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工即时介入 助精障对象转危为机

时间:2024-04-24

◎陈嘉慧

广州市大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在参与仙村镇平安建设及信访社会工作服务期间,接触到多名精神障碍来访人员,其中李某(化名)处于明显的心理情绪失衡状态,易激动且有攻击行为。社工通过运用危机干预理论模式,着眼于调动案主的优势、资源和应对机制,帮助其克服面临的危机以及提高其应对水平、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化解危机。

案主情况描述

案主李某,女,1963年生,丧夫,情绪波动大,易受他人影响,独居于原单位约20平方米的旧宿舍,住所装修陈旧且整体卫生情况较差。两儿子均已成家并在同区其他镇街居住,母子关系和谐。案主自述有精神病患史,曾入住精神病院,认为精神类药物副作用太大,自多年前丈夫去世后便自行停药。支撑其每季度按时取药的动机是避免影响退休金的领取。

个案需求分析

案主首次到访时情绪激动,经引导不太情愿地拿表格回家填写。第二天再次到访,直接推倒接访现场的椅子以发泄问题未得到解决的不满,接着又从窗户爬入政府大院内,躲藏到楼道间或车底下,甚至拿起砖块想要攻击他人。社工初步判断案主在经历危机的早期阶段,个体处于茫然和自我失控的状态,需尽快为案主提供支持,稳定其心理和情绪。

理论依据

危机干预是一种简短的干预,作为以短期服务为导向的理论模式,危机干预理论强调为处于危机状态中的个人或群体提供快速且短暂调适的专业服务以协助其恢复状态。在社会工作领域,Roberts(1991)的七阶段模式是最广为认可和运用的危机干预模式,即计划并进行危机和生物心理社会评估、迅速建立友善的治疗关系、确定呈现问题的范围、处理感情和情绪问题、产生和探讨其他可能的处理方法、形成并实施行动计划、提供跟进计划和协议。近年来,学者们将多样的危机干预过程、环节或措施拆解、归纳,初步构建出危机干预的任务模式。社工通过结合以上两个模式的推进过程,及时介入及干预案主所遭遇的困境,以预防不良后果甚至恶性事件的发生。

危机干预的实施过程

案主被劝回信访大堂后仍然十分生气,不愿意和他人交流。社工对案主的情况进行评估,试图与案主建立友善关系。社工以提供水和食物及对案主表达关怀以减轻其防备,激发其表达意愿。不时说明其诉求在落实跟进的情况以安抚其情绪,同理案主因噪音导致失眠的感受,让其感到被关注和理解,加强对社工的信任。期间社工试探性地向案主传达处置期限,案主当即激动地表示需迫切解决问题。社工边进行情绪安抚边评估案主的风险及落实介入方案。界定了案主当下的主要问题是噪音引起失眠,出于防备心理产生攻击行为,借着双方的沟通氛围逐渐趋向融洽,社工提出与案主商讨降低噪音的方案,并一同制定了行动计划:第一步,相关部门提供栏杆围住沙井盖阻止汽车经过,案主协助监督现场情况;第二步,沙井盖修理期间,案主可随时联系社工反映问题,双方协商解决;第三步,社工定期电访关心案主的身体及心理状况。

沙井盖修理工作持续了一周,期间社工化被动为主动,每天电话联系或上门探访案主,说明案件处置情况。频繁的交流互动中,社工对案主的情况有了更充分的把握,判断其整体可控。但考虑到案主居住楼层低且靠近主干道路,容易受到道路噪音的影响从而引起睡眠和情绪问题。为了降低再次出现同样危机的可能性,社工一方面通过定期电访、上门探访及调动案主的人际资源,改善其用药问题;另一方面,链接附近社工站资源,丰富其业余生活及人际交往,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促进稳定其情绪状况。

沙井盖修理好了,案主除了电话里跟社工分享她丰富多彩的生活,还有邀请社工到家里作客,已经少有负面情绪了。

总结反思

危机干预强调和案主协同工作来缓解危机情形,这就要求社工在整个介入过程中注重建立与案主间的协作关系,其中让案主界定呈现问题、与案主探讨危机情境的可选之策及制定行动计划等过程均体现了案主的参与,凸显了社工与案主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此外,介入期间社工与医生、政府专职人员等的区别在于除了着眼于缓解呈现的危机,更是积极解决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根本性问题。可见,社工在运用危机干预理论开展实务工作中遵循着建立信任关系、处理情绪、聚焦问题、积极性角色的扮演及调动案主身边资源来处理危机等一系列的基本处置原则,这也是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的充分体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