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题七

时间:2024-05-11

梅晴

说明: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30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叱咤风云 契qì约 鹰隼sǔn 褶皱

B.篷首垢面 袅娜nà 毕肖xiāo 慨叹

C.汗流浃背 虬qiú枝 恻cè隐 沮丧

D.眼花缭乱 褴褛lǔ 翌yì年 荒谬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林海音善用白描手法__记忆中的故人往事。没有____的矛盾冲突,没有____的故事情节,作品所呈现的,是在花树藤下听宋妈讲故事,到瑞蚨祥替兰姨娘挑选布料等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是老北京那淡然平和、______的日子。

A.铺陈 跌宕起伏 紧张激烈 不温不火

B.勾勒 跌宕起伏 紧张激烈 不疾不徐

C.勾勒 紧张激烈 跌宕起伏 不疾不徐

D.铺陈 紧张激烈 跌宕起伏 不温不火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2017年12月28日起,全国铁路开始实施新的旅客列车运行图,比调整前增开动车组列车97对,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3819对。

B.武汉江城大道改造起于墨水湖大桥南岸,止于三环线,全长3700米,改造后道路采用主路双向6车道、辅路双向4车道、道路红线宽70米。

C.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为国铸重器而隐姓埋名三十年,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D.苹果公司发表声明,就该公司备受争议的降低老款iPhone手机运行速度以保护电池稳定性的决定向消费者致歉。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为深入践行“地铁+物业”战略,实现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的宏伟目标,武汉地铁集团构建了地铁建设、运营管理、土地储备、物业开发和资源经营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格局。

B.沌口长江公路大桥全长8.599千米,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为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100千米,货车比重超过40%,为目前长江上已建成的最宽桥梁。

C.2018武汉马拉松依然同2017年一样,共设置4个奖项,包括马拉松项目名次奖、半程马拉松项目名次奖,中国籍选手特别奖、破赛会纪录奖(仅针对全程马拉松)。

D.针对大学生就业、安居、落户三个方面的措施落实情况,记者分别采访了三位留汉大学生,从中探析武汉矢志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的决心与诚意。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5~7题。

雾霾之下人与动物同命运

①2017年1月3日上午,河南杞县平城乡村民王新春在麦田干活时,发现地里有一只飞不动的大鵟①。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护科科长邓大军认为,由于持续雾霾,大骛无法看清远处的猎物,不能正常采食,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最终掉落田间。

②但是,也有网友认为,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大鵟是因为雾霾遮天蔽日找不到食物而饿坏的。

③目前,雾霾损害人的健康并危及生命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结果,但雾霾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什么样的影响鲜有研究。好在国内有一个相似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些认知。

④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忠秋等人,在2016年1月15日的《科学报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鸽子在污染空气中回家速度更快》的文章,阐述了在雾霾最严重的华北等地区鸽子在野外的行为方式。文章称,在重霾天气中,鸽子飞回家的速度更快,而且鸽子如同其他动物一样会减少户外活动。

⑤主要原因是,雾霾污染天地,增加了鸽子的归巢动机。雾霾会让鸽子增加不安全感,呼吸不顺畅会让其意识到有损健康,更重要的是增加觅食的困难和风险,因为觅食的时候看不清会撞到障碍物上,还有可能增加鸽子被其天敌捕食的风险。

⑥如果不是因为饥饿或为了喂食幼鸟,鸟类在雾霾天是不会外出活动、觅食的。可以推论,这只大鵟因为饥肠辘辘才外出捕食,但由于天昏地暗,难以找到捕食目标,饿得晕倒在麦田。当然还有一些可能的原因,如在越冬期,动物本来捕食就少,以致其身体状况不佳,可能生病或中毒,所以才晕倒在田间,但需要调查和研究来说明。不过,在这些原因并不明确的情况下,根据李忠秋等人的研究和现实的重霾天气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以及邓大军等人的实物和实地观察认定,可以认为雾霾影响了大鵟的觅食,从而致使其饿晕田间。

⑦这再次说明,没有谁是一个孤岛。没有谁是一个孤岛,不只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指人与其他生物一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以为雾霾只对人造成伤害,而忽略了其他生物,是人类最大的短视;如果一部分人认为可以躲到为其特供的用空气净化机或新风空气净化和循环系统所营造的清洁空气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则是掩耳盗铃和鸵鸟之举,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⑧即便雾霾只是导致大鵟捕获不了田鼠等动物,也会造成后者的大量繁衍并啃食作物,从而导致粮食的歉收,最后受到伤害的也是人类。因此,从源头上治霾将不只有利于其他生物,也有利于改善生态,最终受益的还是人类。

