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烟花三月下扬州

时间:2024-05-11

熠 铭/文 逆行阿星/图

千百年前,李白在长江边的黄鹤楼上送走了好友孟浩然,望着那一叶扁舟在水天相接处消失,心中顿时充满了离愁别绪。蘸着这无法言明的情绪,李白挥笔写就了这首后来誉满天下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可能不曾想到,此时的扬州城内正风光旖旎,草长莺飞,正是春光烂漫的时节,多少人对此番美景恋恋不舍;他也不曾想到扬州城会上演怎样的故事,他会经历怎样的人生起伏。

说起扬州,就不得不提隋炀帝杨广。他曾在扬州任职九年,对扬州极其熟悉,甚至还学会了吴侬软语。杨广十分喜爱扬州的美景,但因被册封为太子,不得不离开扬州。当上皇帝后,因为对江南风物的喜爱,更为了便于饱览扬州、杭州等地的美景,隋炀帝下令开凿了京杭大运河,而每次出游,更是极尽奢靡。

公元618年,隋炀帝第三次巡游扬州,他的部下发动了兵变,隋炀帝被杀。最后,连他的尸骨也留在了扬州。

据说,隋炀帝初次到扬州时,就不喜欢扬州城的名字—— 当时为“广陵郡”。“广陵”听起来像“杨广的陵墓”,遂将之改为“江都”。隋炀帝最终死于广陵,葬于广陵,这是不是历史的巧合呢?

另一个在扬州生活较长时间的人是杜牧。杜牧把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扬州,在他最著名的几首诗里,似乎都有扬州的影子。

杜牧生在官宦世家,祖父曾任宰相,他又才华横溢,自然自视甚高。公元828年,杜牧进士及第,可谓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公元833年,杜牧接受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邀请,来扬州担任“掌书记”一职,深受器重。这时的杜牧风流倜傥、踌躇满志,闲暇之余,常流连花街柳巷,阅尽江南风情,诗酒风流。第一次来扬州的杜牧被扬州深深地打动了,以至于离开扬州之后,他还写了几首感怀扬州的诗,以寄托对扬州的思念。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公元837年,杜牧再次来到扬州。为了照顾在扬州禅智寺得了眼疾的弟弟,杜牧不得已辞官(根据唐朝的官制,告假超过一百天,视为辞官。杜牧告假超过百天,只得辞官)。这次杜牧来扬州,心境和之前大不相同。他一方面担心弟弟的眼疾,另一方面担心自己的前途。扬州还是那个扬州,美景还是那些美景,而杜牧却早已没有了看风景的心情。

杜牧一生宦海沉浮,最后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他把最美的时光留在了扬州,在扬州做幕僚的那段日子,是他这灰色的一生中最鲜艳的部分。这让杜牧即使在不惑之年仍念念不忘。

扬州城不总是这样美好,它也有起伏的时候。

由于南宋与金国的长期征战,扬州城饱受战火的摧残,在诗人姜夔眼里的扬州,不再是昔日的样子。他看到的扬州风景是清冷的池塘、苍凉的古木和四处的硝烟,人民流离失所,没有人还顾念扬州的美景。

明朝末年,清军已占领了大部分江山,明朝风雨飘摇,岌岌可危。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驻守扬州,与清军顽强抵抗,但最终寡不敌众,城破被杀。清军随后屠城十日,血洗了扬州城,残忍杀害了八十万扬州百姓。这就是著名的“扬州十日”,这或许是扬州历史上最黑暗的十天吧。

欧阳修、郑板桥、朱自清……还有很多人在扬州留下了他们的记忆,见证了扬州的荣耀与凄凉、多情与冷酷、欢乐与哀伤。扬州只是扬州,但是,却因为在不同的人心里而变得不同。

阳春三月,江南花好。不如趁着扬州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时节,直下扬州。而你的扬州城又是什么样子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