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莫素华
语文教学过程,不但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在阅读的积累中,在文本的“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中,教师运用适当的时机展开阅读点评,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尤其是阅读教学的评价,更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对学生个体生命进行关注,通过有效评价,最终唤醒学生的真情投入。
一、初中阅读教学中评价运用的时机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评价运用的频率、时机,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的导向和效果。
1.阅读质疑时机
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学生对课文文本的阅读,还是对其他文字材料的阅读,都会因为自己所掌握知识的限制,导致出现各种疑问,教师抓住学生质疑生成的时机,开展对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效果与所涉及的知识进行评价,对学生的阅读起到了引导、指点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教学《论美》时,学生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要求,在阅读中就会不断地产生各种疑问,如杂感写法的疑问、不同类型美之间关系的疑问、哪种美最美的疑问,以及既然都是“美”为什么还有“最美”的疑问等。当这些疑问随着学生阅读的深入,被不断地以清晰地线索展现出来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体系结构稍作指点,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对文本展开全面思考,在文本知识与各种内容之间的相互衔接中,把阅读中所产生的疑问解决。因此,在这种时机的评价,具有指点迷津的作用,并能培养学生直接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总结文章的能力,进而解决教学中不断生成的问题,提升教学效益。
2.文本内化时机
所谓文本内化,就是文本知识被学生吸收和运用。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时机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完成,或阅读的过程中积极完成教师不熟的阅读任务的时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表现出为更积极亢奋的学习状态,如讨论积极热烈、资料查找频繁,以及学生之间甚至发生不同观点的争论,完成学习任务准确率高且速度快等。教师在这种时机积极地介入,通过评价把他们引向更高层次的学习,进入理性、全面、多元思考与学习中。如在教学《奇妙的克隆》时,学生在阅读中会对“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的内容展开讨论,尤其是结合他们所学习到的生物学知识,以及他们运用网络与其他的工具书等。由此,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教学中评价异彩纷呈的方式
阅读教学中的评价,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学习程度的考核,适当地评价不仅能创设精彩的课堂,也能把学生引向更精彩的学习,获得丰盈的教学效益。
1.激活创作灵感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阅读教学,初中生在阅读的积累中,不仅积累了各种知识,也积累与培养了自己的语感和创作的灵感。在初中生写作与创作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的评价是解决初中生眼高手低与言之无物的关键。教师的评价除了激活学生创作灵感,还对学生写作起到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写作主题确定。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后续写结局,为了确保学生写作的多样性与精彩性,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想法,依据学生的灵感做出主题分类,如皇帝继续盲目自信、骗子被处决,甚至小女孩被选作新的皇帝等。第二,写作体裁建议。教师根据文本体裁和学生创作灵感的观点或主题,对学生写作的体裁提出建议。针对上文,在续写中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认识情况,可以建议学生写关于皇帝的评论性论文,或继续写小说等。
2.点燃思维火花
初中语文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师在阅读中的评价,就是为了有效避免学生的惰性阅读,即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常常没完成规定的阅读量或没达到规定的阅读时间就停下来了。因此,教师评价的积极介入,就是为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思考的热情。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介绍参加高考的年龄大的人,尤其是曾多次参加高考或成功或失败的人,让学生将他们与范进行对比,去积极地思考其中存在的差别,以及这些一直努力学习且参加高考的老爷爷,他们考试与学习所具有的积极社会意义等。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评价既可能是对学生阅读情况的评价,可能是教师对其他关联事件的评价,以点燃学生多向性思维的火花。
阅读教学中,评价的善用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文本内容的性质做出科学调整,在启发、解释、引导与直接帮助的功能之间不断变换,在为学生的学习助力同时,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思维的活跃与争先的表现中,培养自主学习与运用创新的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