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借力当堂作业,给力生本学习

时间:2024-05-11

江苏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张永辉

当堂作业,是课堂上必须完成的以巩固知识形成并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思维为目的的作业形式,是指导学生学习、反馈当堂讲评、及时调整教学预案的有效途径。当堂作业作为数学课堂常规的练习形式,对学生理解运用新知、巩固所学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效借力当堂作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及时发现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认知困惑等,让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对新知识的“初次感知”,对“再次感悟”的当堂作业,除了精心设计的公开课,还没有相应的重视,其强化学生认知,培养和形成数学能力的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所以,有效借力当堂作业,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给力,让生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为什么借力当堂作业

当堂作业是学生最能直接快速地反应出当天所学的作业,如果能够有效进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给力。

1.优化教学,让学生学起来给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充分发挥当堂作业的效果,必然会在备课时紧紧围绕教材重难点进行必要的准备、梳理和训练,提高教学效率。其一,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所得,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其二,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必要的训练。其三,可以更好地探索梳理新课程知识体系,形成一套学习巩固资源库。

2.减轻负担,让学生做起来给力

有效使用数学当堂作业,用科学的方法优化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而且可以减轻学生作业的“负担”。其一,让学生的新知学习、巩固练习等学习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二,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完成合适的作业,使得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有效发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各展所能。其三,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巩固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培养学生梳理和内化知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3.及时辅导,让学生掌握起来给力

实施当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机会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辅导。其一,及时了解学生当堂新知的掌握情况,因人而异进行辅导。其二,给予学生主动反馈的时间和可能,避免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现象。其三,给学生,尤其是优等生,真正快速地掌握知识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

如果我们能牢牢把握住当堂作业,有效地发挥其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势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营造精炼高效的课堂,达成师生和谐进步的教育理想。

二、如何借力数学当堂作业

那么,该如何借力数学当堂作业,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下面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有所共鸣。

(一)恰当布置当堂作业为学生添力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布置的作业应当是“浓缩的精华”,要让学生感受到布置的作业的确“做有所值”,这样,才能在学生情绪状态最饱满的时候,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习得,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目标,选取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题目作为当堂作业,既可以省去繁琐重复的训练,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当堂作业起到巩固新知、加深印象、强化技能的作用。

1.抓住要点,改换形式

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布置作业需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更容易形成知识连贯性,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如学习分数的应用题后,可以安排类似的题型当堂作业:

(1)一桶油漆,第一次用去1/5千克,第二次用去这桶油漆的4/5,刚好用完,这桶油漆有多少千克?

(2)一桶油漆,第一次用去4/5千克,第二次用去这桶油漆的1/5,刚好用完。两次一共用去多少千克?

(3)一桶油漆,第一次用去1/5,第二次用去4/5千克,刚好用完,这桶油漆重多少千克?

通过这种变换叙述形式的作业,学生在理解如何求这桶漆油重量的同时,对几种基本分数意义都得到了强化巩固。

2.分层设计,因生制宜

全面和熟练掌握数学知识需要一定量的作业训练,但是这些作业要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就必须适合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层次。针对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安排有层次的当堂作业,来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发展需要。可以针对学生特点分三个层次来布置作业:第一层次,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最基本知识和最基本技能训练,此类题目可以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该类作业来源课本上的题目。第二层次,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变式、判断比较和一般综合题等)。此类作业题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作业题目以课本题目及配套《作业本》上的题目为主。第三层次,安排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包括综合面广、灵活程度深、创新意识强的题目等),这类题目面对的是班级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前两类作业的基础上选做,可以让学生熟能生巧,拓宽知识面,挖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注重趣味,方法多样

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作业中感受到乐趣。趣味性体现在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以卡片、抢答、游戏、闯关、小组比赛、听算、调查等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在感官或心理刺激下,学生兴趣盎然、智慧火花四溢绽放的就是高效高质的课堂。另外,可以设计一些寓创造性思维于趣味之中的课外当堂作业。如下课的时候,可以进行“学号是质数的同学先走”的游戏,使学生形象地领悟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为学生添力,是建立在对教材的合理把握和解读提炼基础上的。只有对相应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取舍,才能恰当布置当堂作业。让学生添力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而非单纯地训练习得某种技能或掌握某一结论。通过恰当布置作业,是让学生能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非简单的精讲多练。

(二)合理讲评当堂作业为学生助力

讲评是对当堂作业的反馈,是对学生正确理解方式的指引和唤醒,旨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引领学生在当堂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失误、体验成功,不断提高个人的学习探索能力,这是对当堂作业再次学习的保障。讲评的效率以及讲评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开动脑筋,很多时候是由我们教师讲评的效果决定的。

1.自纠错因,促进提升

讲评中,为了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可以采取先讲评再自纠错因的策略。学生在当堂作业中出现错误或遗漏,说明他的知识体系构建中存在问题,那么在当堂讲评之后,学生能够将自己的错误原因分析出来,不仅说明对题目已经理解,而且是思维体系的完善和思维的进一步提升。

如计算401-(8+7)×25时,讲评校对时,发现一个知识基础较差,平时作业不认真的学生这样做:“401-(8+7)×25=25。”这个学生也发现自己做错了,我问他原因出在哪里?他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减数(8+7)×25是15个25,被减数401是16个25加1,这样得数应该是25+1=26。而我想成了25×1,就写成了25。我要写出过程的话就不会错了。”

给学生一个自纠错因的机会,有时就是给老师自己一个惊喜。如果不让学生发表见解,又怎么能发现学生这么巧妙的方法呢?

