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材料作文“灯”导写

时间:2024-05-11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灯再亮,光照也有边缘,甚至还有照不到的地方;但有些时候,灯光不是用来照亮的,而是用来引路的。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比喻型材料,以复句形式呈现。前半句讲述的是灯的基本属性,即能发“光”,但有照不到的地方。由此可见,我们笔下的“灯”对于人有益处但不是全能的,有其局限。后半句是一个转折,很显然,命题者的意图是强调后者,即灯的“引路”作用,着重于精神层面。

“灯”这个喻体可指希望、温暖、光明、爱、智慧、信仰、信念、帮助等,具有这些特点的人或事物,均可看作人生的指路明灯,引领我们成长。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记叙文和散文可以走“由实入虚”“由物到人”“由事及理”的路径,如平凡的人虽然能力有限,但以一种希望、信仰、思想、爱心、信念的支撑,智慧的引领,烛照他人,从而为他人指明前进的方向。议论文可以明确灯在实际生活中所指的事物,突出這个事物的两个特点——可助人但有局限,但其有引路的作用。

当然,不管用哪种文体来写作,都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灯”本来的特征是“照明”和“温暖”,所以代指的本体要与这两者相关。二是“灯”在文题中的主要作用是“引路”,其次是照明,在行文时要把握好主次。

[记叙文]

冬日梅香

文/李雨珂

赛场外,寒风凛冽,我无力地抱着琴,茫然地看着远处一株伸出墙外的梅树,它只有几朵花无精打采地瑟缩在枝头,冷风吹过,摇摇欲坠。

两天前,我随父母一起赶到这里参加比赛。我自视实力当属中上游,这次比赛拿个二等以上的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不久之后赵老师还会赶来指导我,所以这两天我只是随意地练了两遍。

可是,就在昨天,赵老师的一个电话让我不知所措。他说,有急事来不了了。我一听,心往下一沉。后来老师在电话里说的那些鼓励的话,我也只是随口“嗯嗯”。挂了电话,我的手还在不停地抖,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慌乱。

坐在前往比赛现场的车上,我浮想联翩,以前的每次比赛,赵老师都会陪在我身边,一遍遍地指导我,告诉我比赛流程,提醒我注意点,更不用说平时,我有什么难题,只要告诉赵老师,他立马就会指导我,可以说赵老师就是我学琴生涯的指路明灯。

场外寒风依旧,那株梅树在风中摇曳,似乎也在慌乱不止。没有老师的指引,我只觉得前景黯淡,每迈出一步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时间从指缝间流过,不知不觉已轮到我前去候场了。父母是不允许进入候场区的,我抱着琴绝望地向父母看去,心里最后的支柱似乎也要垮了,没办法,现在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

进入场地,只见其他考生热情地彼此交流,神采飞扬,而我显得格外孤单。突然手机一振,惊醒了发呆的我——是赵老师发来的信息,“不必慌乱,摆正心态,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放松些,相信自己的实力。”

是啊,老师不可能陪伴我一生,他只能把我领进门,未来的路还要靠自己来走。想到这,我不自觉地挺直腰板,脸上绽开自信的笑容。窗外那株寒梅不知何时又绽放了一朵,傲然地立于枝头。

通过“偷听”其他考生的谈话,我知道了比赛的流程;通过与刚出来的选手交流,我知道了有困难可以找里面的一位“光头老师”;通过询问服务人员,我知道了去卫生间要拐几个弯……这一刻的我变得强大起来,这一刻的我知道了如何循着灯光去摸索前方的路。

顺利地出了赛场,寒风不知何时吹累了,太阳也渐渐露出半张脸,伴着缕缕馥郁的梅花香,我感觉前方的路格外明亮。

[评析]

这是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出情景剧,因指导老师的一次意外缺位,演绎出“师傅领进门(引路),修行在个人”的学艺之道,而此道恰与题旨暗合。这次缺位,是本文构思的精妙之处。因为有此一“缺”,满盘皆活:“(光照)照不到的地方”有了,“有些时候”有了,“灯光不是用来照亮的,而是用来引路的”也随老师的手机信息来了,“前方的路”也被“我”硬着头皮趟开了。细思之,它既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老师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他不可能处处跟着你,更不可能一辈子跟着你;他可以搀你走,扶你走,但最终还是要放你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者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故而能从自然而真切的生活中咂摸出人情、事理,慧心可赞!

