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会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方略探索

时间:2024-04-24

谢建社 赵天琦 邓小玉 赵玉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大陆出现两大群体,一是较大的群体,通过就业和创业进入小康社会;另一部分群体,由于生产生活条件约束,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精准扶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

一、问题的提出

精准扶贫和改善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追求社会公正公平是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实践证明,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的核心价值在于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专业优势,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有助于推动纯经济式扶贫向综合性扶贫发展,由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在于运用需求评估方法,全面掌握贫困对象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深度分析贫困现象背后复杂的经济社会原因,综合评估个人及家庭的潜在能力和系统考量可利用的社会支持网络,提出个性化、差别化脱贫方案,达到精准施策的目标。

社会工作需要分析贫困如何发生?如何建立和完善扶持机制与政策?如何通过专业技术让贫困者走出困境?社会工作到底能解决什么,如何解决?如何能够“嵌入”到贫困一线以“建档立卡”为基础的精准扶贫工作中?以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工作模式能否有效激发贫困地区的脱贫潜能?社会工作以什么形式参与到扶贫攻坚战役中,是服务项目、工作岗位,还是社会组织机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探索。

二、相关研究述评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克难阶段,相关学术研究持续深入,主要集中于贫困理论下的贫困归因、扶贫实践、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扶贫实践等方面。

(一)关于扶贫理论观点与扶贫实践模式研究

就扶贫归因理论基础而言,从经济学视角分析贫困成因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认为贫困的产生主要是收入与基本生存需求的失衡,其发展受限于封闭的恶性循环。从人口学视角提出的低水平均衡陷阱认为人均收入水平与人口数量反向变动,将人均收入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相比较来判断是否脱离贫困束缚。从社会学视角归纳的累积因果理论认为贫困原因与社会要素紧密相关,每一个社会因素的改变都可能造成其他社会因素的联动同向变化,继而加剧贫困。Edward Royce将贫困原因归为能力、智力、教育、价值观、态度、可能的自我毁灭选择、积极主动性等贫困人口个人问题,认为贫困是贫困人口副产品;就结构主义贫困理论而言,Edward Royce将贫困人口的贫困归结为政治、媒体、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的不完善行为造成的社会问题。

就扶贫实践模式研究来看,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实际行动具体化,包括扶贫目标、扶贫过程、服务理念、多方共同行动等层面的具体化。Gutiérrez研究的增能“整体旋动”模式,从个人层次的自尊心、自信心、参与精神提升自我效能感;从人际层次上为贫困人口转变同向奋发群体提供渠道,增强个人或社区的现有优势;从政治层次的赋权参与家乡建设,可以帮助贫困群体在授权过程中产生一种冲破贫困现状的信念,树立自我发展信心。根据国际上反贫困实践可以总结为福利体制下的资源配送模式、人口生活方式与社会规范两者协调下的惩罚“机能障碍”模式、基于发展经济学的介入“机遇结构”模式三种反贫困实践模式,以及包含三种细分模式的反贫困资源分配模式。

(二)社会工作助力扶贫的优势与可操作性研究

社会工作不仅尊重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而且其专业特性决定着这一专业从不会因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的差异而区别对待服务对象,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之间在目标追求、资源动员方式、与服务对象的互动模式等层面上也具有差异互补性,但是在价值观、问题认知和对策、工作方法、服务目标等方面,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具有同构性与相似性;并且社会工作在服务价值观、科学精神实践、链接多方主体协同合作、过程目标双注重、自身文化敏感性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社会工作在参与扶贫开发、助力精准扶贫上具有很大的协同性。

从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可操作性来看,社会工作视角以基本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研究,成为能够指引实地工作开展的基本导向。社会工作助力我国扶贫脱贫可以概括为“委托——代理”“协助——互助”“外展——介入”三種介入路径。社会工作还可以通过链接资源拓展文化生活,丰富精神心理世界等助力贫困人口脱贫。

三、国内扶贫问题现状分析

贫困问题是当代世界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贫困的产生和性质的变化都是社会快速变迁的结果,因社会需求的高科技对就业的排挤,因社会发展导致人们就业、收入、生活的分层,从而产生了差别。

(一)扶贫精准度:政策资源聚焦有待增强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经有30多年了,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但还存在部分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贫困户识别标准,过去的贫困户选择仅仅是根据收入来决定的,根据整个地区的收入水平来设定贫困线,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就是贫困户,这样的判断过于简单。精准扶贫就有一个综合考量,影响贫困的因素不仅仅是收入,还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的收入、教育水平、地理环境、个人能力等多个方面。随着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扶贫工作就要结合主观判断和客观事实,全面科学判断,做到精准识别贫困户,公平公正使用扶贫政策,为脱贫攻坚而精准施策。因此,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国家专项扶贫经费、银行贷款都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真正贫困居民身上。

(二)商业趋利性:市场利益兼顾有待调整

商业趋利下的扶贫模式更多的是以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这是研究者在对扶贫困境研究时一再提出要重视的问题。在地方政府负担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与提供配套资金情况下,为吸引更多商业企业进驻本地,会为了优化营商环境而进行减税降费。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以正确民生发展价值观作为引导,更需要对地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因人因地施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