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阚建平�オ�
文本语言是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作者的情感、思想都通过这一桥梁展开与读者心灵的洽谈。为了更好的解读、赏析文本,教师作为文本铺排“景观”的导游者,也要将语言作为不可漏掉的“景点”,并从修辞的视角出发,对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三个方面进行洞悉,概括出文本语言之美。
一、 从修辞的角度谈语言的语音美
《形貌修辞学》一书当中介绍了语音:“诉诸听觉的一切修辞现象就是语音修辞”。作者对音节的调节,使得语音充满节奏感。调节音节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双声叠韵、节奏和谐、词句复沓、叠音等。针对这几个形式,教师在文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语音的美,语言的匠心独运。
以《岳阳楼记》为例,这篇古文充分彰显了汉语的音乐性,利用音节所包含的丰富的乐音,使表达效果增强。在语音的修辞上,作者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利用双声叠韵使文章“铿锵可诵”。如“潇湘”、“淫雨”、“满目”、“游泳”,这些词都是双声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特点,进行总结。双声,即两个字的声母相同;“远山”、“长江”、“万千”、“静影”,这些词是叠韵词,即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将双声词及叠韵词找出来并观察特点以后,教师还要让学生高声朗读涉及这些语音修辞的句子,感受运用双声叠韵,语言所表现出的韵味。即声音回环荡漾、波澜起伏,表现出强烈的叩击人心的音乐美的特点。
在这里,教师可以将词句复沓的特点说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在文章中标出,咂味使用之后,感受句子的力量。词句复沓就是“句子与句子之间替换少数的词语,以使之呈现某种效果的修辞”,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这些句子起结复见,语言的旋律感加强,语音上流溢出一种回环的美。
二、 从修辞的角度谈语言的词汇美
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里的“语”是“词语”,即“词汇”。可以说,每一位文学创作者都热忱于词语的锤炼,讲究对字词的选择与搭配,尽可能使字字如珠玑。因此,教师在文本语言之美的赏析中,更不应忽视这一点。而应围绕文本,引导学生由段细化到句上,由句细化到字的使用上,充分理解、感受作者的“炼字”之法。
关于字词的选择,范仲淹以一篇《岳阳楼记》就穷尽妙道。这篇文章的佳句、佳字俯仰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字词,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纷纷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字词,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有学生举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八个字联合,极尽动静之态,给人一种流动的美好的视觉体验,将洞庭湖时而水波粼粼,时而水波不兴的动人景象进行了生动描绘。还有學生认为“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及“吞”的妙用,以拟人之手法,描绘了洞庭湖的盛壮。
又如同义词、互文的运用更是臻于佳境。教师可以让学生一一列举,一一咂味。如“横无际涯”,“际”与“涯”都是表达边界的意思,同义连用,使音节整齐,富有语言的美感。互文,则有“去国怀乡”, 上文省去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也省去上文出现的词语,在翻译理解的时候,必须上下文呼应、补充。
三、 从修辞的角度谈语言的语法美
一篇审美性很强的文章必定包含语法之美,因此,在初中语文文本赏析教学中,势必会提及语法。语法是关于语言的章法,章法的运用,使语言表现出美感。所以,要感受语言之美,必然通过途径感受语法修辞之美。
例如,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对一个语法修辞进行分析。这篇文章包含: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小组一:对偶。运用对偶语法修辞的句子有:“衔远山、吞长江”,“衔”、“吞”都表示包含之意,且都是拟人,形成对偶。同样的还有“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等。对偶的运用使文章整齐,富有节奏感。
小组二:对比。范仲淹突破句与句对比的形式,以段与段的对比来行文,凸显主题。例如第三段写天气恶劣,第四段则写“春和景明”;第三段表达“感极而悲”,第四段则表达“心旷神怡”,对比所带来的反差突出了文章中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三组、第四组分别针对设问、反问进行分析。在四组对语法修辞进行分析之后,教师还要让小组之间互相补充纠错。从语法修辞角度去体会语言之美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利于今后对一系列文章的赏析。
语言是文之根本,它自身的美通过语音、词汇、语法这三方面的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在文本审美教学的时候,可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入手,对语言之美进行把握,在这一过程中,可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自主探究中进行审美、知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观河中学(2260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