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诵读古诗,提升初中生文化认同感

时间:2024-05-11

魏倩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它具有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的特点。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常常只是将理解古诗词内容、分析其艺术手法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展开古诗词诵读。诵读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形象,促使学生和诗人形成共鸣,有助于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适当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促使学生增强有声语言的体验能力,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个体,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能产生更真切的感受,体会到了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因此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一、自由诵读,体会文本情感

自由诵读指的是不运用任何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字的理解和感受来自由发挥,进而体会作品的情感。在自由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初步了解作品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个人生活体验体会到作品中蕴藏的情感。在这个时候要鼓励学生围绕自己有感触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能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情感,为下一步的诵读奠定基础。在自由诵读中,学生唤醒了内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逐步体会到了中华精神,进而提升文化认同感。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充满了情趣的作品,诗歌展现了作者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此时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诵读的活动,在诵读的过程中回忆自己看到过的美丽风景,回味自己当时的情感是怎样的,然后和作品结合起来,想象作者的情感。学生提出:“我在诵读的时候感受到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作者看到了唯美的景致,我体会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此时引导学生思考:“在中国古诗词中有不少展现自然风光的作品,这些作品无不展现出作者对祖国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你还知道哪些诗歌具有相同的特点呢?”鼓励学生诵读其他同类型的诗歌,这样学生就能在诵读中体会到古人的爱国情怀,认识到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进而提升文化认同感。

在自由诵读中,学生结合诗句展开想象,透过诵读似乎触摸到了作品中的景物,这样古诗词中的内容就在学生的心中“活”了起来,形成了内心视象,这有助于学生结合联想和记忆进行再造,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情感,学生进入到了古诗词的情境中,自然能产生更多的认同。

二、配乐诵读,放大情景意境

配乐诵读指的是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配乐,在音乐的陪伴下展开诵读活动。在音乐的烘托下,学生能更好地进入古诗词的情境中,感受古诗词的意境。此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诵读节奏和音乐节奏结合起来,并融入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感受作品的意境。这样学生能和古人进行进一步的情感交流,他们能体会古人的思想,理解其行为,并进一步提升文化认同感。

《蒹葭》一诗的创作年代和学生有较远的距离,但是若能选择具有古风色彩的音乐,引导学生展开配乐诵读的活动,则能瞬间拉近学生和古诗之间的距离。学生在配乐诵读中感受到了唯美的意境,雾气弥漫的水边,如梦似幻的诗歌意境。这样学生就进入到了古诗词的意境中,此时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思考:“大家觉得诗歌中所说的伊人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为何执着地追求这位美人呢?”再引导学生从这首爱情诗拓展开来思考:“其实,在古诗词中,诗人还常常用‘美人形容君王,表现对美人的思慕实际上也展现了对于君王的忠诚,大家觉得古人为何会有这样的创作呢?”学生体会到:“对爱情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忠诚之间有相似之处。”这样学生就激发了爱国之情,也激发了对于真善美的渴求之心,从而对传统文化多了一份认同。

配乐朗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结合诵读和音乐在内心中形成强大的“语流”,让诵读更具有感染力和表达力。这样学生就能借助自己的诵读进入到古诗词的情境中,挖掘出内在语,进而产生认同感。

三、关注韵脚,把握节奏韵律

古诗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韵律,因此在组织学生诵读的时候要引导其关注古诗词的韵脚,注意把握节奏韵律。这样学生能基于作品的韵律和节奏进行诵读,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帮助。在此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押韵、平仄等古诗词韵律特点,并开始思考韵律和古诗词情感、意境之间的关系,在诵读的时候会更好地提升文化认同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使至塞上》时引导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关注诗歌的韵脚,学生发现作品中“延、天、圆、然”等字都是押韵的,在诵读的时候也给人一种和谐的感受。在诵读中探究作品的节奏,学生提出:“这首诗歌基本上都是212的节奏,但是只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用的是23的节奏。”这样就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关注了这两句诗。此时鼓励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选词,思考作者为何如此展现“大漠”和“长河”。学生在诵读的时候特别突出了“孤、直、圆” 这样的几个词语,并且认为这几个字展现了作品的艺术性。“重读‘孤能体现出大漠的苍凉,而‘直则加重了这种感受,但是‘圆却给人一种圆满的感觉,一下子让人觉得不那么孤单了。”学生通过这样的诵读体会到了古人炼字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悠久。

配合韵脚和平仄,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同时也有助于读出古诗词特定的语气。这种诵读方法有助于学生把握古诗词的情境,体会其中的精神力量,进而发展文化认同感。

四、诵思结合,发展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引导学生诵读的时候还要鼓励学生结合作品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在诵思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创作背景,对古诗词的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学生也更好地理解了蕴藏在古诗词中的中华精神文明,这同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引导学生诵读《春望》的时候鼓励学生将思考和诵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歌叫《春望》,那么作者‘望到了一些怎样的景物呢?为何作者眼中的春天和我们一般人心中的春天不一样呢?”学生提出:“在我的想象中,春天应该鸟语花香,大家都十分开心。但是作者并没有这样的感受,哪怕周围都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草木,作者却感到十分孤單、寂寞,这是因为作者认识到了国家所面临的危机,作者为自己国家的未来而担忧。”在诵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感受到了爱国这种传承千古的中华精神,其思维能力和文化认同感都有所提升。

在诵思结合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概念,并围绕作品的结构脉络进行分析和推理,在头脑中形成逻辑感受,从而让自己的思维能力有所提升,对古代经典文化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

引导学生展开古诗词诵读的活动,有助于学生体会古诗词的形象,也有助于学生感受作品的主次、转折、递进,了解作品的结构特点,增强逻辑感受。若能引导学生将古诗词诵读和情感体验、情境体会、思考探究等结合在一起,则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2118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