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叶寿清
学者叶圣陶提出了蕴含美育因素的作文教学观点,认为要注重生活和作文之间的关系,要重视学生的个人情感,引导其展开观察体验,促使其写出自己的话。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要基于叶圣陶美学观点,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并鼓励学生走入社会和大自然中,尽情感受美,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促使学生创作出更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一、生成自我意识,关注社会
叶圣陶美学观点认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自然就会写出具有不同真实情感的作品。不少初中生由于没有密切关注社会现实,所以阅读的时候不了解作品的背景,没有读出深意,写作的时候也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所以要引导学生生成自我意识,积极关注生活,并基于作品的背景解读文章,在写作时也要写入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学习《背影》时,若学生能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体会到作者生活的窘况和父子之间的关系,并了解紧张的社会局势,那么就不难理解在两人离别的时候,父亲为何会为孩子做那么多事情,孩子为何会感动得潸然泪下。“对于作者来说,这一次的分别可能是永远的别离,所以作者的内心也变得格外柔软。”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关注一下自己的身边,看看身边的人怎样送别,在不同的境况下送别的场景是否有所不同。有学生就写了在春节期间,阖家团圆之际,父亲却突然接到通知,要去医院给急诊病人治疗。原本这样的离别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是在“团圆饭”这个背景下,母亲突然感到了委屈,泪水夺眶而出。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场景写了下来,并写了要为节假日还奋战着的工作者致敬。由于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才会写出这样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教育家黎锦熙认为阅读要成为促进学生生成自我意识和个性情感的途径,而不是通过阅读被动吸收语文知识和表达技巧。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将文章作为了解社会的窗口,在阅读的基础上观察社会,并写出更真实的作品。
二、走近自然世界,深化体验
在体验式阅读的基础上展开体验式写作,这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深刻体会自然的美好,然后结合文本思考作者怎样用文字展现这种美好。这样学生能获得更多的体验,在自主写作的时候也会主动写出对自然美的体会和感悟。
在阅读《春》一文时,很多学生首先关注到的是文字精美的词句和其中的修辞手法。学生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中感受到了花儿的繁盛,体会到了生命的活力;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中体会到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中感受到细雨的形象。在鼓励学生找出好词好句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作者能如此细腻地展现出春天的风光呢?”鼓励学生走入大自然,感受不同季节的特点,必要的时候给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用配乐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体验。最后鼓励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基础上展开写作活动,尝试写下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说说内心的体验。如有学生在写白云的时候就运用“或许是觉得大地冷了,所以天空便将一层层的棉花毯盖在了地平线上”这样极具感染力的词句展现了自己看到的场景。
叶圣陶认为只有情感深厚,才能写好抒情类的作品,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做一些雕琢辞藻的功夫,那么只能是徒劳。要写好大自然的美,不能仅仅依靠在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还要引导学生走入大自然,切身感受自然中的美,这样写出的作品才会给人有血有肉的感觉。
三、利用生活资源,赋予思考
叶圣陶认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的程度决定了写作的效果,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不少学生在展开读写结合的学习时都会从文本中搜索各种好词好句,借鉴其表现手法,其实在阅读中要吸收借鉴的不只是这些,还要思考作者怎样观察社会和自然,通过何种方法获取有用的生活资源,围绕这些内容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学习《紫藤萝瀑布》时,鼓励学生思考:“其实,作者只是看到了紫藤萝的开放而已,这样的事情每年都会发生,为何这一年会让作者有如此多的感悟呢?”学生有所理解:“因为作者的身边发生了很多不幸的事情。偶然看到紫藤萝比往年更为旺盛后,作者想到了很多,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因此对继续生活又充满了信心。”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资源:“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让你看了之后心中一动的事情呢?能否围绕其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呢?”如有学生观察到附近小区里的一棵松树,由于生长环境的限制,常年照不到阳光,这棵松树已经半枯萎了,但还是有几根枝叶倔强地向上生长,寻找阳光。学生观察到这个现象后便发表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人类在遭遇逆境后也不能轻易投降,而要不断努力,寻找出路。”
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学生发现不少作者的作品所写的都是生活中观察到的小事,但是作者却围绕其进行深入思考,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在写作中也要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利用生活资料进行分析,写出切身感受。
四、拓展想象空间,优化细节
叶圣陶在谈及自己的美学观点的时候提出把握印象是描写的根本要义。即只有把握住印象,才能具体地诉说出来,这样的描写才能变得更为细腻。头脑中蕴藏的“象”是否丰富是表达充实与否的前提。在阅读中要思考作者怎样构筑头脑中的想象空间,补充进行细节描写,并思考如何借鉴。
学习《桃花源记》时,鼓励学生思考:“作者真的看到过桃花源吗?为何在描写桃花源的时候写得好像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呢?”学生认为:“作者一定看到过桃花盛开的美景,也看到过民风淳朴的村庄。他在头脑中将现实的场景糅合在一起,并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这样才创造了桃花源这个地方。”此时学生认识到了想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思考在写作时如何展开虚实结合的描写,更好地优化细节刻画。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展开写作训练,让学生想象一下桃花源的人在面对外来人的时候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有学生便展现了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他们的脸上都露出好奇的表情,招手唤来自己的同伴,好像看猴子一样围着外乡人上下打量。一会儿就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学生发现优秀的作品中不仅写了现实中观察到的事物,还常常写了想象的画面和场景,让细节更丰富。在自主创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运用续写改写等方式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优化细节描写。
读写结合指的是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这种学习方法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活动时要注意借鉴叶圣陶美学觀点,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社会和自然,从生活中获取更多有用的素材,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江中学(223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