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综合性学习背景下的初中写作教学探究

时间:2024-05-11

胥静

每一个写作实践活动都要有专题,专题的设定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活动当中,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让学生根据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在进行专题“荷”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观察荷塘的美景,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然后让学生在此情境下带着问题阅读,以便了解主题内容。

参与专题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获得切身体验,拥有更好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和标记,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审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参与专题活动之后,内心一定有所感触,这时候便可以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抒写出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地挖掘。由于学生知识积累、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的不同,在构思、语言运用等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对此,教师要让学生进行作品间的交流,并通过讨论等形式阐发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设计写作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型的语文综合性写作教学主要以开展社会活动的形式进行。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要贴近生活,最好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能够让学生通过社会活动对某种社会问题或者社会现象有所了解,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提高写作水平,如可以针对我国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动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受伤害的状况,让学生认识到人与动物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文学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写作教学联系紧密,其形式主要有创作活动、读书活动、网络写作等,如设计“赛诗会”、举办“我爱文学”活动等。开展文学创作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动手能力。

此外,专题研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如“狼”和“汉字”等专题研究。专题研究不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研究能力和科研意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且为学生日后写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坚持自主选题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很大的自由创造空间与自由度,因此,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任意变通与改造语文教材内容。就某种程度而言,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普适性特征,然而,教材中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并不存在普适性。因此,初中师生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敢于突破传统教材限制,对教材主题进行再次重构,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予以不断拓宽。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自主选择,而教师对此不做干涉。

例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具体来说,教师可挑选班级的几位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分析,并展开丰富的联想,根据自己的理解再重新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能很好地把握人物心理活动,还学会了分析文章,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

培养主体性 我手写我心

高胜强

学生写作主体性是指学生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志,能清楚意识到自身的主体特质,并在写作过程中自主驾驭自己的写作行为。写作主体性培养是需要长期探究的课题,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多面的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还需要对这一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主体性的总体要求是,在整个写作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教学中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主体性,让学生乐写、爱写,不再把写作当做负担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激发主动性,培养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应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去写、用心去写。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充分调动其主体参与性与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中尽情地挥洒自己的灵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真诚表露自己的感情。

以往学生写作主体性不强,原因在于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兴趣缺乏,主动性不强,一直处于一种被动式和强迫性学习的困扰之中。写作可以看做是一种思维和灵魂的体操,应该是由内而外、自由抒发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引导员和鼓励者。但现实往往相反,出于升学、成绩的需要,很多教师强迫学生接受各种文体训练,写作成了学生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负担,而不是他们自身

四、实现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主要是以读代写,通过阅读教学带动写作,充分发挥课文对写作的导向作用。因此,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读好这篇文章。

例如,鲁迅的《雪》是一篇比较明快的散文,景物描写生动细致,用词较准确。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诵这篇散文,将这篇散文中的的点睛内容指出来,让学生品尝到其中的甜头。然后,可以以“我家乡的雪”为题目,让学生写一篇散文,通过写作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除了常规的写作训练,教师也可带领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在具体练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原文结构、表现手法以及布局等方面进行仿写。

例如,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在文章中,胡适先生写了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以及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学习完这篇文章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原文中的写作手法,对自己的母亲进行描写,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原文写作手法的理解,还能提高自身写作水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育中占有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设计势在必行。就目前看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写作教学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能够科学、合理地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官路中学(221212)

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写作中的被动地位使得他们厌恶写作、惧怕写作,根本谈不上写作的主动性。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要积极创设主动写作的氛围和空间,帮助他们产生写作的愉悦和满足,从而启发并激起他们写作的主动性。

二、培养真实性,真诚书写生活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笔者,学生写作主体性不强、惧怕写作是因为他们无话可写。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的习作教学只关注了体裁题材的训练,而忽视了写作最基本的内涵。写作是对情感的抒发,是对生活体验的表达。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应该从生活中来,写生活中的故事,表达真实的生活。如果写作脱离了实际生活,成为了“空中楼阁”,那么所有的语言和表达就会成为一种套路式的阐述和复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干涩枯燥,没有情感的浸润,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写作的动力。

写作应该是对生活体验的真实表达,周围的环境如何、发生了什么事情、天气有什么变化……只有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变化,并把自己的内心活动通过真实、真切、真挚的语言巧妙表达出来,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真诚是写作活动最宝贵的品质,只有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才能让学生获得写作的乐趣。

三、激励创造性,张扬写作个性

主体性作文教学的创造性表现在最大程度的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写作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个体创造性活动,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独立个体对于生活的独特表达。对于生活,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写出的文章也应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学生作文应是抒写心灵、展示个体生命体验的过程。写作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感知自己的内心,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属于自己的就是属于心灵的,自然也是能够打动人心的。要激励学生的写作创造性,前提是要“待学生以宽”,包括命题的宽容、主题观点的宽容和评价的宽容等。

1命题的宽容

对待学生充满个性的习作题目,教师应该表现出足够的宽容心,允许学生有自由表达的意愿。现在的习作要求多是“自拟题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于学生充满个性的题目,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才不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主题观点的宽容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就难免会有偏负面、灰色、阴暗的观点。对待这样一些观点,教师不能粗暴地加以批判,而是应该通过委婉的方式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纠偏,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3评价的宽容

教学要因材施教,习作评价也应该因人而异。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判,而是应该注重多元化,即对于不同的习作,采用不同的评判标准,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动力。如果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就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如一词一句的妙用,抑或是一个独特的开头或结尾,对此,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赞赏。

综上所述,习作的主体性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和写作,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对于习作中的主动性、真实性和创造性的养成,则需要日积月累的长期练习。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使其富有个性和创造力,自由表达、展现真我,为其习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