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寻绎生长的路径:美术生长课堂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1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王晓玲

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我们的课程观发生转变,重新认识课程的经典问题。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发生转向,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

根据“汲沐·生长”的集团文化,集团两校审视区课堂教学的价值形态,努力在继承与创新中进行有机统整和融合,建设生长课堂。生长课堂既着眼于学生的主体精神,又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课堂环境、氛围的营造,在课堂这个特定的空间,师生一起长知识、长能力、长智慧、长情感。

一、生长课堂是关注“原点”的课堂

生长的行动主体是学生,这种生长不是赋予的、外加的,而是主体自觉的、自然的。生长课堂要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从关注“怎么教”转向到关注“学生学”。

1.生本。课堂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学”,尊重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个性特质。

例:一年级美术《叶子片片》,如果教师对低年级孩子工具材料使用的能力不够了解,就会导致课堂混乱和“堵塞”。如果教师分析学情,预设制作好工具材料如何使用的微视频,课堂就会及早疏通“堵塞”,避免许多措手不及的情况。

2.自主。在生长课堂中,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们是自己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要追求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实效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把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1)放时间———把时间放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讨论、质疑。

(2)放空间———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延伸课本上的内容或有效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学校信息化及教育大数据的搜集与处理平台等。

(3)放权利———把提问权(向老师、同学、书本提问)、质疑权、评价权还给学生。

例:《水墨改画》一课采用数字化环境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学习时空包容深度。笔者自制相关“资源包”学习资料,发送到学生iPad,学生只要指尖点划,就可以轻松选择自学,预知课程内容,跟世界各地、各个时代发生联系。对于不懂之处和生成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讨论、思考、试错、实验、设计、制作等程序和方法去解决。在这种自我“解决问题”的生长学习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

二、生长课堂是彰显“生命”的课堂

生长课堂要构建自然、和谐的课堂,体现生机、活力的课堂;构建启智、探究的课堂,充满关爱、人文的课堂。

1.生态。即创新教学环境,营造适合学生生长的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一堂美术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美术课的展评活动,虽然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环节,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如美术教师把平面的展板设计成三面或多面组成的展板,可以是现成的一个小纸箱、一把雨伞,抑或是一棵奇幻树。这些别致的创意,提供给学生展示和成长的平台,带动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例:《青花盘》一课,陈老师把一条条背带裤的背带,挂上了黑板的上下两端,一会儿,半块黑板呈现出“工”字形的展示平台。最后,孩子们把四十多只造型各异、色泽鲜润的青花盘全部在这个平台呈现出来,真像是办了一个青花盘的展览。老师用智慧和创意设计出这样一个既生态又奇妙的展览,给《青花盘》一课再次加分。

2.生活。美术课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要为学生主体学习攀建搭造桥梁。

例:《画情绪》一课中,笔者通过播放2001年申奥成功一刻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激动与兴奋,感受绘画与情绪的相通,通过编故事:小明清晨的愉悦、上学掉进窨井洞后害怕、救援队得救后感动,让学生体验小明情绪的变化,然后尝试学画不同的情绪。申奥片段、小明的一天,这些情感体验均源于生活,让学生课堂体验情感、分析情感再通感到抽象画,会让学生有感而发,不会觉得深奥。《桥》一课,亦利用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去家乡的老桥走一走、画一画,就老桥的设计与环境等问题开展调查访问,让学生感知过去和将来社会生活、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对桥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建设者的崇敬、对家乡的热爱。

3.生“动”。表现在一是学生能活跃起来不沉默;二是学生能活动起来。朱永新认为:“教室与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室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基于此,教师不仅要扎实于教学细节,而且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得到尊重,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生长课堂是发展“远点”的课堂

学生的生长发展不可预测,参差不齐,各不相同。生长课堂的魅力,在于其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复杂性。为此,教师要认真倾听、观察、捕捉、判断、重组,根据动态资源信息,适时调整,让教与学的结合成为师生各自的生长点。

教师要做好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利用的策略研究(亮点、错误、机会、信息、时间、空间、问题、差异、偶发事件等),还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即预设是为生成服务的,预设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反过来生成可以来检验预设的有效性,从而使预设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生成。

(1)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喜好、特长,实现有差异的教育。

(2)要允许学生失败,允许课堂不完美,鼓励教师自我反思,形成生成性教育。

(3)课堂应生成与拓展学习空间,或举一反三、有效延伸,或有效进行课程整合,或与信息化及数字化平台等为支撑,或激励评价,让课堂萌发学生生长的向往,拓宽学生的生长空间。

例:一年级《太阳和月亮》的美术课中,有的学生想画两个太阳,想画蓝绿色的太阳,想画许多太阳……笔者了解到:画两个太阳是因为一个太阳太孤独,需要好伙伴;画一个蓝绿色的太阳,是因为赤道的孩子们,因为那里太炎热;画许多的太阳,是因为太阳可以帮助人们发电。我当即表扬孩子们:“你们的想法很奇特!很诗意!很精彩!好的想法可是成功的起点。”这样就巧妙地把教学中的差异资源引导向学生创新。

“课堂是一种生长”,是生生、师生、师师本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学研方式,在共同的人际场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顾明远先生倡导“教书育人细微处,学生成长活动中”。在美术生长课堂中,学生不仅吸收着知识的甘露,也沐浴着人性的光辉,感受着民族与世界文化的灿烂,在活动中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和方式感悟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