2.改变条件,促进理解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题多改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思维广度的资源,让学生对所学新知有一个理解和应用的过程。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学生对类似“降低了百分之几”这样的问题容易受到低年级学习方法迁移的影响,认为降低了多少就是多的减去少的,于是在讲评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促进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

原题:一件商品原价500元,元旦促销活动中,以400元出售,现价降低了百分之几?学生将问题还原为“现价比原价降低的部分占原价的百分之几?”之后,都能顺利解决。

改为:(1)一件商品原价500元,元旦促销活动中,比原价降低100元销售,现价降低了百分之几?

(2)一件商品现价400元,比原价降低了100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同为降低了百分之几,但条件的适当改变和调整,发挥了一道题目的最大价值,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同时也消除对此类问题的畏难心理。

高效的讲评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理解消化,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学生更加充沛的思维能量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效的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而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助推其主动学习力。

(三)有效拓展当堂作业为学生蓄力

恰当的评价可以起到加深印象、促进理解探究的作用,而必要的拓展可以借助更多的有效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在运用感受中得到积淀运用。必要适当的拓展就像是筑起一道水坝,在一定的时候就会感受到其积蓄的巨大力量。

1.自建“病历”

学生在完成当堂作业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把题目看错、数字写错、小数点点错、计算失误等。为了真正发挥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自备一个本子作为“病历卡”,及时把自己在作业中的错误摘记在“病历卡”上,并在表格中详细注明错题来源、知识点、原题与错解、错误原因及正解。如下图:

这种自建“病历卡”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摘记、统计错误时从主观上进一步认识到粗心大意、不认真听讲的危害,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序、学习思路更清晰,而且必然促使学生对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进行一次反省和提高。

2.他人“诊断”

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性、独立性、个性化的体验过程。为了防止对订正过的作业“蜻蜓点水”般“一看而过”,在建立“病历卡”的基础上,可以找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忙“诊断”其“症结”所在,在表格最右侧的“师(生)点评”处开出“药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修改经验,总结修改心得。让学生针对不同的题型,在订正错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思考纬度——该先考虑什么,该怎样想,再怎样做。这样不仅可以深层次地找到错误的原因,提醒学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也能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

3.定期“复查”

对错误较多的“患者”,我们可以采用定期“复查”的形式,检查其“症结”是否减少,并根据“复查”的结果进行适当的“治疗”。对已经在逐渐“好转”的“患者”,我们请其说说自己的“治疗”过程及自己的想法、建议;对那些在前期的“治疗”中没有效果或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可以采取改变治疗方案的策略督促其快速“好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投入寻找数学规律性的实践活动和创新过程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借力数学当堂作业所面临的问题

借力当堂作业可以实现教育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1.当堂作业的形式“魅力”不大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上有的学生一到拿笔做题的时间,讲话等开小差的情况就多了。为什么呢?因为当堂作业对他们没有吸引力。现在的学生,生活中喜欢灵活刺激,课堂上单一呆板的作业布置,怎么能吊起学生的胃口呢?记得曾经听过一节《小数加减法》,课堂上老师是这样安排当堂作业的:

计算下列各题(小黑板出示):

可以想象,如此枯燥、乏味的几道题一下子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吗?除了费时费力地机械完成,那就只能开开小差了。

2.当堂作业的讲评“动力”不足

课堂上,以教学任务为目标,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可以的,但对少部分同学来说,只能“小跑”跟着,有的还学会了“偷懒”:老师讲评校对时,还没做完,那就将校对的答案写上去……这样简单的校对促使学生简单的“应对”:以完成作业为目标,答案跟着老师的校对走。

这样的讲评,丝毫没有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不要说积极主动去探究了。久而久之,懒散、敷衍的学习态度就会逐渐形成——这样更加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3.当堂作业的拓展“张力”不强

很多时候,很多老师都是安排一道或几道思维层次稍微高一点的习题,作为当堂作业的拓展。完成后老师针对题目进行讲解,有的老师也会关心地问问那些错的同学:“你哪里错了?”“怎么错的?”之类。然而这些“无形”的问题只能换来学生的“看错了。”“理解错了。”“计算错了。”等等回答,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任何痕迹。“无痕”便没有了拓展应有的张力——让技能得以掌握,让知识得以沉淀。

这几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思考和研究,使当堂作业真正发挥其最大的效力,以期达到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综上所述,借力当堂作业,可以让生本的数学课堂更加优质高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给力,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现、创造的过程。当我们倾力于课堂作业恰当布置、合理评价、有效拓展,必然能够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助力添翼,课堂也必然更加生动活泼给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