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李如雪
微课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教学形式,而将微课应用于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可谓少之又少。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的难题不是到高中阶段才出现的,而是在学生小学升初中就开始出现的。因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没有文言文篇幅,学生进入中学后接触到文言文的难度堪比一门外语,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基于此,本文将以《孙权劝学》为例来进行微课设计,阐述微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将此节微课设计分为课前背景知识储备篇、课中教材深刻理解篇以及课后巩固练习篇三个部分,并将这三个部分归为一个微课系列。其中课前篇由教师在授课前录制完毕,并上传至群共享中供学生观看,而课后篇和课前篇同样在教师授课前录制完毕,但要在授课结束后上传供学生观看,以起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的作用。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以及史书体例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文意,通过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常识。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所涉及的文言常识。
2.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真正领悟并认同读书学习有益于个人发展的道理。
微课内容设计思路:
1.课前背景知识储备篇
(1) 本文出处介绍。本文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中的《汉记》,《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2) 介绍史书的体例,使学生了解相关常识。
①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史书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历史事件,《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而《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②国别体史书:国别体史书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例如《战国策》。
③纪传体史书:纪传体史书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例如《史记》。
(3) 课前预习部分,由文中众人皆知的名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见”引出本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读课文,目的让学生解决文章中个别生字的读音问题以及让学生对文章有大概的了解。
(4) 课前预习思考与准备: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找出来并将他们所说的话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开。借助书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课中教材深刻理解篇
(1)参与制作者:教师和学生。
(2)制作方案:此节微课的制作需要以师生共同“演出”的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录制,大约占用课堂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方便同学课后随时观看。根据课前微课中的预习准备,同学们已经知道文章中出现了孙权、吕蒙和鲁肃三个人物。这节微课的内容就是将本文当作“剧本”,由教师找出三名同学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教师担任旁白。之后分别进行原文和白话文两次“演出”。
(3)实施目的:此次“演出”将会进行两次,第一次“演出”的语言是原文,第二次为白话文。目的是为了形成“内容整体对比”,使学生通过静态的文本和动态的“演出”的双重方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几位同学参加“演出”可以收获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从而有助于其自信心的增强。
3.课后练习巩固篇
(1) 主要内容:文中须要掌握的文言常识,具体设计为:
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孤:古代君王的自称;今义是“孤单”、“孤苦”。
治:研究;今义是“治理”。
博士:当时专门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是学位最高一级。
一词多义:
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用。用军队里事情多推辞。)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与“为”组成“认为”。自以为很有益处。)
当: ①当除掌事 (当:掌管。掌管重要的事物。)
②但当涉猎 (当:应当、应该。只不过应该广泛地浏览。)
见: ①见往事耳 (见:知道。知道历史罢了。)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认清、识别。兄长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2) 实施方式:教师将上述知识点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以追问的形式出现,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自己得出答案,并以此作为此篇微课的反馈内容,教师通过整合将学生理解不到位的知识点再作点拨。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最初阶段,将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融入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微课为教学提供的便利来辅助教师教学,从而使初中文言文教学更加高效、高质。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15002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