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战国时期,在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他每天没什么正事儿,最大的爱好就是到集市上东逛西逛,哪儿热闹就往哪儿凑。这一天,他跟往常一样,在集市上闲逛,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地发布告示:“大家都听着,三天后,燕国特使到访齐国,王府欲聘请擅长吹竽的乐手到宫中乐班演奏,重重有赏,请擅长吹竽者到王府侧门报名!”竽是战国时期非常流行的簧管乐器,现在已不常见,它非常大,由三十六根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吹奏的时候需要用两只手把大大的竽托起来,举在胸前,用嘴吹响。
听到这告示,人们纷纷议论。南郭先生捋了捋自己的小胡子,眼睛滴溜一转:齐奏就是大家一起吹嘛,谁吹得好吹得坏听不出来的。虽然我不会吹,但是我站在队伍里,谁能听出我不会吹呢?南郭先生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生财的机会。想到这儿,他挤出人群,琢磨着得赶紧买个竽回来。可是竽实在贵得很啊,但转念一想,只要能进乐班,一个月赏钱就足够买几只竽了,他一咬牙,还真就买了一只竽!
南郭先生谎称自己会吹竽,混进了王府,和三百多人编进了乐队。
三天之后,果然,燕国的特使来到齐国,与齐国国君在大殿之上喝酒聊天,畅谈国事。酒过三巡,齐宣王一拍巴掌,乐班该入场了。三百多人的乐队浩浩荡荡地走上来。乐队站好了,领班一扬手,大家就像是一个人一样“哗啦”把竽就托在了胸前,然后嘴放在竽嘴上,南郭先生看别人怎样做,自己也学着别人的样子做。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只是他的嘴不用力,他手中的竽根本不发声。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南郭先生和整个三百多人的吹竽乐队,也不知为齐宣王演奏了多少场。可是突然,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王上位了。齐闵王也爱听吹竽,但有一样,他不爱听齐奏,他爱听独奏。
有一天,领班匆匆召集所有乐师,发布通知:“各位各位,明天新国君要听吹竽,不过,国君喜欢听吹竽的独奏。每天国君在书房读书的时候,要有一位乐师在他身边吹竽。”南郭先生一听,汗就下来了。领班接着说:“从今天开始,我们每一个人轮流上班,我宣布一下上班的顺序,第一位上班的是南郭先生,第二位……”领班继续说着排班顺序,可是后面的声音南郭先生一个字都听不见了! 一开始,汗珠是一颗一颗地滚落,再往后是一绺一绺地往下淌!开始只是流汗,后来是浑身发抖!
南郭先生心想:这下我可装不过去了,如果明天真捧着竽站到了国君的身边,我一鼓嘴,一吹,“吱里哇啦”一响,那我的脑袋就保不住啦!怎么办?我跑吧!当天晚上,南郭先生趁着夜色,溜走了。他甚至都没敢回到自己的家。从此之后,谁也没有再见过他。
凯叔对你说: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说,今天买了一筐苹果,后来发现这筐苹果有很多烂苹果在滥竽充数。
本栏目选自《凯叔365夜故事》系列,由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授权选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