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策略探讨

时间:2024-05-11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 金玉燕

小学科学是一门活动性强、实践性突出、实验为载体的学科。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重视经历实验的过程,以创新实验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营建轻松的氛围,为实验增趣加味,以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实验的专注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升学好科学的积极性,实现“寓教于乐”,也突出“教学做合一”,从而摆脱小学科学教学的单一和枯燥。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科学教学的趣味实验策略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实验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实验是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的有效性、科学性,突出实验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趣味实验的开展,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到熟悉的实验,增加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实验的热情。

如“运动和力”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玩具小汽车。课堂上,教师将玩具汽车带进教室。玩具汽车对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教师再以“哪位学生想上来玩玩这个小汽车?”这一诱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孩子们纷纷高高举起小手,示意想上台玩一玩老师带来的玩具小汽车。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上前先玩,上来的学生会特别兴奋,暂时没有机会玩的学生也会伸长脖子,聚精会神地看上台的学生玩。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演示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给学生两块布,一块表面光滑,一块表面粗糙;接着让学生想一想,小汽车在两块布上滑行的距离是否相同,并猜想在哪一块布上滑行得更远;然后试一试。这样的实验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具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落实。

二、丰富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实验热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注意力不够集中,面对枯燥的学习内容,更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为此,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趣味元素的运用,运用趣味实验,提高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验的热情。

实验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立足生活实际,课前准备一些趣味实验的内容,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内容的探索,扩展课堂内容,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

如《科学在我们身边》的教学,教师课前准备好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并启发学生:“今天,我们先玩个游戏,喜欢吗?”孩子们对游戏情有独钟,一听到玩游戏,会立刻兴奋起来,并且产生好奇:“用漏斗和乒乓球能玩什么游戏呀?”于是,教师交代游戏的内容:比一比谁吹气的力量大。接着教师明确游戏的方法:乒乓球放在漏斗上,用力吹漏斗,比一比,谁先把乒乓球吹掉,谁先吹掉乒乓球,谁就获胜。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玩游戏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游戏的结果进行预测:猜一猜能不能吹掉乒乓球?猜一猜班级中有多少学生能吹走乒乓球、多少学生吹不走,再让学生两两参与,记录结果,验证猜测的准确性。游戏的融入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了实验的过程,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不同的物体上吹蜡烛,引导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比力气大的实验不仅可以设计成在漏斗上吹乒乓球,还可以设计成在不同形状的物体上吹蜡烛等。学生尝试之后,意识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好科学的热情,从而爱上科学。

三、设计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应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此,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亲自探究,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提高探究实验、探究学习能力。

如《科学在我们身边》的教学,教师先组织学生开展“能否站起来”的实验活动,先让一个学生端坐到教师课前准备好的椅子上,让学生的双脚尽力往前伸直,双手放在前额的位置,身体不得往前倾;接着提出问题:“这个同学能站起来吗?”孩子们会给出不同的回答;然后,让前面这个学生试一试能否站起来;最后,让每一个学生亲自试一试能不能站起来。这样的实验,让学生先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猜测,再进行实验,经历实验的过程,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再如“电磁铁”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能打招呼的电子娃娃”的装置,并让“电子娃娃”打招呼,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接着,教师借“电子娃娃为什么会说话呀?”这一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多数学生想出拆电子娃娃,以探究结构的奥秘。通过拆解,学生发现娃娃里有吸管和磁铁等配件,终于明白通电后电子娃娃舞动起来的原理。这个探究实验以趣味为主线,让学生经历动手实验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注重课外延伸,培养探究实验习惯

小学科学教学注重实验过程,发展学生实验能力。一周两节课科学课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局限性,也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进行课外延伸实验,提升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习惯,发展探究实验能力。

课外延伸实验应注意实验的可操作性,因为难度太大的实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简单、有趣的实验能激发学生自主实验的兴趣。 如“种子发芽实验”,课堂上的实验只能用多媒体展示种子发芽的过程,不可能真正实验。课后时间充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土里埋几粒玉米种子、大豆种子、南瓜种子、葫芦种子等,也可以是花卉的种子、蔬菜种子等。埋上种子之后,让学生坚持观察,每天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记录种子从发芽到成苗、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这样的实验,学生需要坚持很长一段时间。这类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长期坚持实验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验的兴趣。

课外延伸实验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比不同的实验的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课本知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发展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提升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性,提升综合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是素质教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科学教学除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外,还应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引入趣味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变得活跃、有效,从而使学生乐学、善学。小学科学教师应努力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创新科学教学方法,用趣味实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