[散文]

外婆的烛光

文/徐聪

我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由外婆照看。外婆年轻时上过学,所以也就成了我的启蒙老师。白天她到田里劳动,我便蹲在田头。她不时回过头来,看看我是不是还在专心玩耍。我无聊时,她就走到我身旁,拿起瓦瓷片或者砖头角、小石子,或者折一根小树枝,在地上写字教我,然后让我练习,自己继续干活。

那时农村经常停电,到了晚上,我们家就点上蜡烛,在跳跃的烛光下,外婆教我“正”字的写法,然后,给我讲解这个字的意思——这个字读“正”,就是堂堂正正的意思,你将来要做像你外公一样的堂堂正正的人。其实,我当时连“正”都不懂,更谈不上理解什么“堂堂正正”,但想到外公的好,便似懂非懂地狠狠点头答应。外婆满意地笑了,烛光映照着她花白的头发,慈祥的脸庞,单薄的身板。外婆也正像这支点燃的蜡烛,燃烧着自己,温暖并照亮着我的童年。

我八岁那年,外婆病了,医院检查说是腰椎间盘突出,非常严重,再不治疗就会瘫痪。外婆做了手术,腰上加了两块钢板,在床上躺了三个月。那日,我在她床前,她摸着我的头幽幽地说:“我还不知道能不能起来,就算能起来只怕也干不了重活了,你以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了,吃饭别挑食,有啥吃啥,没有就回来吃,好不容易养得白白胖胖的,别瘦了。一定要记住,什么时候都要听爸妈的话,孝顺他们……”

我伸手擦掉外婆眼角的泪水,我知道她舍不得我走,又担心我和爸妈处不来,所以教导我;我也不愿意离开外婆呀,但是要上学读书,不得不走。于是我懂事地点头答应:“我知道了,我已经长大了。”外婆别过脸去,头朝里,但我分明听到了她的啜泣。那一刻,我觉得外婆就像一支烧了半截的蜡烛,流泪的蜡烛。

十三岁时,外公生病去世了,外婆天天以泪洗面。一天夜里,外婆找我,让我帮她删掉手机里外公的号码,她说看到就难过。我删完后把手机还给她,她已是泪流满面:“孩子啊,家里的大树倒了,要是能让我分几年阳寿给他多好啊!我不要你出人头地,只要你能像他那样做一辈子好人就行了……”

后来,外婆去苏州舅舅家住了,外婆的老屋再没住过人。烛光中的童年乐园,现在一片死寂。我明白,外婆七十岁了,外婆的烛光再也不能照亮我,但她教给我的做人的道理却一直在引领着我。

如今一到寒暑假,我便会立刻去苏州,外婆则在半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各种我喜欢吃的菜的食材。这次回来的中午,我很自然地像小时候一样,轻轻地坐在外婆的左腿上,低头却发现她正用力地摁住颤抖的右腿。我忘了外婆腰上还有钢板,外婆正竭尽全力地支撑着我。

临上车,看着外婆不再硬朗的身板,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立马转过身去,我怕她看到我流泪,她也会哭。

