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强中小作文关联走出作文教学迷思

时间:2024-05-11

朱敏君�オ�

写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它不仅是一项有效的技能,更是人类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重要工具。对于中学生而言,写作的目的已经从学习简单的写作技巧,转变为借助写作工具,实现自我表达。如何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梳理思路,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小学高年级作文入手,加强小学和中学作文的有效关联,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的价值观,从而有效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写作练习价值观

在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中,因为作文的分值比较高,很多教师往往会在平时的练习中,以考试作为指挥棒,将作文当作是应试的重头戏,这样一来,大多数的作文练习就不是真实的情感表达,而是纯粹的考试备用工具,让学生心生厌倦。事实上,作文练习,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考试,那么将会让作文练习变成一个人人都厌倦的苦差事。

那么什么样的作文练习才是真正的有效练习呢?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化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构建,其中应该包括学生对外界世界的观察,对微观世界的体验和感知,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内在表达。另外在写作题材训练上面,既要有文体布局,章法等,又要有各种题材的不同表现形式,像记叙、议论、描写等。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教师有意建構系统的生态练习体系,有助于和学生加强沟通,修正学生在写作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诸如文笔欠缺,结构散乱等。

另外,在教学中笔者还发现很多教师过于注重某种单项练习,导致学生在写作中堆砌词藻,但却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真正落实。大多会写一些无病呻吟的散文,却不会写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这就需要教师梳理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将生活实践和作文教学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即写作”的理念,培养其观察和体验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先自己尝试进行写作,做好下水文这一个环节。只有当教师自己会用文字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意志的时候,才能够现身说法,给学生更多直观的正面榜样,带领学生找到写作的真实感和参与感。

很多学生的文章中大多情感肤浅苍白,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这也难怪,实际上,很多的语文教师一年几乎都很少写一篇文章,每天就是让学生来写,还要指手画脚地进行评论。试想一下,一个连写都写不好的人,如何来评价学生的好坏?甚至更糟糕的是,很多教师三年、五年,甚至很多年都不写文章,提起笔来都不知道从何写起。这种情形,如何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呢?更毋庸谈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性了。有一些专家学者曾经指出,认为教师大多数情况下都很少读书,读书少,所以见识也少,影响了写作教学的效率。教师如果能够做到每日一练笔,那么写作教学也会非常高效。

在对初中生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每次都会先出示一篇习作的题目,然后自己拿着一篇题目,进行即兴创作,滔滔不绝地讲出整个脉络,并尝试变换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表达,感知到写作的乐趣所在。这样也就让学生在轻松的体验中找到动力和支点。

陶行知先生指出,学问的最高本质就是要知行合一。教师喜欢写作,也就会让学生受到教师的感染,会有想要创作的冲动;教师指导如何写作,学生就知道从哪里入手,找到和自己实际生活结合的关联点。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我经常带领学生进行生活采风,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种方法可以沿用到初中教学当中,进入初中教学以后,我会让学生们将初中时的一些写作方法进行关联,当然小学时的一些思想是具有童心童趣的,到了初中就有了一定的思维变化,学生的表达方式也有了一些转变,有的严肃,有的庄重,有的诙谐幽默,有的调侃。不同的表现形式,都代表着学生不同的个性成长,作为教师都要进行充分的肯定。

二、创设有效的写作情境及氛围营造

对于作文教学来说,要让学生写出有生活广度和密度的文章来,首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具有发现美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培养就来自于教师本身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只有是自己亲身体验和经历的,才是真实的,而且能够散发着自己独有的魅力,能够吸引别人去阅读和感受。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和走访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和氛围营造,由此展开相关主题的写作探索。

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写出有关体验主题的文章,类似“我哭了”,“我很开心”,“我非常愤怒”,这样的文章,对学生来说也是信手拈来,能够写得非常的真实,有感受。还可以在视觉上营造一些特定的游戏场景,让学生在感受真实的情况下动笔写作,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才能够更加感人,立体丰满。学生在写一只小狗的时候,大多数都会写浑身的白毛,眼睛大大的,摇起尾巴来,非常活泼可爱。这些简单的描述,大同小异,缺乏个性和自我感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得到老师的有效引导和鼓励,一方面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另外一方面,是考虑问题比较简单,观察不够细致,没有带入自己的内心感受。而有的学生在进行深入地感受之后,就能够写得非常有个性,小狗虽然是浑身雪白,但是他不用雪白这两个字眼儿,而是说“它看起来就像一个白瓷娃娃,动起来的时候,如果不叫,还以为是假的呢!”这种描述,充分带入了自己的感受,写得很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如果能将小学时的这种写作功力进行深入的挖掘,带领学生加进自己的内在感受,就能够让文章变得有血有肉,不仅仅让学生停留在感性的层面,而且能够用自己储存在大脑中的思维想法,都和写作密切地关联起来,从而有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写作积累,让学生发现写作当中,自己是可以充分的自我表达,找到内心的态度、情感、思考,梳理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实现写作能力的真正提升。

三、加强作文和多学科的有效结合

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认为作文教学是单一的科目,写作就只有写作,和其他的学科没有关系;其实产生这种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打开作文的天空。事实上,写作关联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关联着多个学科,每一个学科都包含着值得写作的感受和认知,都是可以通过写作表达来进行呈现和记录的。因此,教师不要过于狭窄的定位写作,而是要拓展思路,让学生从多个学科中看到写作的存在,理解写作的真正意义,并付诸在自己的写作练习中。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资料研究,教育学者们发现,作文教学需要多学科的渗透和融合,小学

时的思想品德,初中的物理化学,历史等一些学科,都通过多种形式和作文密切关联,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来分享自己的认知和感受。与此同时,多学科内容的供养,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变得丰满,富有层次,思维也更趋完善和成熟。

小学阶段,学生对一些科目的学习都是出于兴趣,觉得很好玩,而这恰恰是学生写作的根本动力所在。这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多学科能力,不但要教给学生如何叙事,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说道理。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就要进行充分的例举,这就要从多个学科当中汲取能量,寻找有利的证据,进行演绎和归纳推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具有多层次、多学科构建的知识体系,从根本上带领学生发现文字之美,表达自己的想法,整理自己的思路。

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就能够让文章显得缜密,更具有说服力。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小学教师擅长的只是叙事,初中教师擅长的是说理,如何将叙事和说理进行有效的结合,这需要多学科的内容转化,当学生小学时学过的东西和初中的多学科内容结合,然后培养学生缜密思维的习惯,在进行论文写作的时候就能够成熟判断,从而写出富有见地的文章来。

总之,对于中学作文教学来说,关键的问题在于,不但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价值观,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氛围的营造,激活学生的写作动力。教师的关键作用就是要帮助学生整理散漫的思路,帮助他实现清晰的表达,这是本质,也是关键目标。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就要从小学和中学的生活和思想的有效关联点切入,这样才能够走出作文教学的迷思。笔者相信,当教师能够从自身实践出发,进行多学科的有效引导,一定能够实现写作教学的效能提升!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作文教学有效衔接研究”(批号:D/2015/02/381)部分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