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三时光

时间:2024-05-11

吕刚

经历:1999年参加工作,现为吉林长春市第二十五中学语文教师。曾获“2015年长春市市级中小学农村学科骨干教师”称号。业余进行文学创作,有作品散见于报刊。

爱好:读书、写作、打乒乓球

中学时最喜欢的作家:钱锺书

中学时最喜欢的书:《围城》

中学时最喜欢的学科:语文

中学时的职业梦想:做一名记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录人生百态。

中学时最喜欢的格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寄语初中生:少年须有凌云志,大鹏展翅冲云霄。

初三印象:恬静、少言,专心求学。

初三那会儿的我,正值16岁的花季。16岁,那是多么美好的年纪啊!“书生意气,挥斥方道”,那么多的理想,那么多的憧憬,都植根在心底,激励着我这个乡村少年不断前行。

我的同学们也是一群乡村少年。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时期,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求初中毕业后,能够考上一所中专,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所谓的“公家人”,跳出“农门”。我对能否考上中专并不在乎,因为我对大学充满了向往,想要考大学。慈爱的父亲、母亲从来不给我施加考试的压力,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已经足够努力了,还能够再要求他什么呢?

那时候,教室使用的还是白炽灯。晚自习时,讲台上方一左一右两盏白炽灯把讲台映照得亮亮堂堂,讲台上的老师,真正地成为了学生瞩目的焦点。而坐在下面的学生。因为灯安放的位置,大家的位置或明或暗,真可谓“半室昏昏半室明”。那时候的学生,不管下课有多么顽皮,上课时都乖得很。即使是那些不想学习的学生,也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打扰其他同学。在这样静谧的夜晚。我虔诚地汲取着老师给予的知识的养分,让它们丰盈我的思想。窗外不时传来的蛙叫、蝉鸣,和着老师的讲课声,赋予了这间乡村教室许多诗意。

那时候的乡村,用电是一件奢侈的事,停电是经常的,学校也不例外。有许多个夜晚,我们在蜡烛的陪伴下,在烛光的摇曳中,看着老师模糊的身影,上着一堂堂课。而站在我们课桌上的蜡烛,在时间的流逝中,一点点变短,但仍温情地照耀着我们青春的脸庞。为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助力。

课间休息时间,我们纷纷走出教室,把自己融入夜色中,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女生大多数在闲聊。男生们有的借着月光和教室内散射到外面的灯光,在篮球场上打篮球;有的奔跑着,做着互相追逐的游戏。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唱着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那些流行歌曲,大多数是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曲,还有林志颖、小虎队的歌曲,我们一首接一首地唱,当歌声在幽暗中响起时,校园四处传来应和的声音,外向的同学应和得快一些,内向的同学应和得慢一些,渐渐地,歌声汇合在一起,形成一片海,弥散在夜色中,引逗得风吹了起来,树叶摇动了起来,天上的繁星也眨着眼睛。

每天下了晚自习回到家,我就在自己的小书屋里,继续紧张地复习。每到雨季,房屋的拼接处就会渗进雨水。雨水顺着墙壁流淌下来,在地面上汇成一处处小水洼。五六月份,正是备战中考的关键时期,父亲怕漏雨影响我学习,就把房屋重新修葺,还在棚顶钉了一层塑料布,墙壁重新糊上报纸,我的小书屋焕然一新。每一个夜晚,我都坐在靠着墙壁的书桌前,不停地演算、背诵。累了,就趴在书桌上休息一会儿。有时太疲惫,睡过了头,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床上,再一看,就看到了父母那充满关爱的眼神。

转眼间,中考来临,我们走进考场,又走出考场。出考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们身份的改变。有的如愿考上了中专,有的又回到初三,有的早早踏入了社会……而我,终于考上了我心目中的高中。在人生的分水嶺上,我们各奔东西,只有记忆留存心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