昨天是外婆七十寿辰,可是外婆不让我请假,她在电话中说:“好好学习就行,反正你一毕业就来了,就考苏州这边的大学也挺好”。

我祝愿外婆长命百岁,可我知道,蜡烛终有燃尽的一天,但是我会点燃自己的孝心,照亮她晚年的生活。

[评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于质朴中见真纯。文中的“光”既指蜡烛发出的光,也指外婆给予“我”的关爱、教育和引导,由实及虚,逐层拓展开“光”丰厚的内涵。通览全文,“光照”有如下三层内涵:一是因为浓浓的亲情,故而外婆一直疼“我”,爱“我”,即便腰绑钢板,仍要竭尽全力地支撑着“我”。二是因为上过学,故而外婆要做“我”的启蒙老师,即便日夜操劳,也要教“我”识字、练字。三是因为读透了生活这本大书,故而外婆要做“我”的人生导师,教导“我”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一个像外公那样堂堂正正的人。“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外婆做的只是平常事,说的只是大白话,却于“我”有大意义,引导着“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议论文]

心向光明,不惧黑暗

文/陈姝旭

繁华的街道上,路灯很多,几乎没有黑暗的地方,可是僻静之处经常灯火阑珊。人生路上,不免会走到光照不到的地方。不过只要心向光明,朝着灯火前进,身处黑暗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曼德拉曾说:“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我想,指路明灯的意义正在于此吧,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希望,不迷失,不彷徨,坚定地走向亮处。

希望如灯,鼓舞人目标在前。在中国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梁启超看到少年中国的希望,并积极投身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去,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为之前仆后继。鲁迅先生面对在万难毁坏的铁屋子里熟睡的国人,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他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鼓舞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鲁迅精神成为一代一代国人反对封建礼教的指路明灯。

信念如灯,引导人永不言弃。最近被频繁报道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便是在黑暗中坚守信念、走向光明的人。众所周知,核潜艇是国之重器,建造之处更是机密,所以研制人员必须“与世隔绝”,且不论技术突破有多难,生活条件如何苦,光是不能与家人见面就已经置人于“黑暗”之中。但凭着“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一坚定信念,黄老三十年与家人不通音讯,向着海底进发,向着科技之光前行,最终走向辉煌,也得到了老母亲的谅解。

榜样如灯,激发人顽强拼搏。本届冬奥会女子花样滑冰冠军扎吉托娃是位俄罗斯小将,在平时训练中曾经折断了胳膊和腿,运动生涯险些被终结。她坦言羽生结弦是她的榜样,她常常拿她来激励自己。就这样,这个还未成年的小姑娘,顽强地走下病床,重新学习走路,重新寻找在冰上起舞的感觉。可以想象,四肢摔断时,她内心的绝望,也可以想象,回到冰上时,她面对的种种困难,但羽生结弦就是她心中的明灯,引领她,激励她。即使她四肢落地时左脚总是斜着的,即使为一个动作,也要练习千次万次,痛苦万分,枯燥无比,但她从不放弃,因为羽生结弦也有着类似的经历。所以面对黑暗,不要沮丧,选个榜样,见贤思齐,就可能走出黑暗。

我们生于尘世,不可能一直活在高处、亮处,就算生活在底层也要努力向着光明,不惧黑暗。君不见高校门卫身怀绝技,考研成功;君不见平凡工人默默锤炼,终成大国工匠;君不见草根歌手专心音律,红遍天下……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泥土里,在黑暗中,带着希望,坚守信念,确立榜样,就是在向着光明前进。心向光明,不惧黑暗,终会破土而出。

[评析]

本文的亮色有三:一是剖析富于思辨。“卑微如尘土”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要有胸怀来接受,这样才能“不惧黑暗”“直面惨淡的人生”;“扭曲如蛆虫”是一种主观状态,我们要有勇气来改变,这样才能“心向光明”,并最终“破土而出”。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展开思辨,化混沌为明晰。二是论证条分缕析。文章设立了三个分论点,逐条论述了“希望”“信念”“榜样”在“心向光明”漫漫征程中的“鼓舞”“引导”“激发”作用。条分缕析,将事理讲清说透。三是用例“点面结合”。“点”上的梁启超、鲁迅、黄旭华、扎吉托娃四例,厚重大气;“面”上的高校门卫、平凡工人、草根歌手等“逆袭”例子,典型有力。点面结合,充分彰显出观点的普适性。

(作者:姜有荣,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