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镇沙岗小学 章士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言、意”分割的现象。有的教师侧重于“言”的教学,有的教师侧重于“意”的领悟。不论侧重点在哪,“言”“意”都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不能顾此失彼。因此,“言意兼得”才是教师追求的核心目标。只有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灵性的语文空间,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所谓“言”,顾名思义指的是文本的语言部分,通俗理解是文本的形式内容,也就是词、句、段的构成要素以及模式。而“意”,指的是形而上的精神内涵,即文章蕴藏的思想感情、作者传递的人生哲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言”的部分,忽略“意”的精彩;更不能只注重“意”的部分,忽略“言”的探究。只有掌握“言、意”的阅读平衡点,才能实现最佳的文本解读。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火烧云》这一课时,文章中有这样一些语句值得注意:“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这两句话是文章中最为精彩的部分,非常值得进行深入赏析。通过品读这些语句,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些句子,让学生在语句的描绘中感受晚霞映照大地的瑰丽场景,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憧憬、体会大自然的魅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ABB形式的词语,比如金灿灿的、红通通的,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性。除此以外,抓住文章中“像……像……”这个关联词开展造句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得“言”,还能知“意”,可谓一举两得。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言”和“意”同等重要。作为教师,需要具备一种宏观意识。既关注“言”的赏析,也关注“意”的领悟,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精彩的学习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辞藻优美、文采飞扬的文章,而这些文章是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的最佳摹本。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呈现出明显的教学偏向。有的教师将大量的教学时间放在文字的赏析上,却忽略了对文章情感内涵的发掘;而有的教师只关心文章内涵的解读,却很少涉及语言文字层面。因此,在创新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从文章的好词、好句入手,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精妙,从而实现对文章“意”的领悟。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观潮》为例,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写景文章,其中富含大量优美的词句,非常值得进行深入品读。比如在第一部分,作者精心刻画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文章中是这样描绘的,“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施呈现这段话,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潮来的壮观;与此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体会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方式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以及声势。通过对文章“言”部分的解读,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穷向往。如此一来既实现了“言”的赏析,同时也丰富了“意”的品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追求“言意兼得”的教学局面,让学生同时感受到“言”“意”结合的魅力,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实现“言意共舞”,教师需从多个维度进行文本探究。部分教师忽略教学手段的创新,常常是“一课吃三年”,很容易给学生留下刻板、单一的教学印象。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必然会启迪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带来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更多的情感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引领深度阅读,从“言”的品读过渡到“意”的解析,实现“言意共舞”。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将相和》这篇课文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言意共舞”,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因此,教师不妨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演绎。在演绎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如何将《将相和》中的三个故事进行合理呈现?剧本和一般课文有怎样的区别?这三个故事体现的内涵是怎样的?在演绎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文本内容,也进一步感受到人物形象的丰富与特别。比如,有的学生经过课堂表演,明白了蔺相如是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人,他不仅包容他人,而且胸怀坦荡;还有的学生认为,廉颇能够知错就改,颇有大将风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既注意文字语言的描绘,同时也会体会到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从“言”“意”两个角度继续深化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了“言意共舞”。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涉及基础字词的教学,还涉及文章情感的领悟。换言之,既关注形而上的部分,也关注形而下的部分。因此,教师需要促进言意兼得,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的阅读行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文本语言层面,还需要对文本内涵进行延伸,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言”“意”内涵的解读会更加深入而全面。不仅如此,通过扩展延伸,语文课堂得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随之增强。如此一来,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言意并存”的局面,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草原》这一课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先通读课文、梳理生字词,然后才会进入文本的解读部分。但是这样的教学安排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也会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将草原的诗歌、歌曲以及图片等相关信息材料进行展示,对学生的阅读认知进行开拓。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为草原设计一则广告,要求符合草原的地理环境,同时要有创新性;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给草原地区的人民写一封信,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情感。在这样的训练要求下,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升。为了写出动人的文字,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语言,对字、词、句、段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了渲染出良好的情感,学生再次品读文章,细细体会文章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间实现了“言意兼得”。
上述案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兴趣,教师设计了一些具有创意的训练内容。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语言的精彩,同时也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打开了学生的阅读局面。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意”能彰显“言”,而“言”能体现“意”。本文从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言意兼得的相关策略,意在提升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为学生的阅读之旅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语文阅读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