[注]①鵟(kuǎng):鸟,外形像老鹰,但尾部羽毛不分叉,全身褐色,尾部稍淡。吃鼠类等,是益鸟。

(简岩/文,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第5期,有校改)

5.根据李忠秋等人的研究,下列对“鸽子在污染空气中回家速度更快”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霾遮天蔽日,看不到食物,会让鸽子增加不安全感。

B.雾霾天气导致鸽子呼吸不顺畅,会让其意识到有损健康。

C.雾霾天气条件下,鸽子觅食的时候看不清,会撞到障碍物上。

D.雾霾天气还有可能增加鸽子被其天敌捕食的风险。

6.依据作者的分析,下列对大鵟倒在麦田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雾霾遮天蔽日,大鵟找不到食物而累晕了。

B.雾霾天气影响了大鵟的觅食,从而致使其饿晕田间。

C.大鵟在越冬期捕食少,身体状况不佳,晕倒田间。

D.大鵟有可能生病或中毒,所以才晕倒田间。

7.下列对作者的主要观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雾霾只对人造成伤害,而忽略其他生物,是人类最大的短视。

B.只保护人类不保护动物也会导致生态失衡,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

C.从源头上治霾不只有利于其他生物,也有利于改善生态,最终受益的还是人类。

D.雾霾之下人与动物同命运,保护动物也是人类的责任。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第8~10题。

诸葛亮在阳平,遣魏延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余守城。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候还白懿云,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懿军垂至,恐与己相逼,欲赴延军,相去又远,势不能及。将士失色,莫之为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偃旗卧鼓,不得妄出,又令大开四门,扫地却洒。懿尝谓亮持重而忽见弱疑有伏兵于是率众北趋山。

明日食时,亮与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还白,如亮所言。懿后知之,深以为憾。

(选自俞琳《经世奇谋》)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遣魏延并兵东下 遣:派遣 B.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 拒:抵抗

C.相去又远 去:去往 D.莫之为计 莫:没有人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懿尝谓亮持重而忽见弱疑有伏兵于是率众北趋山

A.懿尝谓亮/持重而忽见弱/疑有伏兵/于是率众/北趋山

B.懿尝谓亮持重/而忽见弱/疑有伏兵/于是率众北趋山

C.懿尝谓亮/持重而忽/见弱疑有伏/兵于是率众北趋山

D.懿尝谓/亮持重/而忽见弱疑/有伏兵/于是率众/北趋山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攻下阳平城以后,将大部队派往东面进军,自己只留了一万多人守阳平城。

B.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大军压境,本打算拖延等待援军,无奈相隔太远,恐怕等不及。

C.诸葛亮一向行事谨慎,这大胆冒险的反常行为令司马懿心存疑虑,怀疑城内有伏兵。

D.诸葛亮的空城计之所以能得手,是因为他每临大事心有静气而又能够突破常规思维。

第Ⅱ卷(非选择题90分)

四、翻译与默写(16分)

11.将第三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填空。(12分,每空2分)

(1)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明月松间照,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4)山随平野尽,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6)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5题。

城市不是没有秋天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就只剩下钟表了。

⑧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殖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④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了,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⑤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⑥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歷。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这使我从小对农民历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美极了。

⑦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青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但是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传统。

⑧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

⑨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⑩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⑾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⑿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写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⒀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林清玄/文,选自《心无挂碍无有恐惧》,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年3月版,有校改)

13.品读第④段,仔细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回答下面问题。(6分)

(1)加了引号的“文化”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读全文,说说导致现代都市人“落叶满天不知秋”的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⑨段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8分)

根据要求完成第16、17题。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将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具有极大的魅力。学校决定在举办艺术节之际,开展以“戏剧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6.如果你的研究主题是“京剧之美”,你准备分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你的研究成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活动过程中,你们小组准备展开讨论,在大家推荐的研究选题中确定一个,你将如何说服大家选择你的提议?请写下你的选题并结合小组实际情况说出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50分)

18.閱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教授问学生:“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学生答:“当然砍那棵粗的了!”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会砍哪一棵?”“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教授接着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会砍哪一棵?”

学生感觉教授似乎话中有话,于是请教其中的道理。

教授说:“你该问我砍树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是取柴,你就砍杨树:如果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这样,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表面现象迷惑。”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如需出现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