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金延明
【摘 要】乒乓球作为我国国球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这项运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相当高,高校开展乒乓球比赛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意志品质。
【关键词】乒乓球 比赛 大学生 意志
乒乓球作为我国国球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这项运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相当高。而且一直以来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都难觅对手,可以说是我国最强的一项体育运动。乒乓球运动对于外部条件的限制比较低,而且所需要的场地空间不大,只要不是专业训练,通常情况下该项运动的设备及环境条件都能够满足。而且乒乓球运动完全不分年龄、性别,而且运动量可以按照运动员个人习惯和身体条件自我调节,非常容易学习和传播。乒乓球击打后运动速度较快,而且不同击打手法就可以出现不同运动效果,需要运动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来球做出快速反应并回击,是一项锻炼人体神经系统灵敏性和协调性非常有效的运动。乒乓球比赛的形式有很多种,单打、双打、团队等,需要运动员能够根据场上形势,及时变化战术和打法,不同情况下需要不同的心理竞技状态,具有极强的竞技、健身、娱乐功能,而且运动安全系数很高。高校开展乒乓球比赛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特别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1. 乒乓球比赛中意志品质的体现
(1)独立性与合作性
乒乓球比赛有个人和团队,运动员既要具有较强的个人实力,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实际上这两点对于大学生踏入职场也非常重要,个人职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2)果断机敏性
乒乓球比赛过程非常激烈,运动速度也较快。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反应,最终结果的好坏就需要在平时练习中多加注意,多多参与乒乓球比赛可以锻炼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
(3)自制力
乒乓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有极强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能够自我排除比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干扰因素。随着比赛进程的发展,所遇到的情况也有所不同,球员心理状态较为复杂,所以乒乓球比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锻炼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
2. 乒乓球比赛对大学生意志的培养
(1)在乒乓球比赛中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优胜劣汰这一道理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体现得最为完美,各行各业不论从事任何一项工作,只有实力足够强大,才能够占得绝对的优势。“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校有责任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深刻领悟到这句话的内涵,以保证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就要努力提高自身实力,以增强自身在社会上参与竞争的优势。乒乓球比赛就是一项不看年龄和资历,完全按照规则,根据实力论高低的一项竞赛。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取得好成绩只有强大实力才是根本,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训练才能够实现最终的胜利。但这一切都必须要保证是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的,必须要做到绝对的人人平等。竞争不单单是个人的竞争,冠军不仅仅属于个人。团队要想取的好成绩,不是某一个人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在公平赛制的前提下,团队成员必须要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学习团队获胜的方法或策略。合作竞争意识是大学生走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意志品质,在乒乓球比赛这种形式去培养将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2)在乒乓球比赛中培养大学生处理问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处理问题和自控能力是一个职场人最重要的两个技能,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必须有超强的危机处理和自控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完全有必要在大学生活中去培养自身这方面素质,以更好地去适应社会职场工作。乒乓球比赛首要条件是实力,其他条件中自信就是关键之一,能够自信地去面对每一个回合,每一次接发球,快速反应出对手下一步动作。即使在比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棘手问题,也能够依靠强大的自控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去调整情绪。通过长期不断的乒乓球比赛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处理问题和自控能力的,因为这两点也是比赛获胜的关键条件。
总而言之,优秀的意志品质是当代大学生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根本。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想要在社会上立足,没有一个优秀的意志品质基本不可能。大学生应该从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开始,就有意识地去培养自身意志品质,努力提高自己在处理问题、自我控制、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素质。优秀意志品质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学校、家庭、个人、社会等多面的共同配合,当然在大学校园里主要是学校和个人的努力。笔者长期从事体育方面教学工作,相关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显示,乒乓球比赛在学生优秀意志品质培养上有着较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继续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立民. 乒乓球教学与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J]. 新西部(理论版),2013(08):160-161.
[2]高攀淳. 乒乓球比赛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223.
[3]张红英. 论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3(02):41-44.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