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赵雪琳
在六年级简便计算总复习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对简便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简算的意识,利用变式发现、整理规律,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简便运算虽简便,但并不简单,它需要学生有一定数学思维,因此学生对它的兴趣并不浓厚。那么如何改善学生的计算学习状态,使其积极参与计算练习,提升学生的计算兴趣呢?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或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计算,比如:3+x=9,学生很容易和9-x=3这种形式混淆,因为x都在后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庄子·齐物论》记载了关于狙公赋芧的故事,说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因为养的猕猴太多而家财匮乏,于是养猕猴的人就打算控制猕猴的食物。他对猴子说:“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猴子大怒。而他说道:“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却十分欢喜。这就是“朝三暮四”的故事。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在总数上并没有变化,都是七个,但仅仅是因为顺序不同,所以被猴子们认为是不同的。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3+4=4+3,再把刚刚这道方程的题目写成3+x=x+3=9,同学们恍然大悟。
此外,教师还可进行限时作业、听算、计算小能手比赛,评出准确率最高的小组进行奖励等方法来激励学生提高计算简算的正确率。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搜集素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简算意识。以“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创设生活情境:某位同学买了一支笔,价格是2.5元,后来他又帮其他同学买了两支同样的笔,一共付了多少钱?要求同学们写出计算过程:2.5×1+2.5×2,然后让学生说说小数乘整数乘法的含义:一个2.5加上两个2.5,也就是三个2.5,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就不知不觉地应用了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接下来教师再讲乘法分配律的变式,学生就易于接受多了。
因此,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素材,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知识面。
1÷2=1/2=0.5=50% 1÷4=1/4=0.25=25%
1÷5=1/5=0.2=20%
2÷5=2/5=0.4=40% 3÷5=3/5=0.6=60%
4÷5=4/5=0.8=80%
3÷4=3/4=0.75=75% 1÷8=1/8=0.125=12.5%
3÷8=3/8=0.375=37.5%
5÷8=5/8=0.625=62.5% 7÷8=7/8=0.875=87.5%
简算。
(1)1.5×7.4+0.6×150%+2÷2/3
(2)5/8×92+7×0.625+62.5%
这两道题目都是考试题目,都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的,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对同一个数的不同形式无法自由转换导致了计算结果出错或者无法输出。第一小题是要观察到1.5的另外两种形式:150%、3/2,还考查了分数除法必须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解决这一知识点。而第二小题则要观察出0.625的另两种形式分别是:62.5%、5/8。如果学生没有观察出来,那么他对乘法分配律再熟悉也是于事无补的。
计算。
(1)6.28×8.6÷1.57 (2)25.12÷1/5÷3.14
这两道题是学习“面的旋转”时遇到的两道题目,大部分学生在做得时候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做的。这需要两步计算,列两次竖式,运算量是比较大而且容易出错。但是有的同学观察到了6.28和1.57,25.12和3.14是圆周率运算中的常用数据,前者和后者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因此利用“带着符号搬家”没有列竖式就轻松地得到了计算结果,且正确率极高。
有些“长得比较像”的计算题,让学生多进行整组对比练习,便会区分开来。
例如,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中考到了这样一道题目:2.38-1.75+2.26-0.25。这里用到了两种简便方法,一种是“带着符号搬家”,另一种是“添括号”。第一种同学们都想到了,因为1.75和0.25这两个数字特征比较明显。而添括号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又没有去改变符号从而导致了以下错误。
需要告诉学生的是: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不能为了简便而乱套用运算定律。计算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后,合理运用运算定律解题,并且利用一组变式巩固记忆。
(1)2.38-0.25+2.26-1.75 (2)2.38-1.75+2.26+0.25
(3)2.38+1.75+2.26-0.25 (4)2.38+1.75+2.26+0.25
学生做错题的变式,相当于对简算方法又进行了一次复习,增加了记忆的深刻性。
简便运算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化繁为简”,最终实现“口算”。在一定程度上,简便运算是对四则运算的一种颠覆,因为它改变了原先的运算顺序。
简便运算考验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简便运算的各种方法。有时学生怕做错仍然会选择复杂的计算来避免简便运算,因此加强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加强练习也要讲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不能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和可以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放在一块,让学生先找出可以进行简便运算的,并标记出来,最后再进行计算或口算。
其实这种混合在一起的习题组在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口算训练》中有很多,在反复不断的识别中学生既区分出了简便运算与非简便运算的本质,巩固了记忆,又在练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简便直觉”。这样非但不会增加他们做题的时长,还会提高正确率和效率。像下面划线的算式都是明显可以使用简便方法的,学生一般也都能划出来并正确使用简便方法。不过像下图中10.8-1.8÷9这道题目,有同学会误用简便方法,直接把10.8-1.8,导致计算出错。这个时候,就要告诉学生,这种题目并不是简便运算,因为它不是同级运算,不可以随意“添括号”。在反复识别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简便方法“是什么”“不是什么”,这也是复习要解决的关键之处。
由于简算类型相对较多,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还有类型的增加,所以小学生的简算知识系统是不完善的,遗忘度高,容易混淆,因此整理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上述的几种简便方法画成思维导图,编成口诀,便于理解与记忆。
总之,在复习阶段,解决同一道简算题中往往需要运用多种简算方法。深刻理解其意义,灵活应用各种简便方法是复习的目的所在。复习课要重视知识整理,把复杂的知识、繁杂的问题简单明了化,达到浓缩成精华的目的,让学生在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