一个学生说: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请给出解决方案。或者我们会说这是一个创新领域,这可能行不通。我们在学校里交给学生的总是行得通的事情,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发现。

目前,教育学者们对知识的理解已经有了很大改变。首先,他们认为知识的获取并非是线性的,虽然知识是线性的。这方面的研究有“富有成效的失败”、21世纪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技能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参与辩论更能有效学习,这是从线性的循规蹈矩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从资源储备中获取知识。其次,知识从个体性转变为社会性。知识应该是一种社会尝试、情境认知。最后,不应再用知识、技能、情感是非常不同的事物这样“简单”的观点来理解学习,这导致各个学科被人为地分隔。

当我们真正思考了这个时代、思考了电子商务专业的特性后,我们制定的专业课程设置才能趋近于时代的要求。

三、 对教学评价体系的审视

在工业时代,工厂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产品,相信检测每一个细节是有用的,同样的方法被用到了学校里面,学校成了一个生产学生的工厂。学校期望对学生进行检测以便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在用考试来衡量学生。但问题是,我们的评价集中在标准和任务是否完成,这导致学习和评估分离,也就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性反馈。以目前的评价体系,教师是无法评价一个学生是否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前面已经提到,其实质是一个大融合的产物,是一个飞速变化的产物,如果我们还沿用工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就无法培养出这个具有明显后工业时代背景专业需要的有见识的创变者。

那么如何改变呢?我们必须关注校外已经存在的生活现实:

第一,对分享与协作的重视。社交和学生间互相学习应该纳入评价体系。例如学生在学习新手机功能时是传阅的,也就是以社交的方式进行。人们使用技术的方式大致如此。

第二,学习路径认可的问题。学习将越来越多地跟我们周围的数字设备联系起来。学习将发生于我们生活的许多空间。我们如何采集这种学习并认可这种学习?我们如何评价碎片化、复杂化、多来源化、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国外已有这方面的尝试,例如用徽章作为微证书,继而变为电子徽章。

第三,应用大数据。大数据能够帮助我们在形成性反馈中准确指向学习者,这是帮助学习者自我发挥,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的“卫星导航”。 以往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只能以个人观察的结果来评价学生,是做不到形成性反馈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使学习的教室变成富含数据的环境,形成“形成性反馈”,也就是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例如设计一些像游戏一样的堆满复杂问题的教学平台。富含数据的教室的一大挑战是如何设法获取对学生有益的数据。现在更要尝试理解那些数据对评价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新西兰]戈登·德莱顿 ,[美]珍妮特·沃斯著.学习的革命[M].股瑞荣,陈标,许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英]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